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国婧  朱妮  李欣欣  陈飒  曹磊  张义 《疾病监测》2021,36(12):1277-1280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重复报告对发病水平的影响,提高布病监测数据质量。  方法   收集陕西省2005—2020年布病报告卡,利用R3.5.1软件的sqldf包调用SQL语句分析布病重复报告情况。  结果   2005—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布病14 282例,重卡333张,跨年重卡(216张)多于年内重卡(117张)。 总重卡率为2.33%,除2010年外,总重卡率呈上升趋势。 重卡病例中94.94%重复报告了1次,疾控部门和医院报告重卡数较多,分别为173张(51.95%)和156张(46.85%)。 榆林市报告重卡数最多(253张),府谷县、榆林市、神木市报告重卡率较高。 2005—2020年陕西省布病年均发病率为2.36/10万,剔除重卡后发病率降幅为2.33%。  结论   2005—2020年陕西省布病总重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重复报告对陕西省尤其是府谷县、榆林市和神木市发病率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5 — 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泰安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泰安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22例,其中恶性疟85例(69.67%)、间日疟12例(9.84%),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45.08%,55/122),患者发病当天确诊率达35.25%(43/122)。 病例居住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县)(90.16%,110/112)。 输入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国家。  结论  泰安市输入疟疾病例在病例地区分布和输入来源地及病例类型上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应继续加强重点国家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4 — 2019年河南省水痘病例时空分布特征,探讨空间聚集区域,为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2014 — 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河南省的水痘报告病例信息,使用SaTScan、Geoda等软件分析河南省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聚集分析。  结果  2014 — 2019年河南省通过监测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143 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13/10万,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分别为0.441、0.392、0.447、0.372、0.335和0.163(P<0.001),高–高聚集区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  结论  河南省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以河南省中部地区为主,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我国2005 — 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 — 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2005 — 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 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 — 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 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 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  结论  2005 — 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 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10 — 2019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本地肺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汇总巴楚县2010 — 2019年肺结核病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初步分析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果  2010 — 2019年巴楚县累计报告肺结核患者12 487例,其中病原学阳性患者2 523例,占20.21%;农民占78.95%,>55岁患者占65.3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42.14/10万,2018年报告发病率最高(535.57/10万),2019年下降至275.87/10万。  结论  2010 — 2019年巴楚县肺结核患者以农民和>55岁人群为主,需重点关注该人群的结核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冬季防控工作以应对结核病高发期。  相似文献   

6.
刘琳琳  韩诗  余晓  李翔  叶国军  方斌 《疾病监测》2020,35(12):1105-1109
  目的  了解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政策和风险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结合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湖北省流感监测数据开展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样病例(ILI)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平均为2.90,其中0~5岁年龄组人群在ILI%中所占比重最大(61.83%),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所占比重最低(3.69%);3个年度哨点监测标本平均阳性率为14.06%,共分离出4991份毒株,对其中565份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新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随季节(时间)呈现明显的交替现象;期间共报告343起ILI暴发疫情,疫情报告时间分布主要为每年的冬春季。  结论  2016 — 2019年度湖北省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呈现冬春季高流行峰,夏季低流行峰,各型别交替流行,冬春季易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5 — 2019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肺结核分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肺结核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 — 2019年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5年累计报告活动性肺结核271 098例,平均发病率为226.14/10万。 2018年发病率最高; ≥65岁年龄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高,学生病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以农民为主;平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地州为喀什地区(535.18/10万)、阿克苏地区(353.50/10万)、和田地区(328.47/10万)、克州地区(309.14/10万)。  结论   新疆应继续将南疆4个地州作为结核病重点防治地区,以农民、老年人和学生为重点防治对象,加大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早防早治,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样中布鲁氏菌DNA。  方法   2019—2020年收集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试验,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微量法、胶体金免疫试验(GICA),阳性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检测。 分析real-time 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   共收集全血1 466份,RBT检出阳性64 份,GICA检出阳性28份,SAT检出阳性18份。64 份RBT阳性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其中56份标本及阳性对照菌株有特异的荧光扩增曲线,8份标本及阴性对照无特异的扩增曲线。 real-time PCR与SAT、GICA比较灵敏度为100%,与RBT比较特异度为99.93%,Kappa值为0.81,高度一致。  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real-time 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等优点,可以用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报告40例,其中经广州市中转病例15例(37.50%,15/40),归属广州市处置病例25例(62.50%,25/40)。 报告时间主要分布于5 — 10月,占全部病例的85.00%(34/40)。 所有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为14~68岁,中位数为33.5岁;主要为商务、经商相关人士,占52.50%(21/40)。 病例输入来源国主要为亚洲国家(90.00%,36/40),其余病例均来自非洲(10.00%,4/40)。 CHIKV分离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4%~100.00% 和 93.82%~100.00%。  结论  5株广州市输入性CHIKV分离株属于亚洲基因型, 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机制,重视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估算2018-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评估流感真实发病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基于宁波市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和流感监测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全区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记录,结合流感核酸阳性率,估算北仑区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结果经估算,宁波市北仑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流感发病人数约为27 683~115 123人,流感发病率约为4.14%~17.23%,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数。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9.28%~76.81%;其次5~14岁组,发病率为17.31%~46.61%。流感估算发病数与法定报告发病数流行趋势高度一致,有统计学意义(rs1=0.914,rs2=0.923,P值均<0.001)。结论区域流感发病率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率,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两个人群是重点防控人群,扩大和提高这两个年龄组流感疫苗的覆盖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升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数据,运用 SPSS 22.0软件对预警系统应用效果及信息填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江西省共发出预警信号43 697条,疑似事件率高峰为9 — 12月,预警信号阳性率高峰为9月和12月,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及突发事件预警率分别为7.41%、0.78%、40.46%,与2008 — 2014年疑似事件率(χ2=3 140.745,P<0.001)、预警信号阳性率(χ2=305.895,P<0.001)及突发事件预警率(χ2=18.58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警信号阳性率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人感染猪链球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现场调查率分别为98.34%、82.25%,与2008 — 2014年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χ2=21 680.642,P<0.001)、现场调查率(χ2=109.64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预警效能提升明显,响应及时。 但总体预警信号阳性率、突发事件预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警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王玉明  崔燕  李拥军 《疾病监测》2023,38(4):462-465
目的 分析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实验室检验对其结论的支持力度,以及影响实验室检出的部分因素,为提升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论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甘肃省发病≥5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实验室检验或影响检出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按照相关指南及标准的要求对结论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102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7起明确致病因子种类,但仅有15起(31.91%)事件中致病因子获得充分的实验室证据支持,其中化学性事件占83.33%,细菌性和植物性及毒蘑菇中毒事件分别占24.00%和25.00%;另外55起诊断为不明原因事件,分析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及时性对事件处置中样品的可获得性有影响,且该类事件仅有23.08%的检测项目选择恰当。结论 应重点加强细菌性、植物性及野蘑菇中毒事件处置中实验室检验工作,从加强事件调查中的采样工作和提高检测项目选择准确性两方面着手可降低不明原因事件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疟疾全球流行状况以及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口岸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疟疾报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0 — 2019年全球疟疾和2017 — 2019年我国输入性疟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研究全球疟疾流行态势和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从全球疟疾风险分布和疟疾流行情况看,非洲仍然是全球疟疾疾病负担最高地区,疟疾报告病例数占全球报告病例数均在90%以上。 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感染主要来源地为非洲,占87.81%,且以恶性疟为主。  结论  非洲是全球疟疾防控的重点区域。 我国大陆消除疟疾本土病例后,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疟疾,特别是恶性疟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严重挑战。 要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加强口岸查验、联防联控、重点人群干预和预警监测,进一步提升输入性疟疾病例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SFT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15-2019年浙江省SFT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地图绘制,采用SPSS 1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剖腹探查阴性的急腹症原因, 为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提出防范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医院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7例剖腹探查阴性急腹症患者的病历资料, 总结探查阴性的原因。  结果  27例患者中, 原发性腹膜炎6例, 卵巢黄体破裂6例, 急性盆腔炎4例, 麻痹性肠梗阻3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 有机磷中毒1例, 急性心肌梗死1例, 病因不明3例。剖腹探查阴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前病史询问不详细(6例, 22%)、体格检查不准确(3例, 11%)和缺少必要的实验室检查(6例, 22%)。  结论  扎实的问诊和查体基本功结合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急腹症剖腹探查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对提高拉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质量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连续上报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所有AIS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是否优化,将其分为优化前组(2019年8月—2021年6月)、优化后组(2021年7—12月)。比较两组静脉溶栓质量及患者预后。  结果  共纳入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平均每月溶栓1.2例),其中优化前组16例、优化后组18例。基线、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6.5(3.0, 12.0)分、3.0(1.0, 5.5)分、2.0(0, 6.3)分。与优化前组比较,优化后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显著缩短[(67.1±37.8)min比(108.9±53.8)min, P=0.035],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176.7±69.7)min比(199.1±47.8)min, P=0.065]、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60 min达标率(50.0%比18.8%,P=0.061)、溶栓短期疗效良好患者占比(77.8%比62.5%,P=0.336)数值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优化西藏自治区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后,拉萨市静脉溶栓AIS患者的院内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有助于提高AIS早期治疗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