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9号台风“梅花”和1215号台风“布拉万”是自黄海海域北上影响辽东半岛的台风,两次台风降雨量和风力的预报均出现偏差。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气象自动观测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次台风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度110°-120°E附近低槽、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强度和形状的改变及北方冷空气对台风北上路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北方冷空气对北上台风引起的降雨十分关键,降雨主要由台风外围螺旋雨带造成。日本海高压伸向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压脊对大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台风登陆后影响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冷空气的配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31年登陆北上台风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金荣花  高拴柱  顾华  刘震坤 《气象》2006,32(7):33-39
为探讨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的登陆北上台风的成因,利用1975—2005年台风资料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登陆北上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台风登陆北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西风带系统和南亚高压活动有利于台风登陆后北折和持续北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总结归纳台风登陆北上的预报着眼点,希望有助于提高此类台风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1981—2014年7—9月影响皖北东部地区的台风特征,统计不同台风路径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路径下皖北东部出现暴雨的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行、陆面转向、海面转向和其他类路径的台风都可以影响皖北东部,并产生降水。其中产生降水个例最多的台风路径为陆面转向类,次多为西北行类。(2)台风影响时无降水、非暴雨和暴雨3类降水个例的500 hPa平均环流场对比分析表明:当有台风影响皖北东部时,配合西风槽或副高阻挡更有利于产生强降水。(3)西北行类台风暴雨的环流场特征是华北到河套存在西南-东北走向高压带阻挡使台风停滞少动;海面转向类台风暴雨环流场特征是河套东部存在低槽与台风相互作用;陆面转向类台风暴雨环流场可以分为3类:贝湖两槽一脊型、贝湖单槽型和副热带高压阻挡型。  相似文献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同期高空环流形势特征场分析得出 :极涡强度偏弱 ;中高纬环流平直、冷空气南下受到遏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与青藏高压结合控制辽宁 ;北上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偏南西行或偏东转向 ,均与 1 999~ 2 0 0 2年大连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吉林省台风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情况及尼诺区域海温变化情况.对台风活跃年份6-10月海温距平场分布分析发现,赤道及以北60纬度范围内海域海温整体均为正距平,形成3个明显正距平中心,海温异常偏高的气候背景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分析2018年8月500hPa环流异常形势场,对台风活跃年份6-10月500hPa高度场合成资料与历年高度场对比分析发现,500hPa上40-60°N、60-90°E区域内高度场为负距平,西风带系统低槽强度偏强,中低纬度及海上为正距平,相应的高压系统强度明显偏强,整体形势即高低值系统均较历年偏强;对比分析2018年4-8月副热带高压的面积、强度、脊线和脊线位置,强度较历年明显偏强,脊线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西进北上和东撤南压幅度较大,调整时间长,对台风发展和移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登陆北上影响山东的两次路径相似,天气不同的台风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的分布以及台风强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北上过程中,由于环流形势演变,物理量场分布及其强度变化不同,影响山东时造成的天气有显著差异。指出:水汽输送通道的维持与否,是两次台风强度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了此类台风物理量场和降水分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上台风对黑龙江省气候背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生于海上台风(热带气旋)北上影响黑龙江省的个例,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能够北上影响到黑龙江省的台风移动路径受到副高体的控制北上,绝大多数的必经之路是勃海湾到朝鲜半岛。不同的月份,由于副高体位置及强度不同,移动路径也不同,得出7月路径比8月路径总体略偏西。7月影响台风直接北上居多,8月影响台风北上与西风带低压系统合并居多。有台风影响的月平均环流,欧亚区中高纬为两槽一脊,乌拉尔山东侧及阿拉斯加各有一个槽。  相似文献   

9.
胡坚  费亮 《应用气象学报》1990,1(2):199-204
本文利用一个空间滤波器、将台风环境场分解为天气和次天气尺度。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异常北上的台风路径(8211号台风(Cecil)和8305号台风(Abby))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异常北上时期出现在天气尺度环境场发生环流调查过程中,在500 hPa高度场上,台风异常北上时,表现出向着次天气尺度扰动中心传播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天气尺度环境场作用明显减弱时期,这可能是导致台风路径异常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动能场上,台风则表现出向着正值的次天气尺度动能制造区伸展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
1999~2002年大连干旱少雨环流形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同期高空环流形势特征场分析得出:极涡强度偏弱;中高纬环流平直、冷空气南下受到遏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与青藏高压结合控制辽宁;北上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偏南西行或偏东转向,均与1999~2002年大连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0509号台风麦莎的结构与外围暴雨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何立富  尹洁  陈涛  罗金秀 《气象》2006,32(3):93-10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8月6~8日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环流结构及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具有明显不对称结构,台风东侧和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台风环流地面正涡度中心位于台风东侧,并随着台风北上移向台风东北象限并加强。地面强辐合区随着倒槽发展向偏北方向伸展;850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东侧和北侧的环流强盛,偏东风低空急流在台风北上过程中从东南风急流转为东北风急流;台风东侧暖,西侧冷,其东北侧有强暖平流输送。200hPa高空急流发展,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有利于台风登陆后长时间维持。500hPa强上升运动区与台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西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地球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8月西太平洋地区生成并登陆或影响我国的台风特征及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7月中旬至8月底是当年台风生成和登陆的高度集中期,登陆比例之高、对我国影响范围之大等特征实属罕见;南亚高压偏强,中高纬"两脊一槽"环流型,东北地区为高压脊区,副热带高压稳定、强度增强且偏西偏北是这一时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在30°N以北有利台风初生,其南界位置偏北时,有利于部分台风生成于较高纬度,西伸指数持续偏高有利于台风集中登陆;夏季风明显增强和季风槽(ITCZ)位置变化、7—8月西太平洋SST正异常和OLR负异常可能是造成台风多发的原因,异常区域北界偏北也许是造成台风生成纬度偏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7203和7416是北上至黄海西移影响辽东半岛的两个台风,7416号台风更靠近半岛南部的大连,但半岛地区最大降水量仅为穿过渤海海峡南部的7203号台风的一半。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这两个路径相似而降水特征不同的台风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切断冷涡的吸引和东北高压的建立导致了两个台风的西移。副高与低涡之间的非对称结构和非地转效应使台风快速西进。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台风降水至关重要,造成辽东半岛强降水的台风与深厚偏南急流相连并持续很长时间。高空强辐散场是北上台风造成强降水的一个基本动力特征。高空急流的西风动量下传,有利于台风低压环流的维持。台风西移后,摩擦耗散损失的能量从中高层环流背景中获得了补充,十分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西行台风影响下辽东半岛的降水强度与台风环境大气的温湿条件和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周春珍  聂鑫  付晋 《山东气象》2006,26(1):53-5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台风“麦莎”的移动路径以及影响山东的降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约台风移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台风造成的暴雨区域主要在台风中心北部和东北部,水汽通量辐合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θse场都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对台风"海燕"(2013)后期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燕"后期路径北翘东折的环流背景为500 h Pa高度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引导气流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而发生改变。2)"海燕"东西两侧经向风和南北两侧纬向风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台风路径突折的主要原因,此外冷空气和地形的阻挡作用也是使得"海燕"路径突折的重要原因。3)冷空气对降水的影响体现在,前期冷空气侵入到"海燕"西侧,使其获取了斜压能量,有利于台风低压和暴雨的维持,后期冷空气主体侵入到台风低压,使得台风低压斜压性明显减弱,低压环流迅速填塞,降水趋于减弱。4)对于秋、冬季的台风而言,除了要关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等天气系统和地形的影响外,还需注意冷空气南下对台风路径和降水强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上的台风而言,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导致台风路径突折,降水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两次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暴雨的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台风"布拉万"和"三巴"登陆后变性北上给黑龙江省造成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布拉万"、"三巴"受不同大气环流背景影响导致台风北上的路径不同;登陆北上后与冷空气结合形成不同的温压场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及云系导致降水落区和强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风场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眼于西北太平洋对流层的风场,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环境流场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所研究的七类正常台风路径,副热带高压的反气旋环流是它们的直接影响系统。西风环流,尤其是中、高纬度高层西风的分布及其变化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台风路径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分析还发现,台风有沿着对流层深层暖区轴线,按照热成风方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等,对201409号台风"威马逊"的过程影响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影响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台风路径、台风暴雨预报机理的认识。副热带高压的强大和稳定,是"威马逊"稳定向偏西北方向移动的原因,异常活跃的南海季风和台风低压环流相互作用,成为长时间维持强降雨的关键;涡度场、散度场对降水的落区和降水发展趋势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个台风生成,较多年平均值(27.0个)偏少4.0个;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多年平均值(7.0个)偏少2.0个。2020年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台风生成源地明显偏西;生成总数偏少,极值强度偏弱;7月“空台”,是1949年以来历史首次;8月台风活跃,出现多个近海快速增强的台风;8月下旬至9月上旬,3个台风连续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历史罕见;10月生成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先后影响我国南海或中南半岛。  相似文献   

20.
台风路径的预报是做好台风预报服务的关键.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分析中高纬度波动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台风外围弱气旋性环流的移动、变化,综合分析物理量场的分布、变化以及相关的数值预报产品可以较准确预报台风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