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82例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各复查一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核查表(ABC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的分数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中发育商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ABC、CARS、S-M量表分数和各能区发育商、总发育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ABC、CARS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S-M量表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除语言和社交能区外,其他能区和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ABC、CARS和S-M量表分数,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脑部发育不良患儿中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联合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表达能力、症状程度和自身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PEP-3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各维度ATEC评分、ABC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经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状况,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语言康复,加速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9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方法联合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转归效果;病情好转的时间;治疗的安全性;治疗前后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中各个指标的评分和总分。结果观察组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转归效果44(97.78)(显效36例,有效8例)高于对照组31(68.89)(显效19例,有效12例),P <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的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中各个指标的评分和总分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中各个指标的评分和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的时间,且治疗安全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21,(2):148-149
目的:分析父母管理强化培训在儿童孤独症患者康复训练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儿童孤独症患者85例,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父母管理强化培训。比较两组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第三版(PEP-3)量表评分、孤独症/自闭症行为(ABC)量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EP-3量表和ABC量表评分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孤独症患者实施父母管理强化培训,可提高患儿社会生存能力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合结构化教学(TEACCH)的训练方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于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ABA结合TEACCH训练,对照组接受TEACCH训练,分别对比两组患儿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6个月后时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结果在训练3个月后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ABC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而PEP-3各方面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BA结合TEACCH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预后,缩短康复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伴认知障碍患儿应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孤独症伴认知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头针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联合头针治疗孤独症伴认知障碍患儿可提升疗效,减轻患儿症状,提升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D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感觉统合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干预,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的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ABC评分、CAR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ABC评分、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干预ASD患儿能够纠正患儿的异常行为,减轻ASD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利培酮联合常规教育及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和常规教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ATEC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TEC评分为(73.42±8.98)分,低于对照组的(86.42±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实施利培酮联合常规教育及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经颅磁刺激(TMS)联合感统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神经发育及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儿保门诊收治的80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TMS治疗仪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EC),每次治疗20 min,1次/d,每周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进行治疗,感统训练30 min/次,1次/d,每周连续训练5 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评定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SD严重程度、发育商评分、行为评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问题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发育商(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ARS评分、ABC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D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ARS评分、ABC评分低于对照组,DQ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问题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5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设计治疗方案,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其中治疗组按中医分型又分为心肾亏虚组31例和心脾亏虚组29例。各组治疗时间均控制在每天5 h,每周5 d,持续治疗6月。治疗6月后采用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以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认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分项目及CARS方面疗效显著,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在模仿、大肌肉、小肌肉、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分项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心肾亏虚组和心脾亏虚组2组在PEP3各分项目及CARS评分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各中医分型儿童孤独症均有治疗作用,尤其是对合并智力障碍的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