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四氯化碳-白酒联合诱导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和镜检.建模第1~3周,肝脏的汇管区扩大,出现纤维性增生,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模第4~6周,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束.建模第7~9周,纤维束更明显,肝小叶结构紊乱.建模第10~12周,肝小叶结构更加紊乱,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建模第13~15周,肝小叶消失,假小叶出现,肝硬化形成.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口服白酒结合能有效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四氯化碳对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设计四氯化碳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致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方法 :用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急性中毒Ⅰ组 ,急性中毒Ⅱ组 ,慢性中毒Ⅲ组 ,并设对照组。分别采用质量分数 99%四氯化碳 0 2mL× 3次、2mL× 3次、0 2mL× 5次皮下注射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1)急性中毒Ⅰ组 :肝脂肪变性不明显 ;(2 )急性中毒Ⅱ组 :肝小叶外周带肝细胞脂肪变性 ;(3)慢性中毒Ⅲ组 :肝脂肪变性加重 ,并出现细胞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等早期肝硬化的改变。结论 :成功地设计了四氯化碳急、慢性中毒导致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研究保肝Ⅰ号(BGYH)对四氯化碳(CCl4)和高脂饮食联合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40% CCl4-大豆油灌胃联合高脂饲料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建模结束后模型组重新分组后用BGYH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治疗17 d,进行肝脏病理和血清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BGYH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肪变性和组织增生,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HA),肝脏中羟脯氨酸(Hy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的. BGYH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转氨酶水平,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鳖肝脏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鳖肝脏内结缔组织极少,肝小叶分界不清.肝小叶由肝细胞和肝血窦组成,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排列成团块状或索状,肝血窦狭小.在鳖肝脏近被膜内缘处,可看到血管分支与肝管分支并行的断面;而在肝脏深部则难以找到,只在个别中央静脉的一侧有小肝管的存在.鳖肝脏内还有淋巴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氧对肝糖原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疲劳模型组、疲劳高压氧暴露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游泳致力竭疲劳模型并通过高压氧暴露进行恢复;8周实验后取每只大鼠两块肝脏组织,其中一块取每只大鼠的肝脏相同部位,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另一块取肝右叶5g,制备成10%的肝组织匀浆,采用蒽酮法检测肝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1)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疲劳模型组(P<0.05).(2)疲劳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1);高压氧暴露组与疲劳模型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增高(P<0.05);疲劳高压氧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3)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正常,疲劳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核变大,细胞间质模糊,中央静脉扩张淤血,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胞浆疏松,肝窦内枯否细胞增生肥大.疲劳高压氧暴露组大鼠肝细胞核肿胀有所改善,充血现象消失,肝细胞轮廓较为清晰,细胞间质纹理较疲劳组更清晰,汇管区炎症消退.结论:高压氧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糖原含量、促进血糖的稳定,并改善肝脏的形态结构、缓解肝组织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乌龟肝和脾受X射线辐射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乌龟的肝脏由3叶构成,肝实质内结缔组织极少,肝小叶间分界不清.X线照射后第1天,肝细胞出现以细胞核固缩为特征的细胞凋亡现象,中央静脉有淤血现象.照射后第8天,凋亡肝细胞增多,细胞核固缩更明显,中央静脉血管阻塞症加重.照射后第16天,中央静脉血管阻塞症状仍存在,肝内色素细胞增多.乌龟的脾脏分为被膜和实质两部分,其中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髓由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围绕1~2条小动脉构成,未见淋巴小结;红髓由脾素和脾窦组成.X线照射后第1天,淋巴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红髓与白髓的边界开始模糊.照射后第8天,中央动脉出现阻塞现象,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照射后第16天,白髓的小动脉内的阻塞现象进一步加重,白髓与红髓基本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X射线辐射对仔鼠肝组织结构和相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X射线辐射对仔鼠肝重量、肝组织结构及肝中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对160只仔鼠(出生6~7d),用不同剂量(0、1、3、5、7Gy)的X射线进行全身辐射,分别于辐射后1、5、10、20d,检测各期仔鼠肝重和体重的变化,用显微技术观察仔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X射线辐射影响仔鼠肝脏的生长发育,辐射后5~20d,辐射组仔鼠肝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除1Gy辐射组外,其他辐射组在5~20d时仔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辐射剂量增大,辐射组仔鼠肝中Bax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增强;辐射后仔鼠肝小叶结构不清,肝板变细,肝血窦变大,肝细胞变形,排列不规则,细胞核萎缩,细胞出现空泡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药混合液对麻黄素致损伤孕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将72例受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黄素组和中药组,麻黄素组和中药组连续腹腔注射0.043g·kg-1剂量的麻黄素溶液,中药组在注射麻黄素溶液1h后灌胃0.2mL中药混合液,记录孕鼠行为的变化,比色法测定肝组织T-AOC、GST活性及MDA含量,生物显微技术观察孕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麻黄素组孕鼠饮食、饮水量减少,跳动次数增多,肝组织T-AOC、GS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肝血窦扩张,内皮细胞脱落,肝小叶界限紊乱,肝细胞空泡化;中药组孕鼠饮食、饮水量增多,跳动次数减少,肝组织T-AOC、GST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肝小叶界限清晰,内皮细胞脱落减少,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表明麻黄素抑制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对肝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中药混合液可显著提高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活力,对麻黄素致损伤孕鼠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以56%酒精灌胃,造成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取肝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和治疗对照组大鼠毛发光泽差,食欲差,大便溏泻,肝组织出现肝脂肪变性,肝组织中见大量TNF-α蛋白阳性产物棕褐色细颗粒;治疗组肝组织中见少量脂滴空泡,少量TNF-α蛋白阳性产物棕褐色细颗粒.结论:葛根提取物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病理病因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纤维化动态小鼠模型,动态监测上述小鼠模型的血清生化指标,推断肝纤维化阶段.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按梯度剂量每周2次腹腔注射DEN,连续8周.分别在第2、4、6和8周收集小鼠的血清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兔肝癌模型,研究肝癌化疗栓塞后ADC值与MVD相关性.方法肝癌模型为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3组,每组6只,为TACE术前组、术后3 d组及术后1周组.肿瘤种植3周,常规MR扫描发现病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3组动物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进行MR弥散成像.动物在MR成像之后,用过量硫喷妥钠处死,取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测量MVD值.并对肿瘤中心区、边缘区在TACE前、后3 d、1周的MVD与AD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VD与ADC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34,P=0.000,可以认为二者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MR弥散成像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癌化疗栓塞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Transplanted bone marrow regenerates liver by cell fusion   总被引:130,自引:0,他引:130  
Vassilopoulos G  Wang PR  Russell DW 《Nature》2003,422(6934):901-904
Results from several experimental systems suggest that cells from one tissue type can form other tissue typ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ultipotential or several types of adult stem cells in donor tissues, or alternatively, to fusion of donor and recipient cells. In a model of tyrosinaemia type I, mice with mutations in the fumarylacetoacetate hydrolase gene (Fah-/-) regain normal liver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Fah+/+ bone marrow cells, and form regenerating liver nodules with normal histology that express Fah. Here we show that these hepatic nodules contain more mutant than wild-type Fah alleles, and that their hepatocytes express both donor and host genes, consistent with polyploid genome formation by fusion of host and donor cells. Using bone marrow cells marked with integrated foamy virus vectors that expres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we identify common proviral junctions in hepatic nodules and haematopoietic cells. We also show that the haematopoietic donor genome adopts a more hepatocyte-specific expression profile after cell fusion, as the wild-type Fah gene was activated and the pan-haematopoietic CD45 marker was no longer expressed.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小鼠肝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方法以9 月龄H-ras12V 转基因肝癌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传统的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的灌注分离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即在灌注的同时,用剪刀剪去肿瘤表面阻塞的血管和组织,疏通灌注液流,达到有效消化肿瘤组织的目的。对用此改良灌注法分离的肝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细胞进行成活率计数,并进行后续的原代细胞培养,观察第3、5、7 天的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结果通过对传统的灌注分离肝细胞法进行改良,分离的肝肿瘤细胞成活率由未改良前的10%提升到40%。原代培养的结果表明,分离的肝肿瘤细胞与肝肿瘤周围的正常肝细胞的形态和随时间延长的凋亡变化状态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的灌注法能够有效的分离小鼠肝肿瘤细胞,并显著提高其存活率和细胞质量,可用于后续的原代细胞培养并开展相关的实验。另外,本文对改良灌注法的详细叙述也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需要能真正模拟胃癌在人体内自然生长、侵袭及转移全部过程的动物模型。目前,人胃癌裸鼠移植模型是人体外最接近人类胃癌的整体实验模型,并且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按移植部位可以分为皮下移植、原位移植、腹腔移植以及转移模型。影响裸鼠移植模型建立的因素主要有人胃癌细胞或外科标本的特性、移植部位及移植、癌细胞数量、裸鼠的品系和周龄以及生长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陆琼  谢来峰  王磊  樊晋宇  徐存拴 《河南科学》2009,27(10):1219-1223
按Higgins等方法制作大鼠2/3肝切除(parital hepatectomy,PH)模型,用两步灌流法分散肝脏细胞,用60%Percoll梯度离心给合免疫磁珠分离方法卵圆细胞(oval cell,OC).用卵圆细胞标志蛋白OC2和OV6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定位再生肝(regenerating liver,RL)、分散的肝脏细胞及分离的卵圆细胞,用RT-PCR定量卵圆细胞的OC2和OV6 mRNA,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定量卵圆细胞的OC2和OV6蛋白.初步证实分离的肝卵圆细胞中,OC2和OV6阳性细胞占96%以上,从PH后各时间点分离的肝卵圆细胞的OC2和OV6 mRNA量稳定,相应的蛋白量亦稳定.表明改进的分离肝卵圆细胞方法具有收率和纯度高、活性好等优点,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自体和异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皮下淋巴结注射和肝动脉灌注多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和异体的CIK细胞联合DC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白及微球的制作工艺及其猪肝动脉栓塞和临床患者栓塞的效果。方法:采用乳化-冷凝技术制备白及微球,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特定粒径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股动脉经导管把白及微球注入肝动脉。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因素如搅拌速度、油/水比例和白及胶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分布均有显著影响。白及微球呈圆形,粒径分布窄,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436μm。实验小猪微球栓塞后的肝动脉造影表明白及微球可致肝右支动脉一级、二级分支完全栓塞;病理检查表明梗死区可见肝组织呈肝硬变改变,大量的假小叶形成。微球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良好。结论:白及微球作为新型肝动脉栓塞制剂在介入栓塞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