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牛蕴华 《农业科技通讯》2023,(10):190-191+194
韭菜迟眼蕈蚊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地下害虫,对山东省韭菜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作者就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建立韭菜迟眼蕈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防控韭菜迟眼蕈蚊时合理选择防治时期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生产上多采用药物防治方法,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介绍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科学合理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不同毒饵拌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趋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选取了4种毒饵拌料开展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趋性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豆粕趋性较强,用豆粕作为毒饵拌料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52.07%,韭菜增产5.24%。研究结果对使用毒饵方法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韭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农业上多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根据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高密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类及发生规律,提出以韭菜种植的收获季节,特别是麦收前为防治迟眼蕈蚊的关键时期,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沼液防治迟眼蕈蚊,制定出高效、经济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生产无公害韭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晋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德州市韭菜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韭菜的经济附加值较高,但是连年栽培导致韭菜迟眼蕈蚊危害进一步加重.由于大多数种植户的防治工作未得到科学指导,加之市场需求旺盛,导致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用药非常混乱,很多种植户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导致韭菜农药残留偏高,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分布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得出1年内韭菜迟眼蕈蚊有2个成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春季和秋季.并采取不同生物源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采用糖醋液田间诱杀成虫和生物源杀虫剂灌根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韭菜高产、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而且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好,韭菜迟眼蕈蚊的死亡率95%以上,其中甲维·灭幼脲生物药剂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最长.  相似文献   

8.
为害韭菜的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迟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韭蛆。主要为害韭菜。据调查此虫在韭菜栽种区为害比较严重,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幼虫(蛆)聚集在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特  相似文献   

9.
通过0.5%噻虫胺颗粒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田间药效试验,确定最佳施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韭菜重要害虫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适宜防治方法。 【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不同有机肥料的产卵趋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动物粪肥 的糖醋酒液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杀作用,并以 40% 辛硫磷乳油、5% 氟啶脲乳油、黄板为参照,探讨腐熟 动物粪肥和糖醋酒液、黄板及沼液综合运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控制作用。【结果】牛粪、鸡粪、羊粪和蘑 菇渣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产卵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在糖醋酒液中加入牛粪和鸡粪,能够增强对成虫的诱杀效 果。沼液 - 黄板处理与两种化学农药滴灌一样,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速效性较好,药后 9 d 田间保株率显著高于 其他处理;糖醋酒液 - 牛粪、黄板、黄板 - 牛粪处理的控制作用在前期不明显,在处理后 36 d 效果逐渐明显, 处理后 63 d,效果均达到 66% 以上。沼液 - 牛粪处理对韭菜的保护作用在处理后 9 d、36 d 和 63 d 均与两种杀 虫剂滴灌相当。【结论】在糖醋酒液中加入动物有机肥,能够增强糖醋酒液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杀效果。 动物有机肥与糖醋液、黄板和沼液结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具有可观的防治效果,与推荐剂量的辛硫磷与 氟啶脲进行滴灌效果相当,值得在韭菜迟眼蕈蚊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济绿色的韭蛆防治方法。[方法]对德州市拱棚和露天栽培韭菜地韭蛆数量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并研究了寄主植物对韭蛆的诱集能力及利用诱集带防治韭蛆的效果。[结果]通过系统调查,明确韭蛆在德州地区1年发生5~6代,露天栽培条件下1年发生5代,为害高峰在5月中下旬;拱棚栽培条件下1年发生6代,为害高峰在4月中上旬和5月中上旬。几种寄主植物对韭蛆成虫诱集能力为韭菜大蒜洋葱,利用韭菜本身设置诱集带对韭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韭蛆的适期绿色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0.5%毒死蜱药肥混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2~2013年,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进行了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菜韭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0.5%毒死蜱药肥混剂在1875g/hm2施用量下,2012和2013年药后21d的防效分别达77.15%和80.00%,21d虫口防效分别达99.55%和97.30%,增产效果分别为59.06%和30.09%,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毒死蜱颗粒剂。[结论]应用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蛆,推荐使用剂量为l125~1875g/hm2。  相似文献   

13.
48%毒·辛乳油对韭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山西太原进行了48%毒.辛乳油防治韭菜韭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韭蛆发生期,用48%毒.辛乳油以1 440~2 160g.a.i./hm2剂量顺垄根部喷淋防治,药后3d的防治效果为85.3%~92.9%,药后7~14d的防治效果为83.1%~98.9%,等于或略好于对照农药48%乐斯本乳油1 440g.a.i./hm2,40%辛硫磷乳油3 000g.a.i./hm2和80%敌敌畏乳油2 400g.a.i./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可达14d。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对比了两种杀虫剂对河北邯郸市临漳地区韭菜韭蛆(Bradysia odoriphage)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和毒死蜱15 d后均能有效防治韭蛆,明显降低韭菜被害株率,保苗效果相同;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和毒死蜱30 d后,昆虫病原线虫制剂被害株率低于毒死蜱,二者差异显著,昆虫病原线虫在长时间内保苗效果优于毒死蜱。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韭蛆优于毒死蜱,可以作为防治韭蛆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1979~2008年关于美国白蛾的相关核心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总结了美国白蛾核心期刊文献的年代分布、主要载文期刊、主要作者及其研究内容、论文的主题分布等,从文献研究角度分析了美国白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为害,在露地4月份开始为害,12月份进入越冬,春秋两季为害高峰,以秋季为甚。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适期是成虫期和低龄幼虫期,试验药剂中,防治成虫较好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以及印楝素,3种药剂常用浓度对成虫药膜1 d的LT50值分别为20.13、27.21和57.68 min,药膜3 d的LT50值分别为66.61、54.49和104.05 min。防治幼虫较好的药剂有灭幼脲三号、吡虫啉、灭蝇胺和辛硫磷,4种药剂对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39.62、110.67、6.46和378.30 mg/L,田间14 d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地区韭蛆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哈尔滨地区韭蛆的最佳防治时期、方法及部位,以越冬韭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及室外盆栽饲养技术,对韭蛆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露地、保护地韭蛆一年发生3代,以一代幼虫危害最为严重,露地发生在5月中旬,保护地发生在5月初;越冬虫态发育起始温度为16℃;成虫活跃在土壤表面高度10cm空间,幼虫活跃在土表2cm根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的最佳趋性颜色和建立色板应用技术。[方法]采用颜色筛选行为反应法和田间调查法对韭菜迟眼蕈蚊雄虫、雌虫室内颜色趋性和田间色板诱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韭菜迟眼蕈蚊雄虫、雌虫均对黑色表现出较强的颜色趋性,与黄色趋性基本一致,显著高于对红色、绿色、蓝色的趋性;色板诱集结果表明,黑板总体诱集效果好于黄板,显著高于蓝板、红板、绿板和白板,同一色板随悬挂高度的增高诱集效果逐渐降低,黑板仅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较高诱集效果,对其他害虫诱集效果较差。[结论]在利用颜色趋性进行韭菜迟眼蕈蚊诱杀和监测时,应尽量选择黑板,放低悬挂高度,可以获得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增霞  李建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28-1130,1141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韭菜迟眼蕈蚊在北柴胡上的危害情况和发生特点,对韭菜迟眼蕈蚊在略阳北柴胡种植地中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2020-2021年对其种群动态通过黄板诱集及挖根检查等方法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在略阳各北柴胡种植地均有发生,严重时危害率达85%,死株率达23%;韭菜迟眼蕈蚊一年中存在春(4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9月上旬至9月下旬)2个危害高峰,其中春季危害高峰的危害期长且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