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及相应软件MTEBV对后备种猪进行遗传评估。经过 5年选择 ,达 1 0 0kg体重的日龄 1 65 6d ,1 0 0kg体重的背膘厚 1 3 9mm。  相似文献   

2.
估计育种值是种猪选育的主要依据,而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猪群的遗传进展。随着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近年来由于数理统计(尤其是线性模型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猪育种工作中,依靠经典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依然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化的兴起,对优良猪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种猪的遗传改良,加快育种进展,提高选择效率,以不断满足猪种产业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属于生化遗传标记的范畴,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实现早期选种。综述了LDH同工酶、AKP同工酶、ES同工酶、AMY同工酶四种血液同工酶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猪遗传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资料,并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初以来,猪遗传育种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阶段,50年代以前,育种工作主要围绕以毛色、体型为主的表型选择。第二阶段,60年代时专门化父系和母系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养猪体系的形成。第三阶段,90年代BLUP技术(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地应用开辟了猪育种的新纪元。第四阶段,9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地应用,逐步经历了遗传标  相似文献   

6.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是评定畜禽种用价值一种先进的方法,它将选择指数法和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选择指数法存在的问题。自1972年Henderson重新提出并对其作了系统阐述后,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以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1,2  相似文献   

7.
二花脸、双肌臀大约克、新丹系长白纯种和长·二、大·二杂种经产母猪46、389、215、34、42窝的窝总产仔数分别是15.57、11.81、11.89、14.97、15.02头,窝产活仔数分别是14.80、11.45、11.66、14.44、14.60头;前三组纯种和大×二、长×二、大×长·二、长×大·二杂种共7组每组各20头育肥猪的全期日增重分别是480.3、829.8、806.3和741.4、720.4、781.5、770.3g,料重比分别是3.89、2.81、2.83和3.26、3.29、3.23、3.26,每组各屠宰6头的平均瘦肉率分别是43.65%、65.54%、65.81%和53.93%、54.02%、58.73%、59.46%,各组母猪平均每头年产瘦肉量分别是737.15、1283.38、1282.88和1236.48、1230.43、1298.65、1368.46kg。  相似文献   

8.
猪引入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和揭示生物多样性成为可能。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近几年,随着育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75-879
猪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是一个有效评价生猪饲料效率的新性状,用剩余采食量来提高生猪饲料效率是当前养猪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试验测定了2个世代198头军牧1号公猪的周采食量、日增重(ADG)和背膘(BF)等性状,和母猪453头母猪日增重(ADG)和背膘(BF)等性状,然后建立了饲料效率育种值估计模型,以剩余采食量(RFI)为主选性状,ADG和BF为辅助约束性状,通过遗传评估按育种值高低分为高RFI和低RFI 2个群体。在这2个分化群体内进行同质选配2个世代后计算其遗传进展。结果显示,RFI、ADG、BF的遗传力分别为0.15、0.22、0.28。G0代选择群体高、低RFI之间,RFI、ADG、BF性状的育种值差异分别是1.48、0.40、0.56个标准差;G1代高、低RFI测定群体之间3个性状的育种值差异分别是1.52、0.56、0.18个标准差。原始群体与G1代测定群体相比,高RFI群体的RFI、ADG、BF的遗传进展分别是0.732、-0.274、0.101个标准差,低RFI群体的RFI、ADG、BF的遗传进展是-0.788、0.283、-0.079个标准差。此外,肉质检测结果显示2群体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用RFI作为主选性状可有效改变猪的饲料效率,建立饲料效率分化品系,遗传进展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高到四世代的535.51g,每世代平均改进13.57g,母猪分别为465.15g,535.03g和17.47g;在生长速度改进的同时公母猪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公猪体长增加了10.27cm,母猪体长增加了14.57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母猪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呈强的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体高、臀围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种鸡的选择是纯系培育最难的工作,选择得好育种进展顺利,选择不好育种效果差.不仅选择方法要正确,而且选择差要大.要根椐各系主要选择性状及育种目标确定选择方法.遗传力高的性状可用个体选择法,遗传力低的性状则宜用家系选择法.  相似文献   

12.
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蛋鸡育种吗?基因选择使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猪业科学》2012,29(4):31
选择性进展必须仔细地和小种群本地品种的遗传变异相权衡。良好的特定选择性特征的定义育种计划在本土猪种中稀少。基于规模较小的考虑,重点往往在于遗传多样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1育种技术的发展随着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育种学家可以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使畜禽育种由表型值选择发展为育种值选择,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分子遗传标记、QTL图谱分析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目前,畜禽遗传图谱的构建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得利用1个或1群标记以区分不同个体QTL的有利基因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标记辅助选择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