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芳  岩炳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97+99-97,99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出现胆漏的临床处理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出现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胆漏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研究中有16例患者为即发性胆漏,其中2例患者为副右肝管损伤,4例为迷走胆管损伤,4例为胆总管损伤,4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i2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4例迟发性胆漏患者中有2例为迷走胆管漏,2例为胆总管侧壁漏。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结合胆漏类型和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结论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原因多样,在临床中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对于已发生胆漏的患者,应做好积极的临床检查、诊断和处理,采用微创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胆系疾病病人多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手术中牵拉及剥离胆囊、探查胆管等操作易引起迷走神经异常兴奋,轻者表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感,重者可导致血压下降及心率,称为胆心反射综合征。胆心反射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引起心搏骤停。牵拉胆囊前静注阿托品有预防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胆系疾病有增多趋势 ,有关手术也相应增多 ,不可避免对心脏功能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手术中常引起胆心反射 ,轻者造成冠脉痉挛 ,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因此 ,临床医师有必要对此加深认识。胆 -心反射 (cholecysto -cardiareflex) ,又称心 -胆反射 (cardio -biliaryreflex) ,胆囊 -冠脉反射(cholecysto -coronaryreflex)和胆囊 -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larreflexarisingfromthegallbladder)。由于胆囊胆管部有丰富的迷走神经分布 ,而胆系疾病者又多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在胆系手术时牵拉胆囊或探察胆管时易引起反射性冠脉痉挛和心功…  相似文献   

4.
顾爽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54-6254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肝胆系统再次病变的发生原因,使我们临床一线医生,尽量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诱发胆系病变的不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度12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胆系病变的患者,予以ERCP检查,展示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胆囊管的残留长度、汇入方位、再发疾病的病理特点予以分析。结果通过ERCP及病理检查,很好的展示了残留的胆囊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确认了再发疾病与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的胆囊管的因果关系。结论发现残留的胆囊管过长、先天性胆囊管与肝外胆管的异位畸形;特别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视野的局限性,致使胆囊管内残留结石、炎症病变等,诱发了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系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速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6.
姚健 《现代保健》2011,(28):94-95
目的研究低CO2气腹压辅助腹壁悬吊经脐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和临床安全性。方法辅助6mmHgCO2气腹,腹壁悬吊经脐入路建立操作空间及通道,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标本从脐部取出,检查无出血及胆漏,未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恢复脐部正常形态。结果11例患者中除1例术中钛夹滑脱致胆囊动脉出血,气腹压增大至14mmHg成功止血完成手术外,余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胆囊切除时间36~48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10-30ml,平均18ml。术后无出血、胆漏、邻近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用止痛药物,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术后3~5d痊愈出院。结论该项技术安全可行,更具微创美容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测定46例胆系病人的血清及胆汁癌胚抗原(CEA),发现胆石症与胆囊良性息肉胆汁及血清CEA水平均在15μg/L以下,统计学处理无意义。胆囊癌及胆管癌胆汁CEA水平均在20μg/L以上,明显高于血清CEA(P<0.01),且与胆石症及胆囊良性息肉胆汁CEA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作者认为胆汁CEA测定可为临床鉴别胆系良恶性病变癌胚抗原提供一个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行对端吻合;胆管壁损伤6例,修补放T管引流;其余4例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行二期胆肠吻合术;胆总管被钛夹夹闭1例,行钛夹松开,胆囊管残端重新缝扎,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胆管损伤在术中早期发现并且妥善处理.可避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术后发现者胆肠吻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张宏伟  李东江 《现代保健》2011,(29):123-124
目的探讨LC中胆囊颈结石和胆囊管结石嵌顿时胆囊管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04年4月~2011年4月精河县人民医院59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在行LC时,采取套扎、缝扎、双道钛夹对夹、多钛夹阶梯形施夹、胆囊管纵行切开取石等方法,处理胆囊颈管残端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均获成功,术后无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在行LC时采用恰当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胆囊管残端,可避免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我保健》2014,(6):80-80
便秘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胆囊炎患者大多会伴有便秘。 胆病专家分析说:“胆汁除了能够帮助食物消化外,还具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而胆囊发炎或者胆囊、胆道结石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放,从而减轻或者刺激不到小肠、大肠的蠕动。长期如此,便会导致胆囊炎并发便秘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阿曼泰 《现代保健》2010,(27):54-55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治疗的66例胆囊结石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胆瘘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适应证较广,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注意要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考虑,来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胆漏和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19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9例患者中21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37%)。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5例(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1.82%)。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导致瘀胆、胆泥和胆石形成。目前,其治疗方法虽非常有限,但如能改善胆囊的排空,这些并发症有望加以预防。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静脉输注氨基酸(IVAA)对胆囊的收缩作用、血氨基酸谱与胆囊排空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我们选择50例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胆漏发生率为0.82%(10/1215)。其中2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系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囊管残端漏,2例由于术中置肝下腹腔引流管,3例系肝总管右侧壁电灼坏死迟发性穿孔漏胆,1例于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再次手术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主要表现为胆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胆道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15.
刘彦峰  张弛  李秀银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65-165,167
目的 观察中药利胆排石汤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MC ),治疗组术后服用利胆排石汤,对2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和结石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结石复发率低(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0%).胃肠道功能恢复、胆囊壁变化及胆囊收缩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中药利胆排石汤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胆囊壁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00-130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临床相应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胆漏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为胆管灼伤、胆囊管残段漏、迷走胆管损伤、毛细血管胆管损伤,临床应积极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胆漏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转开腹133例(5.2%),发生各种并发症52例(2%),其中胆道损伤5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导致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4例,胆囊床渗血致二次手术2例,胃肠道损伤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5例,右肝下包裹性积液17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5例,腹部少量皮下气肿5例,术中术后死亡各1例(0.08%)。结论: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胆石症是临床胆囊疾病中的常见病,它属于中医“肋痛”、“黄疸”范畴.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助脾胃运化腐蚀水谷.临床由于精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诸原因,均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郁积肝胆,导致脾胃炎健,湿从内生,郁而化热,胆液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8例胆漏患者中,5例给予单纯腹腔引流,1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给予腹腔镜探查冲洗胆囊管后重新对其进行施夹,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患者由于钛夹脱落重新夹闭,术后7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无无返流性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狭窄等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应当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同时在肝下放置引流管及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0.
耿亮  张东岩  李蕾蕾 《中国保健》2009,(15):585-58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胆系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胆系疾病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0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残留黏膜化学烧灼或电灼术,1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组织+周围淋巴结活检术。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3例、胆瘘2例,经过抗感染及切口缝合,营养支持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胆系疾病的有效方法。掌握老年胆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诊断,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