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地区资料1971—1980年间妊娠合并心脏病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4。成都市1984年从8万余孕产妇的调查中,发现因心脏病死亡者占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  相似文献   

2.
妊娠晚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佳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36-1338
目的: 探讨妊娠对心脏病患者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妊娠晚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比例为1 5∶1, 心功能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②心脏矫正手术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③不宜妊娠者易造成心衰、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 应正确处理, 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④加强产前检查, 减少高危妊娠。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比率发生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下降。母亲心功能状态影响新生儿预后。心脏手术能改善心功能, 使母婴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两种心脏病仍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心脏病1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孕产期监护效果.方法 对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185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在本院按期产检,占70.3%,55例不规则产检或从未产检.占29.7%.两者发生心功能Ⅲ~Ⅳ级分别为15.4%(20/130)和72.7(40/5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9,P<0.01).分娩方式以择期割宫产术为主,占62.2%(115/185),无一例母耍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给予分类指导,密切监护,分娩期有效干预,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心脏病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陶  苏醒  李桂英  范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19-222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II级占95.50%。心脏病的种类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无显著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前未行外科手术者,其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已行手术者,早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孕前积极治疗或行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妊娠有良好结局。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合并心脏病的晚期妊娠女性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住院的合并心脏病的晚期妊娠孕妇中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晚期妊娠期合并心脏病但未发生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血压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肺动脉高压、定期产检、血浆BNP的异常升高、射血分数的下降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血压升高[OR=2.076,P=0.030]、贫血[OR=1.588,P=0.006]、低蛋白血症[OR=1.312,P=0.000]、中度肺动脉高压[OR=1.452,P=0.036]、重度肺动脉高压[OR=2.137,P=0.001],射血分数50%[OR=1.103,P=0.035]、孕期规律产检[OR=0.446,P=0.016]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孕期血压升高、贫血、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50%为导致合并心脏病的晚期妊娠孕妇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孕期规律产检为其保护性因素,孕期规律产检能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改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进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整体患者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问题.由于妊娠、分娩、产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使心脏负荷加重.尤其在分娩期,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处理使这类孕产妇安全度过这三个阶段,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母婴结局。方法收集2003~2010年四川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4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心脏病种类、心功能级别、终止妊娠孕周和方式以及母儿结局。结果①轻度组患者中,妊娠及分娩期维持心功能Ⅰ~Ⅱ级者16例,Ⅲ~Ⅳ级者5例;中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8例,Ⅲ~Ⅳ级者6例;重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1例,Ⅲ~Ⅳ级者7例。②轻度组足月妊娠18例,早产3例;中度组足月分娩6例,早产5例,医源性流产3例;重度组孕产妇死亡3例,早产4例,医源性流产1例。3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分别为5例、3例及4例。③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76.74%(33/43)。结论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孕妇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增加,围产儿疾病发生率和胎儿丢失率也明显增加;手术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9.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尤其重症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国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不一,约0.4%-4%。本文主要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与母婴预后的关系,以及心脏病在组成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母产要和围产儿的影响及产科处理原则。[方法]对5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心肌炎及心肌炎后遗症,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心功能衰竭好发于30-33周,产时,产后24小时,心功能Ⅲ-Ⅳ者,其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加。[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建议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剖官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33例占45.21%),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30.14%),不明原因心律失常(14例占19.18%),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占4.11%),心肌炎(1例占1.37%)。心功能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妊娠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率90.41%,围产儿死亡率为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中居首位,而在农村边远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心功能状态影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适时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心脏病1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16 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检出率为 4 5 .7/万 (16 1/ 35 2 4 0 ) ,后 5年检出率 6 2 .0 /万 ,较前 5年检出率 30 .0 /万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 )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 ,占 4 2 .9% (6 9/ 16 1) ,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 ,占2 1.7% (35 / 16 1) ,心律失常占第三位 ,为 16 .2 % (2 6 / 16 1) ;(3)阴道分娩占 32 .5 % (5 2 / 16 0 ) ,剖宫产占 6 7.5 % (10 8/ 16 0 ) ,剖宫产组心功能明显差于阴道分娩组 (P<0 .0 5 ) ;(4 )心脏病组的孕产妇死亡率 3.1%及围生儿死亡率 7.5 %均高于非心脏病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心脏病患者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非心脏病者 (P<0 .0 5 )。 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仍是产科一种严重合并症 ,需要严密监护、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凤珍  闻安民  周沫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45-324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9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者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先心病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占56%,先心病手术以修补术为主,占69.4%。心功能Ⅰ-Ⅱ级者80例(占86%),Ⅲ~Ⅳ级者13例(占14%)。②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有显著差异。2例孕产妇死亡均发生于心功能Ⅳ级者。③手术后妊娠可改善心功能,减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体重。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以间隔缺损为主,无论何种先心病,发现后宜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望安全渡过孕期;心功能不良导致母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与围生儿预后、胆红素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09年3月住院分娩的羊水过少孕产妇252例,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研究羊水过少与围生儿预后、胆红素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羊水过少并发症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P<0.01,P<0.05,P<0.01,P<0.05),胆红素值则相对较低(JP<0.05).并发症组剖官产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发生率均较阴道产高,但剖宫产后围生儿预后与阴道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组两种分娩方式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及围生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羊水过少伴有并发症者,围生儿预后较差.胆红素数值相对较低,应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并发症组剖宫产有利于围生儿预后.无并发症组分娩方式对围生儿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最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妊娠中晚期合并急腹症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7年10月年妊娠中晚期合并急腹症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急性阑尾炎35例、急性胆囊炎2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胃炎出血1例、肠梗阻3例、卵巢囊肿扭转5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5例、泌尿系结石4例。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20例、早产4例、胎儿死亡1例、无孕妇死亡。结论:对中晚期妊娠合并急腹症的正确诊断有赖于对其解剖、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早期手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朱明  温兰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03-250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及时治疗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62例(GDM组)与随机选择同期住院中非妊娠期糖尿病、无内外科并发症的孕妇162例(对照组),就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围产儿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GDM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儿合并症羊水过多、羊水过少、阴道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胎、新生儿死亡、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筛查、诊断,及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结果:79例病例中因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2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13例。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26例(32.91%),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33例,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20例,仍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79例病例中,妊娠晚期终止59例,剖宫产51例,自然分娩8例;其中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19例,剖宫产分娩者18例,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者23例,剖宫产分娩者22例(95.65%),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17例,剖宫产11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病率为6.04%,其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为主要病因,其他病因还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ITP引起、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降低水平不同,其病因构成不同,重度血小板减少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轻、中度血小板减少以PAT为主,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随着血小板的增加,自然产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