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1990年4月~1991年5月双平面TEE检查病人270例,其中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狭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28岁(14~59岁)。53例TEE检查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形态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岁(16~58岁)。应用SSD-870彩色多普勒仪,双平面探头为UST-5223-5,频率5MHz,胸壁用UST-5227探头,频率3.5MHz。研究发现:双平面TEE检查时,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切面由纵轴扫描易于获得,插入深度平均31cm。正常图象显示前方自下而上依次为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干,右室流出道与主肺动脉于宽度基本一致;后下方为主动脉瓣口,二尖瓣前叶和左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单纯及复杂法洛四联症(TOF)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TOF的声像图表现及随访资料。结果单纯TOF 19例,表现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骑跨。复杂TOF 4例,包括:①TOF合并肺动脉闭锁2例:表现为右室流出道为盲端,肺动脉细窄、不易显示,肺动脉及动脉导管内逆向血流;②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2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分支瘤样扩张,肺动脉瓣反流等。结论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TOF及其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并可动态观察其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及其瓣膜的发育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TEE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但关于TEE评价四联症专题研究尚未见到。本文报道用单平面TEE评价11例四联症的临床价值。其中清醒病人7例,手术病人5例,男6例,女5例,最小年龄12岁,最低体重36kg。结果显示:与TTE相比,TEE能更清楚显示四联症的主肺动脉、分叉部、几乎整个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近端及房间隔病变,而显示右室流出道漏斗部病变不如TTE。术中应用TEE评价四联症心内修复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肉瘤(PAS)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为PAS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复习文献中超声心动图对本病报道的病例。结果 PAS的主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沿肺动脉管腔膨胀性生长的病变,少数可呈分叶状、息肉状、团块状。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受累最常见,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瓣也可受累。PAS内部回声以中等或低回声为主,欠均匀,边缘回声高于内部回声。CDFI对显示肿瘤内血供帮助不大。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PAS的特点,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患儿女,6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咳嗽4d伴发热入院。查体:口唇甲床发绀,呼吸促,右肺可及痰鸣音,左肺呼吸音略低。胸片提示支气管炎,右肺气肿,左肺发育不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左):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增厚,右房扩大。主肺动脉未探及分叉,直接延伸为右肺动脉,未探及明显左肺动脉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主肺动脉血流信号直接向右肺动脉延续。右肺动脉根部与降主动脉间可见漏斗状回声中断,可见双向分流;主动脉向上向右向后形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43天,外院诊断为肺炎转入我院。超声心动图示:全心长大,以右心明显;心室壁增厚。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增宽;距肺动脉瓣环约5mm处,升主动脉左侧壁与主肺动脉右侧壁之间的间隔连续性中断约11mm(图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集全容积图像并进行旋转切割,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主动脉面和肺动脉面均呈圆形(图2)。  相似文献   

7.
法洛四联症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对所有受检胎儿均行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平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心室流出道、主肺动脉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三血管平面扫查。对产前诊断的15例法洛四联症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产前共诊断15例法洛四联症,漏诊2例,在产前诊断的所有法洛四联症病例均具有肺动脉内径较主动脉内径窄、大于0.40cm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但仅5例有右室前壁增厚。漏诊的2例法洛四联症为轻型,肺动脉仅轻度狭窄,室间隔缺损直径小于0.40cm。结论法洛四联症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前壁增厚不明显,轻型法洛四联症可能漏诊。检查时须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平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心室流出道、主肺动脉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三血管平面扫查,才不致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动脉导管瘤的超声特点及其价值。方法分析13例新生儿动脉导管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13例患儿动脉导管瘤超声心动图主要特点如下: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左侧可见瘤状结构;瘤状结构近端通过交通口与主肺动脉或左肺动脉相通;瘤状结构近端交通口处见持续双期的正向红色血流或逆向蓝色血流进入主肺动脉或左肺动脉起始部,以红色血流多见,远端可见降主动脉血流进入瘤状结构;其中失访4例(包括1例右室增大者),其余半年后复查,瘤样结构及分流消失,3例右室增大者右室大小已正常。结论动脉导管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其特征性,该病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确诊的53例肺心病人分别进行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肺心病右室肥厚诊断的敏感性。报告如下。 53例肺心病人均根据全国肺心病修订标准以及病史体征而确诊。53例中心电图显示右室肥厚者20例,占37.7%。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流出道增宽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价值,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 方法对5例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胎儿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追踪妊娠过程和临床结局。 结果5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胎儿超声心动图有共同声像特征:三血管观声像图显示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出现回声失落即缺损(大小1.5~3.9 mm),左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流出道观显示缺损部位及其距半月瓣和(或)肺动脉分叉的距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缺损处为双向或肺动脉流向主动脉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见相应的血流流向及分布频谱。5例胎儿引产尸检均证实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早期发现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对指导产科和出生后临床处理、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及提高出生患儿的生存质量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室肿瘤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例1,女,4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d”入院。体格检查:于胸骨左缘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右室流出道内见3.0cm×2.0cm椭圆形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附着于室间隔上份右室面,瘤蒂短,约0.3cm,宽约0.8c随心脏舒缩活动。肺动脉增宽。多普勒血流检测:右室流出前向血流包绕占位团块走行,流速加快。超声诊断:右室流道占位(图1)。患者于2005年11月行右室流出道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右室流出道膨隆,肺动脉扩张;肿瘤蒂位于右室流出道近肺动脉口处的室间隔上,肿瘤大小约3cm×4cm,蒂长约0.5cm,宽约1.0cm。病理报告为血管瘤。图1RT-3…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0岁,自述平素有胸闷、气短症状,卧位时明显,现加重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脉搏60次/min,血压133/57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房室及大动脉水平均未见明显异常分流,各室壁收缩幅度正常,右室腔内及右室流出道内可见一混合附加回声(图1),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呈分叶状,其内回声欠均匀,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活动度较大,附着点显示欠佳,收缩期进入肺动脉,致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加快;CDFI: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收缩期见五色血流束;频谱多普勒:静息状态下右室流出道收缩期血流速度339 cm/s,收缩期峰值压差46 mm Hg,肺动脉瓣口收缩期血流速度224 cm/s。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腔及右室流出道内占位,性质待定,致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后行左心腔声学造影检查:右室腔内见一大小约60.2 mm×20.8 mm混合附加回声(图2),密度略低于心肌,低血供,考虑黏液瘤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0TPC—MRI定量测量法乐四联症(TOF)术后随访患者肺动脉返流的准确性,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肺动脉返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共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半均年龄18.7岁)TOF根治术患者在1个月内先后进行了肺动脉血流的超声心动图及3.0T心脏MRI检查,计算PC-MRI测量得到的肺动脉返流分数(PRF)、肺动脉平均反向血流量(AN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C-MRI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的关联程度。采用Mann-Whtiney U检验分析右室流山道补片组与跨瓣环补片组PRF及ANF的差异。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轻度肺动脉返流10例(23.8%),中度32例(76.2%):MRI垃示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返流分别为10例(23.8%),8例(19.0%)及24例(57.1%),PC—MRI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具有明显正关性(rs=0.606,P〈0.01)。右室流出道补片组及跨瓣环补片组PRF中位数分别为7.96%、48.60%,ANF中位数分别为5.45ml/每个心动剧期(beat)、45.70ml/beat,与右室流出道补片组相比,跨瓣环补片组的PRF更高(U=52.000,P=0.001),ANF更多(U=55.000,P=0.002)。结论3.0TPC-MRI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很好相关性,同时可提供定量测量信息。3.0TPC—MRI能准确反映右室流出道补片及跨瓣环补片手术所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罕见心脏肿瘤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二维心脏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的心脏嗜铬细胞瘤,重点分析其二维超声心动图特点,提出诊断注意点。 结果5例患者心脏嗜铬细胞瘤在超声心动图上得到显示,其中1例有2个肿瘤。6个肿瘤分别位于左房后方降主动脉前方、主动脉根部前壁并突出于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和左房后方间、主动脉根部右侧面、右侧房室沟、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后方和左房顶部之间,不同程度与左房、周围大血管、右室流出道等结构紧密相连。4个肿瘤在非标准切面检出。肿瘤呈卵圆形,密度基本均匀。 结论心脏嗜铬细胞瘤常位于心底部,紧邻主动脉根部等组织。对临床上疑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发现心脏嗜铬细胞瘤,尤其注意非标准切面的扫查。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1例肺动脉瓣膜型狭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何萍,张树彬,祁芸云,王利生患者男,45岁。UCG:右室扩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主肺动脉内径2.0cm;肺动脉瓣无增厚,开放正常,在肺动脉瓣下方右室流出道内可见分别由两侧突入流入道的条状回声...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49岁。主因胸闷、气短半年,近1个月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就诊,患者3个月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疑诊为冠心病,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2016年3月5日患者以肺动脉高压查因收入我院呼吸科,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右心扩大,右室流出道远端外侧壁近肺动脉瓣处可见不规则等回声附着(图1),范围约4.9cm×3.6cm,并延伸至肺动脉主干近段,右室流出道远端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2岁.一过性头晕、黑朦及活动后心悸、胸闷伴全身乏力半年.查体:血压130/90 mm Hg(17.29/11.79 kPa),心率60次/min,胸骨左缘Ⅲ、Ⅳ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后壁、室间隔、右室前壁显著增厚,厚度分别为:2.36 cm、1.95cm、2.03 cm(图1);室间隔膜部见0.5 cm的缺损,并可见过隔花色血流信号(图2),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前壁厚2.0 cm,后壁厚1.1 cm,右室流出道最窄处0.79cm(图3).超声诊断:双室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后经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8.
孕妇,30岁,孕1产0,孕37周,外院疑似胎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获取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左室流出道、主动脉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切面及大血管短轴切面等心脏切面.当声束方向与窒间隔方向平行时未发现室间隔的过隔血流信号;尽量使声束方向与室间隔方向成一角度时,室间隔中部可见一细小的穿隔血流信号,宽2.4 mm(图1).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窒间隔缺损(肌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右心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4月间经肺动脉CT或肺血管造影证实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溶栓治疗,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30h、1个月的肺动脉栓子、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内径、右房室内径,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射血分数,三尖瓣返流、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治疗24~30h后右房室结构明显改善,表现为右房长径及横径、右室前后径及横径、主肺及右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回缩(P<0.01),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右室射血分数有所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1个月后右房室大小、主肺及右肺动脉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前壁运动幅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等仍有恢复(P<0.05或P<0.01)。5例患者主肺动脉和/或右、左肺动脉内检出栓子,溶栓后栓子逐渐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动态、实时、无创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效果,尤对血栓的溶解、右房室结构、右室超负荷及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原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高原心脏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结果高原心脏病患者88例,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右房上下径、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右室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右房压、肺动脉压,除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无差异外,高原心脏病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右房上下径、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右室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右房压、肺动脉压等指标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原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右心增大及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