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铀矿冶》2017,(4)
分析了铀矿冶系统分析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提高检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规范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应用、实验室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我国铀矿冶系统分析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铀矿冶技术创新 ,降低生产成本 ,系统地总结南方硬岩堆浸工艺应用成果 ,充分拓宽和利用低品位铀资源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金原铀业公司于 1999年 12月 18~ 2 0日在翁源铀矿召开了铀矿冶技术创新现场交流会。会议由翁源铀矿承办。参加会议的有 12个单位共2 1名代表。会议主题是“铀矿冶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包括堆浸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与完善 ;堆浸水冶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 ;研究院 (所 )成果产业化与企业技术进步 ;铀矿冶技术创新与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科技进步与科研发展规划。会议由铀业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张飞凤主持。与会的…  相似文献   

3.
对现行铀矿冶辐射防护标准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系统学的理论,构建了铀矿冶辐射防护标准体系,列举了标准体系完善与优化需要补充、修订、删除和继续使用的标准清单,建立了标准制定的程序,提出了铀矿冶辐射防护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明理  孙先荣 《铀矿冶》2006,25(4):204-207
核工业铀矿冶系统承担我国铀资源的开采和水冶,其工作人员受到氡子体的内照射和γ外照射辐射危害。根据2004年铀矿冶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核丁业总体剂量分布水平进行了比较;从我国铀资源分布、铀矿山辐射危害特点、采矿方法、矿山辐射防护投入和管理现状等方面,对铀矿冶职业辐射照射剂量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减少铀矿冶职业辐射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洁  黄晓乃 《矿业快报》2008,24(2):49-51
分析了铀矿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以某退役铀矿冶为例,针对存在问题,探讨治理方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退役后的铀矿冶治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铀矿冶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种类及其危害,论述了铀矿冶放射性废物的特点,综合介绍了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措施及效果,提出了在铀矿冶工程设计、基建、生产和退役各阶段,对放射性废物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现铀矿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借助于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铀矿业生产特点和现行的运行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点从资源、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人才等几个方面,分析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制约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对策。认为资源问题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素质的人才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了确保地区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铀矿业需要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加大科技投入,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建立全面均衡的产业链,加强与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铀矿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借助于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铀矿业生产特点和现行的运行模式,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点从资源、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人才等几个方面,分析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制约因素,并得出相应的对策。认为资源问题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素质的人才是铀矿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了确保地区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铀矿业需要对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加大科技投入,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建立全面均衡的产业链,加强与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李旭彤  潘自强  夏益华 《铀矿冶》2000,19(3):174-180
回顾了我国核工业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健康影响的变化,分析了其中的重点环节-铀矿冶设施生产和防护技术的改进对降低辐射危害的作用,并以铀矿冶设施中铀矿井废水和铀尾矿库治理的防护水平和代价为列,讨论了铀矿冶设施防护的代价效能和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晓超  杜娟 《铀矿冶》2012,31(3):162-163,168
从保证铀矿冶退役设施的长期安全稳定性出发,结合当前的监护现状,从法律法规、监护原则、管理要求、辐射监测、工程检查、日常维护保养等几个方面对铀矿冶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进行探讨,并从管理层面提出管理建议,为我国铀矿冶退役治理设施的长期监护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年核电发展规划,铀矿冶必须从现在起狠抓科技进步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铀矿冶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生产管理和依靠技术进步方面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技术经济干部的培养及队伍建设,广泛推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工作,于一九八四年三月廿一日至四月廿日由中国矿山技术经济研究会铀矿冶分会与铀矿冶学会技术经济组在山海关举办了铀矿冶技术经济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厂、矿、公司、院、所和矿冶局等单位,共四十七人。  相似文献   

13.
李韧杰 《铀矿冶》1994,13(4):217-222
本文结合国外铀矿冶退役工作的情况,根据我国几年来退役工作的经验.论述了我国铀矿冶放射性废物的特点,探讨了铀矿冶设施退役应采取的技术政策和环境治理基本原则,提出了退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三 《铀矿冶》1999,18(3):208-212
根据抚州铀矿铀矿冶公司的生产现状,对铀矿冶生产成本即矿山采掘成本和选冶加工成本逐项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核工业抓科技进步 促铀矿冶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10年来,由于积极研究并坚持不懈的大力推广应用地浸、堆浸和原地破碎浸出工艺技术,我国的铀矿冶工业有了很大进步,正迅速改变落后状况,开始步入世界先进铀矿冶之林。在国庆5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介绍我国铀矿冶近10年的变化情况,以示对关心和支持我国铀矿冶事业的同志们的感谢。1 铀矿冶的新发展我国的铀矿冶工业,是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之下从5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和自治区,先后建设了几十座铀矿山和铀水冶工厂,以及研究所、设计院和机修厂等机构,形成了完整的铀矿采冶体系。我…  相似文献   

16.
《铀矿冶》2020,(1):38-38
《铀矿冶》创刊于1982年,季刊,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铀矿冶》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稀土、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矿石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综合述评等,可供从事矿冶生产、科研、设计、教学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化学、化工、地质等相关专业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17.
《铀矿冶》2020,(2):106-106
《铀矿冶》创刊于1982年,季刊,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铀矿冶》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稀土、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矿石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综合述评等,可供从事矿冶生产、科研、设计、教学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化学、化工、地质等相关专业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18.
《铀矿冶》2022,(1)
《铀矿冶》创刊于1982年,季刊,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铀矿冶》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贵金属、稀土、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等矿石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综合述评等,可供从事矿冶生产、科研、设计、教学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化学、化工、地质等相关专业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19.
《铀矿冶》2021,(2)
从铀矿冶企业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生产安全事故特点,以SQL Server 2008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DO.NET框架和C#语言开发了铀矿冶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可进行铀矿冶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增、删、改、查及分类统计,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以某铀矿山2009—2016年生产安全事故(事件)信息作为运行验证数据进行了系统运行实证,系统运行良好,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铀矿冶》创刊10周年,是我国铀矿冶工业值得庆贺的事,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10年前《铀矿冶》创刊并向国内外发行,说明当时我国铀工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铀矿冶技术已达到较好的水平;《铀矿冶》正常编辑出版10周年又说明了我国的铀工业在前进,在发展。10年来与各国同行们交往,至今仍未见有国外发行同类刊物,中国的《铀矿冶》可能是世界上独有的铀矿冶科技专业期刊。办好《铀矿冶》我们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