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红革  钟刚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32-113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浓度的关系。方法  4 7例PCOS患者 ,测定其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腰臀比 (WHR)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 ,并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为 (18 6 9± 8 0 5 )ng/ml,胰岛素水平为 (12 4 5± 8 0 7)mU/L ,血清瘦素水平与WC、WHR、BMI、空腹胰岛素、血糖、胰岛素及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PCOS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分布及胰岛素水平有关 ,瘦素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检测记录 2 8例 PCOS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 (BMI) ,放免法测定血雌 (E)、孕 (P)、雄激素 (T)、促卵泡生成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L H)、泌乳素 (PR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甲状腺素 (T4)、晨 8时及下午 4时皮质醇、空腹胰岛素及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含量 ,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计算 L H/FSH比值 ,30分钟、12 0分钟、180分钟胰 /糖比 (I/G)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血糖水平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2 8人中有 16人 (5 7.1% )同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其中一人有糖尿病。高胰岛素与非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年龄 ,身高 ,体重 ,BMI,血 E、P、T,FSH、L H、PRL、T3、T4、晨 8时及下午 4时皮质醇等无差异。但高胰岛素血症组的 L H/FSH比值为 2 .4± 1.5 ,明显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 (1.2± 0 .6 ,P=0 .0 12 5 )。其空腹胰岛素 ,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 ,30分钟、12 0分钟、180分钟 I/G,AU C及 IRI亦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而空腹及各时点的血糖水平与非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无差异。此外 ,高胰岛素血症组病人的空腹胰岛素水  相似文献   

3.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20例及已婚经产健康妇女10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观察有关内分泌变化。结果PCOS组①OGTT后无糖耐量损害,但有显著高血糖反应;②空腹胰岛素(INS)与空腹β-内啡肽(β-EP)浓度及OGTT后INS净增量与β-EP净增量呈正相关(r=0.49,P<0.05;r=0.37,P<0.05);③OGTT后INS净增量与强啡肽(DynA)净增量亦呈正相关(r=0.58,P<0.01);④患者组空腹生长抑素(SS)显著低于对照组,但OGTT后两组SS浓度相似。表明PCOS患者空腹高INS与SS抑制程度不足有关,而OGTT后高INS与β-EP,DynA刺激程度过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胰岛素血症间的关系,探讨相关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实验分为PCOS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其中PCOS组又分为PCOS-高胰岛素血症组(46例)和PCOS-非高胰岛素血症组(46例)。通过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等的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结果PCOS组瘦素(16.8±9.8ng/mL)、IGF-1水平(214.8±131.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6.8ng/mL、118.0±82.9ng/mL)(P<0.05)。PCOS患者中高胰岛素组瘦素水平(19.2±10.2ng/mL)明显高于正常胰岛素组(12.5±7.6ng/mL)(P<0.05),IGF-1及空腹血糖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体重指数、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等因素后,瘦素、IGF-1均是PCOS的危险因素,但均不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瘦素、IGF-1可能与PCOS的发病机制有关,但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对55例(LH/FSH≥3者30例,Ⅰ型;LH/FSH<3者25例,Ⅱ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有关内分泌变化,并以15名正常妇女作对照。结果:①Ⅱ型PCOS组30min的血糖明显升高,其余各时点值三组间无差异(P>0.05);②OGTT后患者组的胰岛素、C-肽浓度约为对照组2~5倍;③至120min末,Ⅱ型PCOS组睾酮增加1.84nmol/L,而其余两组睾酮下降。表明两型PCOS组均有高胰岛素血症,其程度、原因及作用不同。建议在治疗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胰岛素抵抗(IR)以及由此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分泌在其病理生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瘦素参与了IR的机制,与IR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对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与PCOS的联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和游离瘦素水平,并记录其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雄激素的关系。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血液中为游离状态及与sOB-R结合。仅游离瘦素有生物活性。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机构:以大学为基础的生殖内分泌门诊。患者:4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方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 选择PCOS患者共43例(PCOS组),其中肾阴虚证患者25例,采用滋阴降火方药治疗(滋肾阴组),脾气虚证患者18例,采用健脾益气方药治疗(补脾气组);年龄相同健康女性20例(对照组)。各组分别检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C)及血清Leptin、睾酮(T)、胰岛素(INS)的浓度,比较PCOS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PCOS各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PCOS组的BMI、WHR、WC,及血清Leptin、T、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去除BMI、WHR、WC的影响后仍有显著性差异;43例PCOS患者中有33例的血清Leptin升高,但在两种证型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COS组(滋肾阴组、补脾气组)BMI、WHR、WC无明显变化,而血清Leptin、T、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其中滋肾阴组的血清T、IN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补脾气组的血清INS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滋肾阴组、补脾气组的血清leptin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清Leptin水平异常增高是PCOS的发生发展中不可忽略因素,不同方药均有降调血清Leptin水平趋势,且能改善PCOS患者的高睾酮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至于Leptin、T、INS因果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瘦素 (leptin)是由肥胖基因 (Obgene)编码的 1 6ku蛋白质[1 ] 。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 ,在下丘脑、垂体、骨骼肌、胃上皮、胎盘滋养层和乳腺上皮也有表达 ,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下丘脑、垂体前叶、子宫内膜、卵巢或睾丸等处 ,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及生殖的功能[2 ]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常表现出与leptin缺乏时相似的代谢异常如无排卵、肥胖、不孕等 ,PCOS与leptin的关系已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leptin与PCOS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leptin与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40 %~ 60 %PCOS患…  相似文献   

11.
程瑞迎  董进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56-957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30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30名健康孕龄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瘦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COS患者血清中的瘦素及Fin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体质量和肥胖的PCOS组HOMA-IR显著升高(P<0.05,P<0.01)。PCOS患者中瘦素与体质量指数(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r=0.586,P<0.01;r=0.483,P<0.01;r=0.539,P<0.01)。结论PCOS患者存在瘦素水平增高和胰岛素抵抗,二者具有相关性,且血清瘦素水平与PCOS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清瘦素 (LE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 (IGF -Ⅰ )。方法 :将4 5名正常对照和 35 3例PCOS患者按体质指数 (BMI)分为 :正常Ⅰ组、PCOSⅠ组 (BMI<2 5kg/m2 ) ,正常Ⅱ组、PCOSⅡ组 (BMI 2 5~ 2 9kg/m2 ) ,PCOSⅢ组 (BMI≥ 30kg/m2 ) ,各组均行血清LEP和IGF -Ⅰ水平测定。结果 :①正常对照与PCOS患者的组间 (Ⅰ、Ⅱ、Ⅲ组 )LE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LEP水平随BMI增大而升高 ,呈正相关 (r=0 .975 8,P <0 .0 5 ) ;各组间IGF -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OS中存在LEP抵抗状态 ,肥胖加重了LEP抵抗在PCO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糖代谢指标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从而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68例首次确诊为PCOS的患者按照BMI分为肥胖PCOS组( A1组,n=101,BMI≥25kg/m2)和非肥胖组(A2组,n=67,BMI<25kg/m2),同时选择年龄和体重相匹配的141例月经规律的常规来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样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1组,n=42)和非肥胖组(B2组,n=99),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10小时以上后分别检测血清瘦素、血糖( FBG)、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比较这些观测指标有无差异,进而分析这些指标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瘦素、空腹FINS水平和HOMA-IR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HOMA-IR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血清高瘦素水平可能参与PCOS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单独或共同构成PCO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初次诊断为PCOS的17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P1组,n=69)、超重组(P2组,n=44)和肥胖组(P3组,n=57)。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分析BMI、腰臀比及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1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且同样分为正常体质量组(C1组,n=102)、超重组(c2组,n=20)和肥胖组(C3组,n=21)。结果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2组〉C2组,P3组〉C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腰臀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h血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血糖、HOMA—IR、HOMA—IS相关;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和HOMA—IR独立相关。结论PCOS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导致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初次诊断为PCOS的17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P1组,n=69)、超重组(P2组,n=44)和肥胖组(P3组,n=57).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分析BMI、腰臀比及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1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且同样分为正常体质量组(C1组,n=102)、超重组(C2组,n=20)和肥胖组(C3组,n=21).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 显示,P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2组>C2组,P3组>C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腰臀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 h血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 h血糖、HOMA-IR、HOMA-IS相关;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和HOMA.IR独立相关.结论 PCOS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清瘦索水平升高导致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64-66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瘦素、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体检健康、月经正常的120例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指标、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检测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值明显较高(P<0.05);两组空腹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瘦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与瘦素值呈现明显正相关性,与脂联素呈现明显负相关性,而瘦素与脂联素也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PCOS患者多存在瘦素、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异常,其中血清高瘦素与低脂联素水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喻银  肖红梅  卢光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625-1627,1630
目的探讨汉族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发生情况、糖耐量受损和血脂代谢特征。方法采集118例PCO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糖代谢和IR,并进行血脂代谢检查。比较IR(Ⅰ组)和非IR(Ⅱ组)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及其相关蛋白水平的差异性。结果PCOS患者肥胖发生率为34.75%,男型肥胖48.31%;IR发生率为55,08%;糖耐量受损15.25%;共筛出4例(3.39%)糖尿病。56,78%患者存在血脂异常,以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主。Ⅰ组BMI和WHR均显著高于Ⅱ组;Ⅰ组和Ⅱ组间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汉族PCOS患者中亦存在较高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应高度重视汉族妇女PCOS患者IR和代谢紊乱所致远期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IR)与肥胖(OB)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及高雄激素血症特征的影响.方法 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指数(BMI)将112例PCOS患者分为IR+NOB组、IR+OB组、NIR+NOB组、NIR+OB组,对比4组患者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发生率,以及临床、内分泌特征的不同,并分析PCOS患者游离雄激素指数(FAI)的影响因素.结果 (1)4组患者多毛发生率、痤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R+OB组糖尿病、糖调节异常、血脂紊乱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IR+NOB组高(P<0.05).(3)IR+OB组的空腹血糖(FPG)、血糖曲线下面积(PGAUC)较NIR+NOB组升高(P<0.05);IR+NOB、IR+OB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均较NIR+NOB、NIR+OB组升高(P<0.05).(4)IR+NOB、IR+OB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NIR+NOB组升高(P<0.05).(5)IR+NOB、IR+OB、NIR+OB组的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较NIR+NOB组降低(P<0.05),IR+OB组的FAI较NIR+NOB组升高(P<0.05),4组间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总睾酮(T)、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间平均卵巢大小、平均卵泡个数、卵泡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FAI与HOMA-IR、BMI、LH、LH/FSH、T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与DHEAS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LH是FAI的独立影响因素.剔除BMI后回归分析提示FINS、LH是FA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R与OB加重P-COS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LH水平升高是高雄激素血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性扣相关特征。方法4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以及31例相匹配的健康肥胖妇女进行系列代谢综合征的检查。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总睾酮水平和游离雄激素指数增高,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水平升高和糖耐量水平的异常。但两组的腰围、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无显著性差异。26%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和29%的对照组肥胖妇女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结论肥胖妇女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症,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妇女并不增加发生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含量显著升高,糖耐量异常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