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以木素为原料与环氧化合物进行化学改性,改性后的木素衍生物与环氧氯丙烷进行环氧化,生成木质基环氧树脂,以及木质基环氧树脂的固化。  相似文献   

2.
魏兰  刘忠 《西南造纸》2003,32(2):12-13,15
综述了木素的性质,环氧树脂的分类和用途以及以木素为原料合成环氧树脂的几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木素是化学制浆的副产物,除用作燃料产生热量外,传统的用途主要是作为油田钻井添加剂、水泥助凝剂、染料分散剂、木材胶粘剂、农用化学品(植物增长剂、肥料缓释剂、土壤改良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据估算:全世界木素基原料总销售值1980年为  相似文献   

4.
魏兰  刘忠 《纸和造纸》2003,(6):84-86
本文综述了以木素为原料与环氧化合物进行化学改性,改性后的木素衍生物与环氧氯丙烷进行环氧化,生成木质基环氧树脂,以及木质基环氧树脂的固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聚合方式,合成环氧大豆油基树脂,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增稠剂用量等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反应温度,增加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增稠剂用量,有利于提高产物黏度,增强热处理效果。当反应中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的质量为50 g,增稠剂聚丙烯酰胺的质量为0.45 g,催化剂三苯基膦为1 g,反应时间为4.5 h时,得到的树脂酸值为3.90 mgKOH/g,黏度为495 mPa·s,光泽度为2.10%,明度为88.78%,色泽偏蓝绿方向,标准色差为0.88,符合油墨用树脂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木素基吸附材料对孔雀绿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素磺酸镁为原料,制备了木素基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该吸附材料(LBCA)对孔雀绿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10,温度为306K下,吸附量可达0.825mmol/g,LBCA对孔雀绿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并且是吸热过程,LBCA对孔雀绿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法提取粮食加工废弃物——稻壳中的木质素,利用木质素与双酚A结构相似,对二者进行共混,并在碱催化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木质素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结果发现:当木质素替代双酚A的质量分数为20%时,所制得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环氧值最大为0.30,重均分子量为6 045,分子量分布相对均一。  相似文献   

8.
张瑞  陈何国  徐炜  杨振  章东升 《印染》2022,(9):36-39
采用聚醚胺和酚醛环氧树脂(EPN)进行改性,得到的改性剂与端环氧聚硅氧烷进行嵌段共聚,得到树脂改性柔软蓬松滑感硅油。探讨了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醚胺与酚醛环氧树脂物质的量比为2∶1,端环氧聚硅氧烷与改性剂物质的量比为1∶1.4,共聚反应时间12 h,得到的改性硅油能使多种织物具有柔软、蓬松、滑弹的手感,以及较佳的白度和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琥珀的市场价值提高和资源逐渐减少,一些廉价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除了利用琥珀碎屑再造以外,一些非琥珀成分的仿琥珀制品也充斥市场。特别是近期环氧树脂与琥珀合成材料的出现,挑战了再造琥珀、仿琥珀的工艺方法,与天然琥珀极其相像。本文收集了抚顺、缅甸琥珀以及环氧树脂与这两种琥珀各自合成的材料,使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采用反射法测试了所有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并结合基底环氧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比对性研究,可以发现环氧树脂与琥珀合成后各自的谱峰归属。  相似文献   

10.
用红外法结合实验现象探索了含硅环氧树脂合成过程首先硅小分子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然后水解产物与环氧氯丙烷开环反应生成含硅环氧树脂.含硅环氧树脂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拓宽热塑性环氧树脂在纺织材料领域的应用,以聚合-热压工艺制备了热塑性环氧树脂膜,进一步利用熔融分散工艺将聚乙二醇(PEG)分散至热塑性环氧树脂中制备环氧树脂/PEG粒料,并通过熔融-牵伸工艺制备环氧树脂/PEG长丝。探讨了环氧树脂/PEG的可纺性,分析了环氧树脂膜和环氧树脂/PEG长丝的力学与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氧树脂膜屈服应力为64.6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100.2℃;PEG的加入使环氧树脂/PEG粒料的挤出力显著降低,当PEG质量分数为5%时,相比于纯环氧树脂挤出力降低了870 N;PEG对热塑性环氧树脂的纺丝温度具有调控作用,当PEG质量分数为7.5%时,相比于纯环氧树脂粒料,环氧树脂/PEG粒料的纺丝温度降低了30℃;经PEG改性后的环氧树脂长丝具有更小的直径和更优异的力学性能,相比于纯环氧树脂长丝,PEG质量分数为7.5%的环氧树脂/PEG长丝直径降低了50μm, PEG质量分数为2.5%的环氧树脂/PEG长丝的断裂应变与断裂应力分别增加了60%和20 MPa。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丙三醇醇解聚废弃聚酯纤维(PET),然后利用醇解产物与一乙醇胺的反应,制备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探讨了反应原料的配比、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利用热重分析(TGA)对固化剂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利用聚酯醇解产物制备环氧树脂固化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醇解产物与一乙醇胺物质的量比为1:1.2,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为0.01:1,反应温度150℃。  相似文献   

13.
将自制的水性环氧树脂复鞣剂与市售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分别应用于山羊鞋面革复鞣工艺中,考察了水性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对复鞣后坯革的增厚率、收缩温度、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废液中的铬含量、COD、BO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相比,水性环氧树脂复鞣后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提升,废水中总铬含量、BOD、COD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脆性断裂问题,常通过树脂增韧和纤维改性等方式实现。本文从树脂改性、界面改性及结构设计3个方面综述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树脂改性主要有纳米材料改性、橡胶弹性体改性及热塑性树脂改性增韧等方式,通过增加填充粒子与树脂基体间键合来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界面改性主要是碳纤维表面改性,通过增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或多尺度进行表面改性,增强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达到复合材料增韧的效果;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主要是设计纤维铺层角度、厚度、结构,通过结构优化来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后分析了3种改性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指出3种方式结合使用是未来复合材料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偶联改性苎麻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钛酸酯偶联荆NDZ201处理苎麻纤维,分析了处理前后苎麻纤维的回潮率变化,以及苎麻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增加,苎麻纤维回潮率降低,并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水性环氧树脂碳纤维上浆剂的研制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亲水化改性,使其具有水溶性,再分散制成合适浓度的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上浆.测试上浆剂的性能,观察碳纤维上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态,并测试纤维的耐磨性、毛丝量及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该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上浆后,碳纤维表面形成柔韧光滑的浆膜,耐磨性能提高91.6%,毛丝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罗弦 《金属制品》2015,41(3):20-22
标准型钢绞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对环氧树脂涂层钢绞线的性能和表面质量影响较大。环氧树脂涂层钢绞线直径要求不大于15.24 mm;力学性能要求:抗拉强度≥1 900 MPa,断后伸长率≥5%,松弛率≤5%;涂层要求每30m不能多于2个针眼。介绍标准型钢绞线生产工艺。改进钢丝拉拔过程中擦拭装置,以及内、外层钢丝直径的配比,改进后中心丝直径5.24 mm,外层丝直径5.02 mm,钢绞线直径15.22 mm,满足涂层前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cuum assisted resin transfer molding,VARTM)工艺成型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存在气泡、聚胶等问题,采用PAM-RTM软件对该复合材料的VARTM成型工艺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改变流道的设计方案,控制树脂黏度,观测充模过程中树脂的压力分布及充模时间,优化实验工艺,进而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注射方案是平行于Y轴一侧线性注入,另一侧线性排出。多线性注射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同时会出现交汇、聚胶等现象。充模时间随树脂黏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充模过程的进行,黏度过高的树脂会发生部分固化,影响纤维的浸润。因此,树脂黏度控制在0.5 Pa·s左右较为合适。根据模拟优化结果,采用VARTM工艺分别制备2种典型的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发现最佳注射方案,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光滑,无明显气泡、聚胶等缺陷,注射方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从制浆造纸工业黑液中回收的木质素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减水剂、石油开采助剂、农药增效剂、分散剂等,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本文介绍了将工业木质素用于生产木质素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主要生产方法包括木质素及其衍生物与环氧树脂直接共混固化、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环氧化合成环氧树脂和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官能化改性后合成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