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09,(11):501-501
日前,美国FDA批准了Boehring Ingelheim公司开发的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复合片剂(telmisartan—arnlodipine/Twynsta),用于单用或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二线治疗高血压或用作很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才能达到血压控制目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月凌  陈绍行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10):592-595,602
单一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常因药物的局限性而力不能及.为了最大程度地取得降压效果,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联合用药能够减少多种因单一药物使用高剂量造成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定,并且能兼顾患者并存的其他疾病,对于控制血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十分重要.这是治疗高血压、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用药情况,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以达到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结果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以联合用药治疗为主,两联最多。240例患者经过3~6个月治疗,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结论联合用药,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理用药安全降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患者血压达标是治疗的首要任务,但由于不少患者都有合并症,因此。选择降压药物时除要遵循安全有效、改善代谢障碍及保护靶器官的原则外,还应该考虑配合患者全身其它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即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要点,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门诊治疗的673例原发性高血压(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362例占60.3%患者经规律治疗后血压控制稳定,近期(2年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及时反馈血压变化,积极查找影响血压波动的外在因素,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做到因人而宜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积极控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张萍 《云南医药》2000,21(4):351-352
高血病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 ,而且也是代谢病 ,与脂肪、糖等代谢紊乱同存 ,更主要伴以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重塑。对高血压病患者决定用药物治疗以前 ,必须评估其血压程度 ,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危险因素。控制与高血压同存的危险因素即利于降压 ,也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高血压患者 50 %以上合并其它各种内科疾患〔1〕。Kaplan1993年著文中〔2〕提到发达国家中高血压患者合并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约为吸烟 35…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成蓓 《医药导报》2006,25(2):87-89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多见、血压波动范围较大、直立性低血压较多见、并发症多且多种疾病并存,以及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等。年龄≥60岁;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者可诊断为老年人高血压。该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减体重、合理膳食、适当体力活动和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戒烟等。主要降压药物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ACEI、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受体阻滞药和α 受体阻滞药六大类。  相似文献   

8.
<正>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普遍原因。我国已有超过1亿的高血压患者,而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在城市仅为5%、农村仅为1%、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症中如何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的选择降压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降血压药物治疗时机及长期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分为三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主张积极进行药物疗法,在血压稳定期中可选用缓和、持久、副作用小的药物终身维持治疗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轻度高血压患者主张非药物疗法,但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以免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对阵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可去除病因的高血压应酌情用药。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血压病人常常又患有其它疾病,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使用其它药物治疗。要使抗高血压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临床医生必须对接受高血压冶疗的病人进行严格的观察,并了解他们同时并存的疾患以及所服用的药物(包括市面上可以随便买到的治疗咳嗽和感冒的药物、抗抑郁症药物等)。因为这些药物各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会对高血压治疗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高血压控制失败。因此,当遇到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血压控制无效,且无法解释时,应当想到此种可能。以下列出高血压病人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同时,有可能使血压升高的药物。 1.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 如消炎痛可减低各种降压药物(包括噻嗪类、β阻断剂、肼苯哒嗪、哌唑嗪、血管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北方药学》2014,(1):184-18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贫乏已不再困扰人们,如今困扰着人们最大的问题是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只要对高血压认识到位,采取措施得当,不仅可以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在对其控制措施中,又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只有使其两者共同作用才可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疾病患者在服用药物外,还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改变生活习惯、调整心态、科学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措施进行治疗。以下是本人结合相关知识,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护理方法的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急救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坤  陆忠良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09-1011
目的:探讨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65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急救和治疗经验。结果:根据65例患者的病情选用降压药物迅速降压。血压控制后,继续口服降压药物,或继续注射降压药物以维持疗效。同时积极处理并发症,颅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抽搐者给予安定10mg静脉推注,合并心衰和肺水肿的给予对症治疗。入院后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血压较治疗前血压水平降低20%-30%,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并发症得到对症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高血压危象处理原则,加强院前急救和并发症的处理,是抢救高血压危象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众多证据已证实,抗高血压药物带来的获益主要源于血压的降低,因此理想控制血压已成为高血压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重点。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半数甚至更多患者需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也就意味着多数高血压患者面临是否联合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选择的问题,了解联合用药的应用范围及不同方案的利弊特点将有助于合理制定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经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减少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和肾功衰竭等并发症的效果已肯定。但近年研究证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有潜在危险性。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时,不仅限于控制血压,还需注意减少或避免降压疗法带来的危险性。本文就此简述如下。一、降压药对代谢的不良反应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王学夫  龙登毅 《中国药房》2008,19(26):2069-207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致死因素。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发病机制的疾病,它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有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故会伴有许多并发症,如左室肥厚、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从而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因此,治疗高血压并发症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脂肪、糖代鲥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高血压主要并发症的药物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一般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成人收缩压≥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12.6kPa(95mmHg)为高血压。其发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一般的高血压除了高血压危象等急症需要住院治疗外,多数患者需要在家中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此,必须重视高血压患者在家庭中的合理用药指导、观察用药后效果、血压的高低、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护理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莉莉 《首都医药》2013,(24):61-62
目的阐述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认知度对血压影响的护理指导。方法对105例高血压患者病情、病程、血压及对疾病认知度、用药依从性、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进行调查评估,实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遵医用药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在自我监测血压,规范用药,对疾病危害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改善,4—14周血压达标率为73%。结论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是有效的,一级防治合理规范用药降压,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吴晖  张峻 《中国药房》2008,19(20):1583-1585
据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0~1991年间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320万人的速度递增,之后以更快的上升趋势增长。目前,在我国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率已位居全国疾病死亡率之首。如何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疗效、最大程度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及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目标和任务。随着时间治疗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部分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随着给药时间不同而改变,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也明显受到投药时间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对我社区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应用药物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21-1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系统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和心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及患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98例老年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合并症、血压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等,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SBP平均(159.70±12.22)mm Hg,DBP(69.97±8.23)mm Hg,脉压(89.73±7.09)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40.82%;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6.53%,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87.76%,高血压知识掌握好26.53%、服药依从性良好40.82%,血压达标42.86%。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情复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应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征进行,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兼顾其他并发症以及合并疾病;传授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