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威夷群岛的向外幅射海岭沿该岛火山的主断裂带演化。希洛海岭与冒纳凯阿火山呈经向由夏威夷向东伸延 ,被认为是夏威夷火山的一部分。冒纳凯阿火山超覆于较古老的科哈拉火山 ,以致于科哈拉的重力高接近于冒纳凯阿边缘 ,表明科哈拉火山筑积物远离冒纳凯阿的侧翼下方伸延。据推测 ,希洛海岭起源于科哈拉在南部断裂带 ,其后 ,冒纳凯阿演化使其增大。笔者乘“ThomasG.Thompson”号调查船调查古老的科哈拉火山筑积物残余 ,此处可能是冒纳凯阿年轻熔岩未覆盖部分。将希洛海岭视为科哈拉的一部分能够说明约1100m的阶地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冰岛及夏威夷群岛上的喷发裂隙、火山口、熔岩流的位置和分布及其它火山特征,为了解岩浆如何输送到浅层地壳和后来在地表喷出提供了关键性资料。虽然洋中脊地段(有时表现为单一的火山状态)比陆地火山长且狭窄,但我们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它们位于水深2500m或更深...  相似文献   

3.
年轻洋底测年D.M.Christie尽管火山熔岩空间分布令人满意且能大量取样,但是,由于缺乏其样品直接、准确的年龄数据,对洋中脊火山岩石学及其演变的详尽研究长期以来受阻。即使这些特定区域内通过潜艇观测或遥控摄像一录相技术得到的地质图都能够对熔岩流体积...  相似文献   

4.
进入火山弧(例如夏威夷 -皇帝链)组分的群岛的分布特征和地质年龄有规律的增长 ,可以良好地用地壳构造板块在地幔中稳定的“热点”之上的等速运动来加以解释。较小规模的“热点”痕迹出现在断续散布的火山成因群岛山脊内 ,其分布与岩石圈厚度相适应。此外 ,这些山脊经常不形成一条线 ,而组成成双的弧 ,就象发生在夏威夷群岛中的那样。该区追踪到开亚群岛(据冒纳 -开亚火山)序列和罗亚(据冒纳 -罗亚火山)群岛序列。形成火山群岛的动力学成为大地构造专家C.F.Hieronimus和D.Berkovici的研究对象。他们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5.
有关地球深部构造和成分的概念 ,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对夏威夷群岛的研究。有关该区“热点”处于稳定状态的资料被认为是假说的基础。根据这个假说 ,像夏威夷这样的海洋火山群岛的性质是羽状物(“停泊”在深部的炽热地慢物质的圆柱状垂直流)的存在所决定的。大洋群岛和洋中脊玄武岩同位素成分的差别 ,很久以来就被用于检验描述地慢中对流和地球化学进化的各种模式的正确性。例如 ,J.Blichert-Toft及其同事们在不久前完成的工作中 ,根据分析铪(Hf)同位素表明 ,若干夏威夷熔岩含有古老深海沉积物被改造的痕迹。这个特别有…  相似文献   

6.
海底火山喷发很难探测 ,取样则更困难。仅凭少量资料 ,难以确定熔岩—海水相互作用和岩浆库除气对局部海水化学成分或对喷发时细粒火山灰再搬运过程的影响。据我们所知 ,两个最全面的研究均涉及板块内火山。夏威夷沿岸基拉韦厄火山活动形成海底热柱 ,溶解的金属颗粒、Si和H2 含量增高 ,然而CO2 未增加 ,因为熔岩到达洋底之前 ,CO2 已释放出来。1 989年 1月 ,南太平洋中部的麦克唐纳海山喷发时 ,研究人员在大约 1 50m的深度的海底喷发处取到一整套水样。Fe、Mn、SiO2 、H2 S和CO2 的明显异常 (根据 pH值计算 ) ,提供了有关喷发期间浅埋…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火山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取自南海东部的5个沉积岩芯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碎屑沉积层可分为2种类型:1种具高SiO2低FeO,TiO,MgO和无色玻璃一普通角闪石组合特征,火山玻璃富含微量元素Cu,Sc,Zr,为酸性火山沉积成因;另1种以火山玻璃相对低含SiO2,高MgO,FeO,TiO2为特征,并与褐色玻璃一普通辉石一磁铁矿组合和高V,Ni的沉积层伴生,属中性火山碎屑沉积。晚更新世以来以深海盆为中心曾发生2~5次火山沉积,其性质、强度、频率和分布随区域性的变化而不同,在晚更新世中期(24.1~73.9ka)达到鼎盛。南部海盆属中性火山沉积,北部海盆为中酸性-酸性火山沉积。北部陆坡区和南沙礁台区基本上未受到影响。火山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底喷发,部分源自菲律宾岛弧。  相似文献   

8.
南海深海晚第四纪火山沉积物及其起源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通过对5个岩心和30个层样品的分析,发现在沉积物中存在着大量的火山物质,有的呈层状,有的则以分散状态存在。电子探针对火山玻璃的测试结果表明,本区的火山物质有两种成分,一种为碱性玄武岩,另一种为岛弧安山岩。从火山灰的形态特征来看,基性火山物质来自海底火山喷发,中性的火山物质来源于陆上的火山喷发。由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孢粉的分析结果推断,317-82-29②岩心是在晚第四纪沉积形成的。此外,^87Sr/^86Sr的比值表明,南海深海的火山物质起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9.
分形几何在海底火山地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最近取得的中国南海大陆坡上的火山地形的等高线进行分维测量 ,发现火山及其附近的等高线具有稳定的分维数。利用分维数可以将火山及其附近的地形分成三类 :火山口附近、较陡峭的火山腰部和火山附近较平坦的海底。它们的分维数均低于大陆上等高线的一般分维值 ,平均为 1 .1 1 8。说明玄武岩火山即便不很古老 ,仍可具有标度不变性 ,并且与附近海底一起接受了较厚的海底沉积后 ,又具有了略为不同的分维数。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11):25-25
1998年 ,科学家对太平洋海底火山观测期间 ,被监测的火山于1月25日突发地震。炽热的岩浆涌出地表流向火山南面的裂谷带。熔岩流膨胀、外排达2h之久。此后几天 ,由于岩浆从储层中排到海面 ,火山顶峰逐渐沉降下来。华盛顿滨外胡安·德富卡海岭的这个阿克西亚尔火山 (AxialVolcano)向外喷吐的熔岩将安置在火山上测量海底压力和垂向变形的VSM火山系统监测仪埋于喷发物中 ,但是它位于破火口南面的裂谷带 ,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因而第一次记录下了地球上威力最大但最鲜为人知的火山喷发的内幕。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东太平洋不同海域多金属结核差异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DY85-4航次在东太平洋的调查为基础,概述了多金属结核在东西两海区的差异;分析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着重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品位,覆盖率,Mn/Fe,与伴生沉积物,断裂带,火山,侵入岩的关系。发现造成两区结核差异的因素很多,但起主控作用的是断块,火山,岩浆,热液等活动所带来的物质及对海底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志珍 《海洋学报》1989,11(2):176-184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经鉴定约有15种,本文对其中主要的矿物进行了矿物学方面的研究,根据其分布规律和矿物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矿物群,即基性火山碎屑矿物群和中性火山碎屑矿物群,并确定它们是就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圈出5个基性火山喷发中心和2个中性火山喷发中心,喷发的火山岩浆可能属于钙碱质岩浆系列,本文还讨论了该区火山作用方式、喷发时代,并提出南海深海盆自中渐新世海底扩张以来至近代海底火山活动尚未停止.  相似文献   

13.
热点的移动     
板块构造理论家们认为,夏威夷群岛火山的岩浆补给源是不动的。地壳板块在其上空移动,而这个补给源本身成为这种移动的标杆,并以火山的形式在地表留下了痕迹。专家们计算,在整个地球上的热点达40个,其中包括夏威夷、黄石、冰岛、皮特凯思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但是最近几年来,某些地球物理学家对热点是否完全不动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DY85-4 航次在东太平洋的调查为基础,概述了多金属结核在东西两海区的差异;分析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着重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品位、覆盖率、Mn/Fe、与伴生沉积物、断裂带、火山、侵入岩的关系。发现造成两区结核差异的因素很多,但起主控作用的是断块、火山、岩浆、热液等活动所带来的物质及对海底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若干年前,在离夏威夷群岛东南35km的太平洋海底(北纬19°,西经155°),发现了洛依希火山。它的顶部高出周围海底达3500m,离海面980m。这是夏威夷海岭所有火山中最年轻的。它位于冒纳罗亚活火山的水下斜坡上,后者的现代活动性已连续10多年了。还...  相似文献   

16.
火山碎屑是边缘海沉积的重要来源,其分布特征对研究沉积作用与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南海2 276个表层站位碎屑矿物分析表明,664个站位含火山玻璃,占总站位数的29.17%,其中含量最高达95.8×10-3。表层沉积物火山玻璃主要出现在南海东部海域,往西呈逐渐降低趋势。南海东部主要重矿物磁铁矿和角闪石分布与火山玻璃十分相似,表明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这些特征表明火山玻璃主要来自菲律宾群岛。这与南海东缘的琉球-台湾-菲律宾火山-地震带的吕宋岛大量活火山分布吻合。南海南缘苏门答腊-爪哇岛弧火山-地震带,虽然第四纪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但对表层样火山玻璃贡献不大。南海海域火山可能有少量贡献,但不是主要因素,南海北缘及西缘基本没有贡献火山玻璃。  相似文献   

17.
对马里亚纳海槽的5个沉积岩芯进行了火山碎屑矿物分析,讨论了马里亚纳海槽的火山碎屑来源以及不同地质构造环境对沉积物类型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岩芯中火山灰的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马里亚纳海槽(18°N)附近的沉积岩芯中,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且夹有数目不等的火山灰层。火山碎屑的组合特征反映了本区主要以基性火山喷发产物为主。原生火山灰层基本上代表着相邻区域的火山喷发次数。同时,在一定的构造部位,浊流沉积对火山灰层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作用。本文对位于不同构造背景两沉积岩芯的岩屑,玻屑和晶屑进行了鉴定,并对火山灰层的垂向分布规律与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北太平洋地区,人们已经在利用火山卫星图象探究热异常与火山喷发的关系。卫星图象是用高级超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在勘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至阿拉斯加一带拍到的。该地区是世界上火山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活火山占世界总数的近20%。活火山平均每年喷发5次,其化学物理特性不同。这些火山不仅对当地居民而且对北极及亚北极地区的商业往来、货物空运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这些火山无法靠得太近,利用地面设施监测是非常困难的。阿拉斯加火山观察所研究的接近实时的遥感技术可谓监测该地区火山活动的有效方法。最近有若干人利用卫星数…  相似文献   

20.
冲绳海槽中部火山事件的环境磁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冲绳海槽中部DH180岩心沉积物进行了AMS14C测年、磁化率、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等温剩余磁化强度等试验,在含火山物质高的两段层位各磁学参数发生了异常变化。在57.5~82.5和212.5~252.5 cm深度处磁化率、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和饱和等温剩余磁化强度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饱和度则出现相对减小的变化趋势。根据磁学参数异常变化的位置和测年数据,对所记录的两次火山事件发生年代进行了计算,它们分别为距今约12.6和6.2 ka,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年代与K-Ah火山喷发的年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