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目的 分析肺内炎性肿块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探讨确定肺内肿块性质的方法,方法 搜集28例肺内炎性肿块和33例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由病理诊断证实。根据形态将病灶大致分为2类:典型肿块和不典型肿块,同时观察病变征象,以征象观察的结果对形态分类结论进行修正,采用操作者特性曲线(ROC)曲线验证本方法。结果 以形态分类为标准,诊断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3%、72.7%、68.9%。结合征象修正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81.8%、78.7%。经ROC曲线分析,2位医师各自2次阅片的曲线下面积(Az)明显不同,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采用ROC验证表明,应用以形态为基础、以征象为补充的方法判定肺内病灶的性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_目的:探讨能谱 CT 诊断肺结节、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33例 X 线发现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 GSI 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标准化碘浓度(NIC),测定各病灶区混合能量 CT 值,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17例(恶性组),炎性病变8例(炎性组),除炎性病变外的良性病变8例(良性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三组病变混合能量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以及 NIC 值均为炎性病变最高,良性病变最低。良性组与其他两组进行比较,病灶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扫描中混合能量下的 CT 值、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仅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在动脉早期及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 CT 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结节、肿块,尤其是动脉早期及延迟期的能谱曲线斜率及 NIC 值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肺内结节性病变是病理诊断上的重点和难点,肺内结节性是指最大直径≤20mm的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病变[1,2].本文运用16层螺旋CT联合的Lung 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形态及体积大小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胸部CT常规扫描结果对照比较,探讨计算机的辅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炎、肺不张等其它病变[1],自有CT以来,对SPN的研究报告较多,但诊断的特异性仍未有显著性提高[2~7]。我院对SPN 52例行CT检查,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8月~2005年8月间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2岁。主要症状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或胸痛,其中19例为健康体检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1.2检查方法使用东芝Asteion螺旋CT机,常规扫描全肺,层厚10mm,螺距1·0,对病灶部位进行…  相似文献   

6.
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的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内结节或肿块X线征象的认识,探讨其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患者的X线平片,X线断层摄影,胸部CT检查的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总结HRCT在PET/CT对肺内结节数量及病灶内部、周围情况检出率的补充,以探讨HRCT在补充PET/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7月行全身PET/CT检查的受检者中,92例(男性50例,女性42例)发现肺内结节并且高度可疑为恶性肿瘤,常规进行同机HRCT扫描,比较、分析HRCT及PET/CT肺内结节内部及周围征像。结果:全身PET/CT检查发现肺内结节92个,而HRCT发现肺内结节102个;HRCT对肺内结节的内部及病灶周围情况的检出率优于PET/CT,在6例PET阴性结节中有3例经HRCT扫描诊断为恶性并经病理证实。结论:HRCT可以补充PET/CT对肺内结节的诊断,减少漏诊及误诊,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孤立肺结节(SPN)的增强CT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检查方法分为动态和多期增强扫描两类,以SPN的强化程度、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时间-密度曲线类型、灌注值、强化模式、肿瘤血管征等作为诊断依据。以强化值<15HU、S/A<6%为界值,可区分出良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类型有助于恶性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肿瘤血管征可作为特异性诊断指征;包膜样强化或内壁规则的周围强化高度提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或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患者81例,行CT灌注扫描及常规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病灶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描绘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三组结节或肿块之间的区别.结果 恶性和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的BV及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三组结节或肿块间BF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恶性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之间各灌注值有较明显重叠.三组结节或肿块的(TDC)不同.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肺内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上界面影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PN的界面影像表现,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经抗炎治疗后病变消失的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随访2年以上病变无变化的7例。所有病例均具常规螺旋CT(SCT)及HRCT资料。结果:良恶性结节界面模糊出现率分别为31%(13/42)和12.5%(7/56)(P<0.05);界面清楚分别为61.9%(26/42)和78.6%(44/56)(P>0.05);光滑锐利分别为26.2%(11/42)和1.8%(1/56)(P<0.001);细短毛刺分别为23.8%(10/42)和57.1%(32/56)(P<0.001);粗长毛刺出现率分别为23.8%(10/42)和8.9%(5/56)(P<0.05);索条征分别为19%(8/42)和3.8%(2/56)(P<0.05);锯齿征9例全部为恶性结节。结论:界面影像在不同性质的SPN中出现率不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HRCT有助于显示这些征象,应列为SPN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炎性结节和肺癌性结节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SPN 30例。结果肺炎性结节2 0例,肺癌性结节10例。肺炎性结节CT表现为形状不规则5 5 % ,圆形或类圆形4 5 % ,病灶边缘模糊或部分清楚,部分模糊6 0 % ,边界清楚39% ,密度不均匀6 0 % ,内部有钙化者13% ,胸膜粘连者4 0 % ,结节中强化后CT值大于2 0HU者占30 % ,15例经抗炎治疗,12例治疗1~3周病灶吸收,3例治疗1个多月才吸收。肺癌性结节CT征象形态不规则70 % ,斑点状钙化30 % ,分叶多且深80 % ,短细毛刺70 % ,胸膜凹陷征4 0 % ,其内空泡征30 % ,血管截断征或集束征6 0 % ,结节中强化后CT值大于2 0HU者占70 %。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和肺癌性结节的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诊断原发性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灶良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肺癌患者CT图像,筛选存在符合要求的结节灶(≤2个)共8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肺内结节性质、位置、大小、边缘,并以此来分析良恶性结节的特点。结果 82例患者共98个结节,39个为恶性。直径﹥0.5cm的结节较≤0.5c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大(P=0.012);与肺内原发肿瘤位于同一肺叶的结节较其他肺叶的恶性可能性大(P=0.001),且较多为转移,距离原发灶越近(≤4cm),恶性的可能性越大;Ⅰ期肺癌肺内结节恶性可能性较其他期低(P=0.000);转移性结节较良性结节边缘多较光整(P=0.000);原发性腺癌的转移形态可类似原发灶。结论多层螺旋CT可帮助诊断肺癌伴肺内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诊断肺内结节/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怀疑肺肿瘤患者行胸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在经过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 恶性结节/肿块、良性结节/肿块与炎性结节/肿等三组之间的MT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肿块〉炎性结节/肿块〉良性结节/肿块,而PS是恶性结节/肿块〉炎性结节/肿块〉良性结节/肿块。分析比较恶性结节/肿块、良性结节/肿块与炎性结节/肿块等三组结节/肿块动态增强曲线形态的特点和区别,结果发现恶性结节/肿块的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早期CT值持续上升,在升到90s后即开始下降,下降幅度〈20U;而良性结节/肿块的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CT值持续地平,始终低于恶性结节/肿块和炎性结节/肿块;炎性结节/肿块的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CT值迅速上升,在90s后迅速下降,下降幅度〉20HU。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肺内较常见的病变,及时的检测与诊断SPN的良恶性有利于早期肺癌的发现。CT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很好地显示肺结节特征。本文叙述了计算机辅助诊断在CT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研究,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式判别方法,用于高分辨率CT(HRCT)或薄层CT上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SPN 200例(原发性肺癌135例,良性结节65例),分析3项临床指标(年龄、性别及是否有痰中带血丝)和9项HRCT或薄层CT指标(部位、长径、短径、轮廓形态、毛刺、晕征、气腔密度影、结节与周围血管及胸膜的关系)。采用完全随机法从中选择140例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诊断模型,并与软件SPSS分析处理的Logistic回归模型作比较。结果BP神经网络对所有样本的诊断符合率为98.0%(196/200),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符合率(86.0%,172/200)(P<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0.004和0.936±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利用HRCT和薄层CT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很可能成为一种实用而可靠的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小结节的CT表现特征及良恶性鉴别征象,总结肺小结节CT诊断依据。方法:收集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研究直径10mm以下小结节,小结节均行局部高分辨CT靶扫描,86例加行增强扫描,分析肺小结节位置、内部、边缘、强化程度等特征,总结小结节的CT征象。结果:100例肺小结节中,肺癌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CT表现为全实性6例,磨玻璃密度结节3例,中心实性边缘磨玻璃密度小结节2例;肺良性肿瘤7例,均为实性结节,边缘清晰,3例可见钙化;临床证实陈旧机化灶27例,形态欠规则,其中20例为陈旧肺结核病灶,7例为陈旧机化炎症改变;肺炎23例,短期随访复查病灶消失;性质不确定小结节32例,定期随访。结论:直径10mm以下肺小结节体积小、定性困难,但通过分析其CT表现,可对其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定性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原发性腮腺肿块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其中39例行CT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5例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22例,浅分叶13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内密度较均匀,腺淋巴瘤(6/9)易出现囊性变;14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影,边界毛糙模糊,其内密度欠均匀,发生坏死囊变(7/14),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欠清楚(8/14);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并颌下和颈部淋巴结大。CT均能对52例腮腺肿瘤准确定位,多数病变CT能准确定性,但对低度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囊变淋巴瘤与淋巴上皮癌,深叶嗜酸性腺瘤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结论: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低密度灶分布以及与邻近咬肌及胸锁乳突肌分界情况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点,CT对大多数腮腺良、恶性肿瘤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CT鉴别肺结节(≤3cm)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48例,其中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均为24例。分别测量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碘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含量(IC),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的碘浓度值(NIC)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ICD(ICD=NICVP-NICA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NIC及ICD的差异性,评估这些参数定量分析病灶的能力以及鉴别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期扫描中,恶性结节的两期NIC及ICD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NICAP0.198±0.038 vs.0.126±0.027,t=7.613,P<0.001;NICVP 0.473±0.118 vs.0.309±0.058,t=6.138,P<0.001;0.275±0.120 vs.0.183±0.051,t=3.469,P=0.002)。当NICAP阈值定为0.157、NICVP阈值定为0.420,ICD阈值定为0.256时,鉴别两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及87.5%、66.7%及100%、54.2%及100%。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的性质进行鉴别,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肺内孤立性肿块是影像检查中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发生了变化,其影像表现、临床表现和动态变化任何一方面不典型,均可导致误诊[1],而对于小于3cm的炎性结节灶CT定性有一定的难度,易误诊为肿瘤,本文收集了CT定性困难,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和直接抗治疗痊愈的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1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39.6岁。临床症状:14例有呼吸道症状,但症状较轻,咳嗽、咳痰14例,胸闷11例,胸痛9例,间断痰中带血5例,低热2例,体温在38.5℃以内,无症状查体…  相似文献   

20.
似然比在孤立性肺结节CT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刘进康  李文政  熊曾  朱智明   《放射学实践》2009,24(7):727-731
目的:运用似然比(LR)定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相关的各种临床表现和CT特征在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SPN病例352例(恶性135例,良性217例),分别统计各临床和CT表现在恶性和良性SPN中的出现率,计算两者的比值即似然比(LR)。结果:较能提示恶性SPN的特征为空泡征(LR=4.98)、短毛刺(LR=4.57)、深分叶(LR=3.88)等,较能提示良性SPN的特征为良性钙化模式(LR=0.03)、强化值〈20HU(LR=0.08)、多边形轮廓(LR=0.14)等。结论:似然比能为医生准确权重各临床和CT表现在SPN定性诊断中的意义提供参考,可以用来指导日常阅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