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采用双酚A(BPA)、对苯二甲醛(TPD)、间苯二甲醛(IPD)为共缩聚单体,基于开放体系和溶液缩聚方法,微波辅助制备了2,6-单取代芳香酚醛树脂(IPD-BPA-TPD),以树脂为显色剂制备可逆热敏变色镍系顺丁橡胶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核磁共振碳谱仪、热重分析仪、热分析仪等测试树脂,采用热重分析仪、热分析仪、分光色差仪、偏光显微镜测试复合膜,研究膜的热敏变色性质、热稳定性、热循环稳定性和微观形貌等。结果表明:IPD-BPA-TPD的Mˉn为1.133×103 g/mol,PDI为1.005。复合膜在恒速降温相变的低温段(12~38℃)的总色差(ΔE)达到90左右,吸收/散射色深差Δ(K/S)在480~600 nm、600~660 nm可见光区达到15和40左右,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50×103 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低聚酚醛树脂,采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结构,以树脂做显色剂制备可逆热敏变色复合镍系顺丁橡胶膜。结果表明,由于IPD的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BPA-IPD树脂的柔性及部分生成的IPD端COOH,有利于生成潜热较低的低、高温段共结晶相,提升低温段共结晶相的结晶限、变色速度(ΔE/t)以及与1,4-高顺式顺丁橡胶(NiBR)的互容性、稳定性;经配方优化的复合膜,在12~37℃的总色差(ΔE),在480~600 nm、600~660 nm可见光区的吸收/散射色差(■)分别达85左右,20与45左右,ΔE/t达2.14 s-1。  相似文献   

3.
可逆示温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无机可逆示温材料和有机可逆示温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热致变色机理等,简要阐述了无机、有机和液晶可逆示温材料在工业、农业、医药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应用,充分说明了可逆示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别选用了二苯甲酮、苯甲酸苯酯和苄基苯基醚作为3组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溶剂,选出变色较灵敏、对比度较高的苯甲酸苯酯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结果表明溶剂与显色剂的作用力强度对热致变色复配物可逆变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可以得到稳定性好、变色灵敏程度高、对比度强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浸渍法制备了酚醛树脂管式炭一炭复合膜,采用泡点法对其孔径及孔径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炭支撑体孔径分布,随着浸渍液浓度及浸渍次数的增加,炭膜平均孔径变小,孔径分布变窄;热解条件对炭膜性能也有影响,适宜的热解条件是;升湿速率3℃/min热解终温800℃,恒温时间0~30min。扫描电镜对民面微观形态观察表明,膜层与支撑体之间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陈雅清 《当代化工》2015,(4):752-753,800
三组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由于其材料选择的多样性,是目前在染料、印刷、示温材料、记录材料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专利申请中涉及三组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优化技术主要包括了组分的选择、助剂的添加、粘结剂的改进、添加保护层、微胶囊技术的改进。本文综述了专利申请在三组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发色剂、显色剂和溶剂上的研究以及相关性能的改进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热致变色材料的类别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余阳  赵欣宇  胡富强  刘海 《中国塑料》2020,34(11):19-22
通过两步法制备可逆感温变色聚丙烯(PP)专用料,首先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与可逆感温变色粉于微型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制备色母料,然后将PP与色母料熔融共混挤出制备可逆感温变色PP专用料。探讨了色母料含量对PP专用料感温变色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POE与PP良好的相容性,实现了可逆感温变色粉在PP基体中均匀的分散,可逆感温变色PP专用料表现出优异的可逆感温变色性能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
热致可逆变色涂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热致可逆变色涂料及可逆变色涂料微胶囊化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4-氨基肉桂酸和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的酰氯衍生物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单体超声分散,使其自组装形成囊泡,紫外光照之后得到聚丁二炔溶胶,其变色温度范围为20~90℃,颜色在紫色和红色之间可逆的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其热致变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丁二炔溶胶具有完全可逆的、稳定的热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氟碳树脂为基料,钴盐为变色材料,三氧化二铝为填料制备了低温可逆氟碳变色涂料.该变色涂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腐蚀性、耐候性和热变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SSBR基本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溶聚丁苯橡胶(SSBR)Buna VSL 5025-2和2438-2HM、乳聚丁苯橡胶(ESBR)1712和1721生胶、混炼胶和硫化胶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与ESBR1712相比,SSBR Buna VSL 5025-2生胶的加工性能稍差,混炼胶的操作安全性能较好,硫化胶的定伸应力较大,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较小,抗湿滑性能较好,滚动阻力稍高;与ESBR1721相比,SSBR Buna VSL 2438-2HM硫化胶的滚动阻力较低,其余性能变化趋势和SSBR Buna VSL 5025-2与ESBR1712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3.
以结晶紫内酯(CVL)、双酚A(BPA)、2-(4-苄基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DAE)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为壁材,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SMA)为乳化剂,制备了大滞后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并采用纳米粒度仪对微胶囊的大小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DSC技术对微胶囊的热致变色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变色温度...  相似文献   

14.
戴平望 《应用化工》2013,(12):2147-2150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酚酞、苯酚红、甲基红为电子给予体、显色剂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和十二醇为溶剂,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以密胺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正癸酸双酯为可逆变色乳液的芯材,聚苯乙烯为壁材,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致可逆变色的微胶囊乳液。利用红外光谱,透反射显微镜,纳米粒度仪和紫外光谱仪对其基本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结晶紫内酯:n双酚A=1:2时,得到的芯材颜色最深。当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0.02mol/L时,粒径分布在1000-2000nm,单分散性好,形貌呈球形,通过循环升降温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致可逆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低温可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晶紫内酯/双酯A为变色组分,月桂醇为溶剂,将其在水中分散为粒径10-100μm的液滴,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明胶/阿拉伯树胶,制得可逆变色颜料的微胶囊,将油性的变色颜料改性成为粉末,克服了原来油性颜料与水性涂料相容性差,分散困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高乙烯基SSBR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制环醚调节剂(调节剂T),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以环己烷-己烷为溶剂,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合成高乙烯基溶聚丁苯橡胶(SSBR),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剂T具有较好的乙烯基含量调节能力,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合成高乙烯基SSBR;与中低乙烯基SSBR相比,高乙烯基SSBR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优异的抗湿滑性能和较低的滚动阻力及生热.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基料、添加感温粉,可用于ABS等塑胶底材的感温变色涂料;讨论了涂料各组分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及选用原则,并简单介绍了感温变色涂料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结构调节剂乙氧基乙基吗啉(EOEM)、丙氧基乙基吗啉(POEM)、丁氧基乙基吗啉(BOEM)、己氧基乙基吗啉(HOEM)对溶聚丁苯橡胶(SSBR)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结构调节剂均明显增加SSBR中1,2-结构含量,降低SSBR中嵌段苯乙烯的含量;调节剂并不改变SSB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偶联效率影响也较小。采用EOEM制备的SSBR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新型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的制备过程展开分析,结合新型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的性能评价过程,内容涉及到材料及仪器、实验过程整理、确定最佳参数、材料性能整理等,通过研究做好材料预处理、控制测试机械误差、合理管控偶然误差条件、做好人员管理工作等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新型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的性能评价结果准确性,也为材料后续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