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金发 《地层学杂志》1989,13(2):148-150
<正> 江西早二叠世的硅藻土(岩),比较纯的呈白色,呈砂、粉砂粒状,结构疏松,质软而轻,孔隙度大,吸水性强,镜下具生物结构,大多具水平层理。有的呈黑色,因为含较多的有机藻类。如乐平就有20m厚的黑色硅藻岩。有的呈淡黄色,细如面粉。镜下观察主要为圆心目硅藻:直链藻、三角藻、双菱藻、盒形藻、伞藻等,羽纹目硅藻有针杆藻等。 由于江西的硅藻产出的地质时代比较老,原来的蛋白石均重结晶为石英,使壳面的显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武川西北部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桂邦  王惠初 《华北地质》2006,29(4):303-310
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元恒永一带,出露一套早二叠世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钙碱性岩系.该套岩石以稀土总量中等、轻稀土富集、无明显的Eu异常等特征显示幔源成因,尽管有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混入,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岛弧环境.岩体中发育弱的片麻理构造,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有较多暗色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包体的扁平面平行片麻理;包体的应变测量显示侵位过程中岩浆与包体粘度差不大,包体发生了旋转变形,岩浆侵位受区域构造应力控制.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82.3±4.6)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有关,显示出华北板块北缘的安第斯型大陆岛弧背景.  相似文献   

3.
邵济安  田伟  张吉衡 《地球科学》2015,40(9):1441-1457
目前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二叠世基性-超基性岩成因有不同认识, 其中,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它们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活动有关.通过对冀东地区堆晶岩的研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讨论.华北克拉通北缘断续分布了受丰宁-隆化岩石圈断裂控制的早二叠世基性-超基性堆晶岩, 堆晶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80~300 Ma.通过岩相学的研究, 确认这是一套由纯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角闪岩、辉长岩、闪长岩、斜长岩等不同岩性组成的堆晶岩, 进一步可分为层状堆晶岩和环状堆晶岩, 它们有着明显的堆晶结构.矿物学研究显示堆晶岩中角闪石、辉石、金云母等均具有高镁、高铬的幔源组分特征.不同组分堆晶岩的Sr/Ba比值不随熔融程度变化, 具有分离结晶的趋势.相近的稀土配分形式和过渡族元素组成显示了它们的同源性.从本区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堆晶岩的对比中, 结果表明早二叠世这期堆晶岩具有初始裂谷岩浆的特征, 它传递了华北克拉通陆壳从稳定向活动转化的最早信息.从区域角度看, 这期活动有着更大范围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张乐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许王 《地质通报》2014,33(11):1728-1739
近期在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一套二叠纪蛇绿岩中首次发现了埃达克质岩石,呈脉状侵入到蛇绿岩中。对该套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埃达克质岩石岩性为白云母花岗岩,岩石中锆石晶形较完整,具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Th/U值(0.22~0.63),表明其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定年结果为271.7Ma±2.3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Al2O3含量和较低的K2O/Na2O值,为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的曲线,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Eu异常变化较小;微量元素Y、Yb含量较低,Sr含量中等,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出Rb、U、K正异常和Nb、Ta、P、Ti负异常。这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红脊山埃达克质岩石是俯冲的古特提斯洋在角闪岩相—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残留相主要为石榴子石+角闪石。较早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充分发生交代作用,后产生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交代作用较弱,向上运移过程中斜长石发生分离结晶。红脊山埃达克质岩石的发现,表明古特提斯洋在早二叠世开始俯冲消减,大洋进入消退阶段。  相似文献   

5.
新疆半岛湖地区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颜喀拉弧后盆地西端的半岛湖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复理石建造,以往一直认为其属三叠世沉积。近期笔者在该区上述地层中发现了牙形石和孢粉化石,首次厘定该区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存在,对完善该区的地层系统和沉积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春市青岭经营所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略亏损-弱正异常型式,微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显示为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Zr为正异常,P、Ti、Nb为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显示S型花岗岩特点。R1-R2图解中样品落入造山晚期,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8±3 Ma,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两个样品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1±1 Ma、267.3±1.4 Ma,三个样品测年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晚二叠世。该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的确定和成因的探讨对于深入研究伊春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成彦 《地层学杂志》1991,15(2):155-157
<正> 《地层学杂志》第13卷第2期刊登了龙金发同志撰写的“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简称“早二叠世硅藻”),提及在江西早二叠世(鸣山层)的硅质岩中发现了硅藻土(岩)层,文后附2个“硅藻”图版。现就此文的基本点——硅藻和硅藻土的确认提出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东南缘早二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俊辉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7,21(2):136-140,T001
首次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发现牙形刺,其中重要的有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和Swetognathusinornatus,根据化石组合面貌,属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带,其时代为二叠纪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应属早二叠世,而不是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9.
新疆柯坪地区早二叠世早期菊石可划分为:以Properrinites为代表的下石菊层(扎尔加克组)及以Artinskia为代表的上菊石层(巴立克立克组),它们分别相当于我国华南龙吟组,栖霞组,大体与苏联阿舍利阶—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相当.柯坪早二叠世早期菊石群是以乌拉尔类型为主,夹有少数特提斯海类型的混生动物群.柯坪地区的Artinskia菊石群与乌拉尔地区及我国青海、四川、广西、福建等地霞栖组中的Artinskia可以对比,故认为:柯坪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是与乌拉尔海、南天山海糟、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海糟,以及扬子浅海、东南浅海等广海海域相通.  相似文献   

10.
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上泥盆统牦牛山组两组砂岩样品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较宽, 可以划分为5个峰值年龄区间。在这些碎屑锆石中, 最小的年龄为407.9 Ma, 属于岩浆成因, 限定了该套地层的沉积下限, 为不早于早泥盆世末期, 结合区域地质与古生物资料, 该套地层为晚泥盆世。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表明本区可能存在五期区域性地质构造事件, 其中早古生代最为突出, 其次为新元古代和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 暗示这三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较为活跃, 并为本套地层提供了主要的锆石来源, 具有多时代混合物源特征。样品中少量太古代碎屑锆石的谐和度较好, 为研究区附近可能存在太古宙古老地层提供了一定证据,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内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1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213.7°, Ig=26.9°,κg=19.7, N=9,α95=13.7°; Ds=217.7°, Is=-37.5°, κs=15.4,α95=13.6°,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3.2°N、 187.5°E,A95=12.3°,古纬度为21.0°N。由于采样剖面所获得的早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全部为反极性特征,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对比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认为研究地区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之间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构造运动。依据塔里木早二叠世古地磁极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一致性,结合二者的古生物资料,提出早二叠世时期塔里木地块可能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地块碰撞相连,至晚二叠世,二者之间的海水完全退出,碰撞造山使得天山雏形基本形成。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地块及周边主要块体早二叠世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12.
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分布于下板城—平泉一带,主要为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组合,时代原定为中三叠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二马营组上部发现凝灰岩夹层,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2.6Ma(MSWD=3.2),综合古生物化石、后期脉岩、地层接触关系等依据,将二马营组沉积时限重新厘定为中—晚三叠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凝灰岩夹层的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有关,该凝灰岩层作为有效的地质事件标志层,记录了当时构造背景下华北陆块北缘的一次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天山哈拉奇地区康克林组第三段发现大量单体无鳞板四射珊瑚,经鉴定共有11属23种。根据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和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mplexocaniaia-Tachylasma—Bradyphyllum组合,并确定其时代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或阿舍尔(Asselian)期。通过对沉积相及该无鳞板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态的对比分析,确定本区当时水深大于100m,属碳酸盐台地与盆地之间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天山哈拉奇地区康克林组第三段发现大量单体无鳞板四射珊瑚,经鉴定共有11属23种。根据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和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mplexocaniaia-Tachylasma-Bradyphyllum组合,并确定其时代为早二叠世紫松期或阿舍尔(Asselian)期。通过对沉积相及该无鳞板四射珊瑚动物群古生态的对比分析,确定本区当时水深大于100m,属碳酸盐台地与盆地之间的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准噶尔温带气候区和塔里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准噶尔早二叠世的气候特点是间歇性地出现炎热气候,这些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划出两个气候旋回。塔里木早二叠世由潮湿环境转变为比较干旱的环境,晚期。红层普遍发育。影响准噶尔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全球气候变暖和火山作用。影响塔里木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处于偏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古特提斯洋暖流、周缘火山活动,海退使整个塔里木运动远离海洋。  相似文献   

16.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惠  武法东 《现代地质》1997,11(3):283-289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寇晓威 《吉林地质》1994,13(1):35-41
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一带,于前人所划属的石炭纪磐石组砂岩、板岩、灰岩中发现丰富动植物化石。经鉴定有Huslediacfgmndicosla,Stenoscismasp.,Compsopterissp.,其中植物与我国北部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安格拉植物群相当;从腕足、苔藓虫等化石组合上看均为早二叠世常见分子。大黑山条垒中部的这一首次发现,对吉林省的地层划分、分区及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张春宇  赵越  刘金  代昆  郑策 《地质学报》2019,93(3):712-723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组为一套由砂砾岩组成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岩,其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两个剖面牦牛山组的沉积特征、古水流、砾石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砂质充填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测年分析。结果表明,牦牛山组发育冲击扇沉积,古流向主要为自北西至南东和自南东至北西两个方向。两个剖面砾石成分差异显著,城墙沟剖面砾石成分以碳酸盐岩为主,而旺尕秀剖面砾石成分则较为复杂。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个组:360~560Ma、890~1050Ma和2200~2500Ma。它们代表本区3次构造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柴达木盆地北缘由洋-陆至陆-陆的碰撞过程,新元古代Grenville造山事件及新太古代陆壳的增长。其中最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65±3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古生物等资料,表明牦牛山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本区早古生代第三期和第四期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与本文最年轻的一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两期岩体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结合前人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牦牛山组沉积期处于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20.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中沉积间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在晚二叠世合山组碳酸盐岩含煤岩系发育过程中存在沉积间断,并在其中鉴别出众多的沉积断标志:①灰岩的角砾化现象;②淡水作用下的重结粗大方解石颗粒;③古裂隙;④古溶洞;⑤氧化壳;⑥砾石层;⑦层状晶洞。这些沉积间断标志通常分布在煤层的间接底板楔部或上部。在合山组形成过程中,至少发生了3次沉积间断:4煤形成前,4煤形成期间及2煤形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