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临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 2 6例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2 4~ 85岁 ,平均 5 7.6± 13.7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0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高血压肾病 2例 ,多囊肾病 1例。平均总透析时间 2 5 .3± 10 .6个月(1~ 12 7个月 ) ,平均每周透析时间 8.3± 4.7(4.5~ 13.5 ) h。其中输血者 14例 ,无输血 12例。1.2 标本来源 :取患者血透前静脉血 2~ 4ml,同时行肝功能、抗 HCV (丙型肝炎 )测定。1.3 抗 HCV检测 :采用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二代 EL ISA试剂盒 ,操作方法按说明…  相似文献   

2.
非透析日运动对血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兴元  陈宝平 《天津医药》2003,31(7):463-464
肾衰尿毒症长期血透病人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其中适量的体力锻炼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之一。为此笔者尝试在透析间隔日内对患者进行辅助运动治疗 ,观察其对血透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66例为1999年2月—2002年4月在我院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6例 ,年龄20~56岁 ,平均 (41.2±10.7)岁 ,血透时间均≥6个月 ,平均 (8.2±2 .3)月 ,血肌酐清除率 (Ccr)≤5mL/min。原发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 ,糖尿病肾病10例 ,高血压肾病8例 ,多囊肾6例 ,狼疮性肾病4例。血透每周2~3次 ,每次4h ,碳酸盐透…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伦碧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87-887
我院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病人 ,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33~71岁 ,平均年龄52岁 ,透析时间最长24个月 ,最短2个月 ,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14 5个月。原发病中慢性肾炎19例 ,高血压病7例 ,2型糖尿病4例。透析前BUN平均 (27 8±13 2)mmol/L ,Scr(1102.0±385.3) μmol/L ,血钾 (6 0±1 3)mmol/L ,血脂TG(1 63±0 62)mmol/L ,TC(4 92±…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原因是肾脏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导致红细胞产生减少 ,近年来随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问世 ,其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已被国际公认。我们1999年以来应用国产 EPO(宁红欣 )治疗 ESRD贫血透析者 2 1例 ,临床效果好 ,迅速纠正贫血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1例均为 ESRD贫血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为 (5 0± 11)岁 ,平均血透时间 (2 .2± 1.9) a。每周透析 2~ 3次 ,每次 5 h,病情已稳定。引起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5.
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血透病人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调查尿毒症血透病人的营养状况 ,观察左卡尼汀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0例尿毒症血透病人进行营养分析 ,其中 16例于每次透析后静脉应用左卡尼汀 1g ,共治疗 3mo ,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尿毒症血透病人饮食蛋白、热量摄入分别为 ( 0 .95±s0 .16)g·kg- 1·d- 1和 ( 113± 2 1)kJ·kg- 1·d- 1,血清前清蛋白为 ( 0 .2 5± 0 .0 5) g·L- 1,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为 ( 35± 12 ) μmol·L- 1。治疗后 ,血浆游离卡尼汀浓度为 ( 155± 37) μmol·L- 1(P <0 .0 1) ,干体重增加 ,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也增高。结论 :左卡尼汀可明显纠正血透病人的卡尼汀缺乏 ,改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游离肉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峰  朱秋毓  顾勇  林善锬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0):1195-1197
目的:建立血浆游离肉碱测定方法。方法:用 HPLC 方法测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游离肉碱,并比较其补充肉碱前后的疗效。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12.5~200 μmol·L~(-1);最低检测浓度为5 μmol·L~(-1),总分析时间6.7 min。肉碱平均保留时间(5.47±0.24)min。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5.7%。批内、批间 RSD 为3.5%和10.8%(n=6)。血透病人(n=108)补充肉碱前后的游离血浆浓度分别为(20.55±10.34)和(106.6±51.15)μmol·L~(-1),对照组浓度(n=28)为(50.07±16.18)μmol·L~(-1)。结论:HPLC 法测定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灵敏、可靠、简便,适用于快速检测血透病人肉碱缺乏症和评价补充肉碱疗效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双盲对照法评价吸附剂(Sorbent,AST-120)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将病人随机分为AST-120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AST-120组病人开始透析之前2.4~30.1(平均13.2±7.4)月,每日服AST 3.2~7.2g,对照组病人开始透析前4.2~12.6(平均10.5±2.5)月接受常规治疗。定期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蛋白和磷浓度以及红细胞数,如病人出现尿毒症症状和血清肌酐达10mg/dl开始透析治疗。结果,倒数肌酐V时间斜率,对照组开始透析前的6~12月为每月-1251±856×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容易伴发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生与细胞内离子的紊乱有关。红细胞离子含量可以反映体内有核细胞离子代谢变化 [1 ] ,本研究观察糖尿病患者红细胞 Na+、K+、Ca2 +、Mg2 +的变化 ,并对红细胞内离子异常在糖尿病性高血压中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组共 42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5 9~ 71岁 (6 5 .4± 3.6岁 ) ;无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患。糖尿病组 :根据 WHO标准确诊的 型糖尿病患者 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5 4.2± 11.3岁 (31~ 75岁 ) ;病程 2 .36±3.6 4年 (1周~ 2 0年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透析病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维持用量。方法 :2 1例血红蛋白 (Hb)<70 g/L的透析病人 [其中腹膜透析 (腹透 ) 12例 ,血液透析 (血透 ) 9例 ],给予rHuEPO 30 0 0U ,sc ,biw ,8wk后若Hb达 90 g/L左右改维持量 15 0 0U ,sc ,biw ,Hb不能维持在该水平者恢复 30 0 0U ,biw ,观察期 3mo。结果 :治疗后 4wkHb和血细胞比容 (HCT)分别比治疗前增加 ( 16.6± 2 .4) g/L和0 .0 5 6± 0 .0 0 7(P <0 .0 1) ,治疗后 8wk较 4wk又分别增加 ( 13± 5 )g/L和 0 .0 37± 0 .0 0 7(P <0 .0 1) ;改用维持量 15 0 0Usc ,biw 2wk ,Hb和HCT分别下降 ( 10 .5± 1.3) g/L和 0 .0 34± 0 .0 0 4(P <0 .0 1) ,恢复 30 0 0U后又显著升高 (P <0 .0 1)。腹透和血透组间治疗前后Hb和HCT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本组透析病人rHuEPO的维持用量宜为 30 0 0U ,sc ,biw ;腹透和血透组病人rHuEPO用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黄先池  张涛  崔松 《贵州医药》2002,26(3):208-2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 (CRF)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测定 5 3例CRF患者 (未透析组 2 8例 ,血透组 2 5例 )及 2 5例正常人的瘦素 (Leptin)浓度、体重指数 (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 (Ccr)、主观评价法 (SGA)法等参数。瘦素测定用EIA法。结果 (1)血透组瘦素浓度 (10 4± 8 1μg/L ,P <0 0 5 )和未透析组瘦素浓度(8 3± 6 7μg/L ,P <0 0 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9± 1 7) μg/L。 (2 )血透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 0 710和 0 714 ,P <0 0 0 1) ,未透析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0 6 85 ,P <0 0 0 1和 0 4 36 ,P <0 0 5 ) ,而与其他营养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 (3)两组CRF患者按SGA分级比较 ,血清ALB、瘦素在原基础上随营养不良的程度加重而降低 ,PA则在升高的基础上降低 ,甚至低于对照组。结论血透组、未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升高 ,且均与BMI、RB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慢性肾衰竭患者低血清瘦素水平提示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1.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中或透析后立即发生的一组综合征。失衡症状轻者恶心、呕吐、头痛;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尤以首次透析发生率更高。故我们对首次血透的13例尿毒症病人,试用序贯高钠普通钠透析,结果无1例发生失衡。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紫癜性肾炎1例,间质性肾病2例。男11例,女2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透析前病人情况:BUN 32.1~76.8mmol/L(46.6±15.0mmol/L,M±SD,下同),Cr 813.2~2422.2 umol/L(1343.7±459.7 umol/L);CO_2CP13.0~20.2mmol/L(16.3±2.0mmol/L);有恶心、呕吐9例,胸闷、气急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腹膜平衡试验(改良PET)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中的应用。方法腹膜透析患者在1个月内分别进行改良PET和标准PET测定,并根据改良PET结果调整透析方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本研究,改良PET与标准PET显著相关(r=0.79,p<0.01),患者在研究开始与随访3个月时透析充分性指标(Kt/Vurea)及营养状况指标(ALB)分别为(1.45±0.30 vs 1.84±0.38,p<0.05)与(29.12±3.59 vs 38.15±4.22,p<0.01)。随访结束时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改良PET与标准PE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指导透析方案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充分透析及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血透患者多次小剂量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药物前后的血浆中的游离左旋卡尼汀浓度,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血透患者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1g,共8周,应用酶法测定用药前、用药2,4,6,8周透析前后血浆中及透析液中的左旋卡尼汀浓度。结果:血透患者单次透析期间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下降约50%~70%。多次小剂量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后,血透患者血浆中的左旋卡尼汀水平持续增高,到用药4周时即已达到正常值(51.2±9.4)μmoL.L-1,到8周停药时,血透患者的左旋卡尼汀水平已达到稳态(58.0±14.4)μmoL.L-1。结论:血透患者由于长期透析体内的左旋卡尼汀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40~50μmoL.L-1),在多次小剂量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后,能安全有效地改善透析相关性卡尼汀紊乱。  相似文献   

14.
桑雪英  庞金华 《河北医药》1992,14(5):318-318
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血液中的血钙、磷(离子型,下同)浓度按一定比例,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钙×磷=35~40;mg%浓度积)。多种疾病均可改变二者浓度的比例。而高血磷、低血钙则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钙、磷代谢异常的表现。为了探索尿毒症患者经血液透析后,纠正钙、磷代谢异常的程度,我们对51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的血钙、磷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慢性肾炎、糖尿性肾病、多囊肾、高血压肾病等导致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7~65岁。血透时间2周~2年半不等。每周透析1~2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7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251次CsA全血药物浓度测定。结果: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段CsA血药谷浓度0~3个月时为(336.99±224.89)ng/mL,3~6个月为(252.07±113.71)ng/mL,6~12个月为(195.83±105.11)ng/mL,1~2年为(179.64±85.48)ng/mL,2年以上则为(144.95±55.68)ng/mL。结论:CsA药物浓度的跟踪检测对观察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石  张金黎 《云南医药》2000,21(4):307-308
尿毒症患者 2 / 3以上均有消化道症状 ,经血液透析后大部分消化道症状有缓解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透析后消化道症状不缓解 ,存在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与胰消化酶不足引起的临床症状难以鉴别。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此类患者透析前后的胰腺外分泌功能 ,了解透析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1 尿毒症患者 35例 ,男 2 4例、女 11例 ,年龄范围 2 4~ 72岁 ,平均年龄 4 8岁 ,透析前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为( 12 4 8± 4 1 5)mmol/L、 ( 2 1 7± 5 1)mmol/L ;透析后 ( 386± 2 7 3)mmol/L、 ( 13 2± 4 8)m…  相似文献   

17.
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钙离子1.25mmol/L透析液进行透析6个月对患者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素(iPTH)及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在规律性血透的患者中,选择透前或透后高钙血症的患者16例。入选前,所有患者均采用钙离子1.75mmol/L透析液,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均使用聚砜膜透析器,面积为1.3m2。使用钙离子1.25mmol/l(DCa1.25)透析液透析期间,患者饮食中钙磷的摄入量稳定,且根据需要伴高磷血症的患者同时口服碳酸钙(钙尔奇D),6个月。观察DCa1.25透析液单次治疗前、后至下一次透析前以及治疗1、2、3、6个月时患者透前血钙(校正的血清总钙)、血磷、iPTH水平(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使用DCa1.25透析液单次透析4小时后血钙浓度下降,透后血iPTH(221.3±67)pg/ml较透前(163.7±78)pg/ml明显升高(P<0.05),至下次透析前血钙浓度及血iPTH(163.9±101.1)pg/ml基本恢复至上次透析前水平。使用低钙透析液透析1、2、3、6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呈下降趋势,在低钙透析2个月时,血钙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2.925±0.25)mmol/l,达(2.55±0.25)mmol/l,P<0.05,这种趋势持续至治疗6个月时,血钙水平(2.6±0.2)mmol/l,P<0.05。低钙透析对患者的iPTH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在低钙透析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iPTH上升至(294.4±134.1)pg/ml(P<0.05),低钙透析治疗6个月时,血iPTH达(295.5±192.3)pg/ml(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其中6名患者因治疗后的iPTH升高超过300pg/ml,而开始应用活性维生素D,有1例患者iPTH升高达821pg/ml,接受了活性维生素D的冲击治疗。血磷水平在进行低钙透析治疗后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单次应用DCa1.25的透析液进行透析,透析后血iPTH升高,但至下一次透析前血iPTH基本恢复至上次透前水平。持续应用低钙透析6个月,钙负荷减轻,血iPTH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且非透析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 17例CKD(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6.30±16.38)岁,合并肾性贫血,平均(8.1±0.5)g/dL,接受rhEPO 10000U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房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R)。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颈动脉IMT、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LVEF、CTR无明显进展。结论 CKD患者应用EPO可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观察38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放置LNG-IUS前、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内膜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痛经显著缓解,疼痛评分从75±15降到22±7(P<0.05)。经量评分置环前、置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97±65)、(53±22)(、42±13)、(25±13)。6个月内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差异显著。子宫体积在置环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有4例患者出现卵巢生理性囊肿。结论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研究肾移植术后环孢素C2的治疗窗范围。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58例肾移植受者C2浓度667人次,并按术后不同时间和临床诊断分组比较。结果 肾移植术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中,理想的C2治疗窗浓度范围为:术后第1个月内(1 374.51±271.25)ng·mL-1,术后第2个月内(1 328.59±231.05)ng·mL-1,术后第3月内(1 117.05±182.46)ng·mL-1,4个月以上(964.07±136.52)ng·mL-1。结论 该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排斥反应与药物中毒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可作为国人肾移植受者C2治疗窗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