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大陆1969年至1990年所发生11次大震的各种前兆临震突变异常和趋势性背景异常运用多阶段综合,多现象综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临震突发性异常的总体特征及其物理解释,归纳各种前铛异常分阶段发展的时,空,强演变规律,临震突变日距发震日时间分布规律,临震实发性异常组合性与同步性规律,探讨大震临震异常综合判断方法,临震预报综合指标和有效性时间预报。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11次大地震临震突发性异常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11次大地震临震突发性异常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张文冕,田少柏,吴建华,王薇(中国兰州730000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工作者论证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客观存在,同时提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方法,并在中期预报和震级估算方面有所进展(马宗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大震前临震突发异常及其距发震时刻的时间间隔分布特征,研究了大震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构表明,单项前兆的预报能力很低,多项前兆的综合预报概率较高。因此,能够对大震作出较好的临震预报。本文以唐山地震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应用模糊识别理论,计算分析了1980-1992年8月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异常μ值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其震兆判别指标,这对该区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探索和丰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特征及短临预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6,16(1):75-79
文中对大震、强震和中强地震的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特征采用统计方法,分别讨论了临震异常在趋势异常各时段中发震的概率。大震能观测到短临异常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分别为50.0%。出现短临异常后1-20天内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对地电前兆异常的时间、空间和短临监测预报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西地震近年来发生的3次5级以上地震前前兆异常的频度,密度,持续时间,异常形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地区中强地震前的综合预报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兆现象在震前具有减熵,有序,高频率,高μ值,低概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平安驿地温测点基本概况以及该地温在1994年两次中强地震前的临震异常特征,文章最后对异常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前,几个台站记录到的异常地震波形的形态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波形可分为4种形态;震中距小于80km的台站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到了异常波形;临近地震时,记录中出现的波形数量增多,振幅增大;临震前10天波形密集,呈现明显的突跳变化。根据异常波形的特征,本文还对异常波形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异常波形的出现是地震前孕震区岩石产生微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甘肃及周围地区近几年来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前后水氡异常特征和时空演变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水氡震后调整性异常与新地震异常之间的区别及三项判别指标,为地震发生后新的异常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丽江7.0级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及震源硬化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立德 《地震》1998,18(1):7-13
重点讨论了丽江地震短临预报中识别继承性异常、继承性新异常及新异常的形态特征。同时讨论了判断丽江地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判据,如中期趋势异常的结束,巨变异常及异常同步转折等特征。最后,在讨论短临异常时空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震中区小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短临阶段定点前兆由外向震中迁移,异常外围幅度大、数量多等事实,作者提出了新的震源孕青模型——震源硬化模型。按此模型预测,震源区(余震展布区或地表宏观裂缝展布区)在中短期阶段应出现中小地震的异常平静,元或很少有定点前兆异常显示,但当强震孕育发展到破裂成核时——不可逆失稳阶段,某些地震震源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宏观破裂,即地表可见喷沙冒水或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13.
澜沧—耿马地震短期和临震阶段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月君  陆远忠 《地震》1994,(5):78-83
本文主要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震前短临阶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包括b值、震群、临震的小震活动等,文中也简要回顾了大同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同时探讨了地震系列的算法复杂性在实际震例中应用的可能,表现为在时间分布上强震前大小地震的有序性增加,随机性降低的过程。目的是寻找强震前一定时空范围内,中期向短期阶段过渡及短临阶段普遍存在的地震活动图象的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几次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前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雪香  张美仙  林云芳  张淑兰 《地震》1999,19(2):168-178
阐述并分析了华北北部几个中强地震前地磁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即以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出现的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为主,短临异常尤为突出,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异常展布有一定规律性,并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玉兰 《内陆地震》1989,3(4):323-331
分析研究十四年来距乌鲁木齐350km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资料,总结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特征及异常型态类型,确定硫化氢临震突跳与地震的内在联系。认为硫化氢突跳性前兆是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之一,它与地震三要素的对应关系,可作为发震时间的定性判据,根据映震效果推断硫化氢是地震前兆灵敏组份之一。本文试图从硫化氢水地球化学环境、氧化还原反应及微生物影响等方面对硫化氢临震突跳异常作粗浅解释。  相似文献   

16.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南北地震带及其东部地区,频繁地发生着强地震,特别是海城、唐山、松潘三次七级以上大震,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前兆资料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加速认识上的深化过程,找出孕震的内在规律,尽快实现地震预报。作者在工作中,曾根据临震前井群异常的时、空分布特点,给出孕震短、临阶段地下应力调整、集中的图案,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重点是南北地震带北段)水氧异常变化,深入研究了有震与无震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总频次、起始异常时间差等,发现有震异常往往呈现“同步性”或“群体性”特征,而大部分“零散性”异常则属于非地震异常。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水氡异常预报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清钟  谷元珠 《地震地质》1998,20(2):15-112
张北-尚义地震前塔院、太平庄两井的水位、水温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笔者利用这些异常并结合其它测项的异常,震前曾提出了一定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9.
民乐、山丹6.1级地震异常及台站实现短临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了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张掖中心台范围内震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次地震前该台的短临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台站如何搞好地震短临预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丽江大震前长—中—短—临地震学异常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7,20(1):13-20
本通过丽江大震前地震学各项异常的动态追踪,研究了长-中-短-临异常伴随大震孕育、发生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强震的缺震、强震的重复、中强震密集、诱发地震、相关地震等多项长期异常的背景上,出现了中小地震活跃、调制小震频繁、复发周期降低、震源深度加深和震级差增大、地震序列h值下降等同步的中期异常,而1995年中小地震活跃后的平静、低复发周期的回升、震源深度为25公里和震级差在1.0-1.1级的地震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