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鼓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直接颗粒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流化床中颗粒和气泡运动的基本规律,对两维鼓泡流化床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假设气相为无黏不可压的条件下,求解了体积平均后的欧拉方程,并利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了颗粒间的碰撞及颗粒与壁面间的碰撞过程.模拟中跟踪了约90 000个颗粒,统计了不同床高截面上颗粒及气体纵向平均速度的分布,并对不同表观空气风速和床高下床内压降以及压力波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EM方法能很好地模拟鼓泡床内的流动特性.在床内较低截面上,颗粒及气体的平均速度沿水平方向呈现两个峰,而在较高截面上合并为一个峰.且表观风速越大,气泡运动速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速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详细测量了气液彭泡塔内气液并流和气液逆泫时的流速分布。鼓泡塔内为复杂的三维流动。气液并流时,在升力作用下气泡集聚在塔中心区。气液逆流时,气泡集聚在塔壁面附近。中心速度较大且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径向速度梯度也随之增大。塔壁附近出现返混区,零轴向速度发生在相对半径r/R=0.7左右。气液逆流时,在气泡诱导下,壁面附近液体流速与主流区方向相近,出现向上的速度。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详细测量了气液鼓泡塔内气液并流和气液逆流时的流速分布。鼓泡塔内为复杂的三维流动。气液并流时,在升力作用下气泡集聚在塔中心区。气液逆流时,气泡集聚在塔壁面附近。中心速度较大且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径向速度梯度也随之增大。塔壁附近出现返混区,零轴向速度发生在相对半径r/R=0.7左右。气液逆流时,在气泡诱导下,壁面附近液体流速与主流区方向相反,出现向上的速度。本研究为鼓泡塔放大设计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脉冲鼓泡床内鼓泡和颗粒混合特性的CFD-DEM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FLUENT软件信息传递模式的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并行计算平台,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 UDFs)文件发展一种拟三维颗粒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耦合并行算法。采用该算法数值模拟了脉冲鼓泡床内气固两相流动,揭示了气相鼓泡特性和颗粒混合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随计算节点数增加的良好扩展性能和加速性能;在鼓泡过程中,主流两侧的小尺度气流涡逐渐发展为双主涡;单气泡通过床层后,颗粒混合仅局限于射流触及区域;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并行算法能够较好的模拟稠密颗粒气固两相流中鼓泡和颗粒混合特性,为其在大规模并行集群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368mm×368 mm方形气固床中对FCC颗粒进行流态化实验,研究了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型转变行为及相关问题.实验测试了多个床层截面的压差波动,由波动标准差随表观气速变化的最大值获得了流型转变速度Uc.结果表明,方形床中的流态化平均行为在床层截面纵横两个方向一致,沿床层轴向呈现不均匀性,底部存在颗粒密相区;不同床层截面转变速度Uc不同,由床层上部向下扩展,Uc呈线性增加关系,说明流型转变至上而下进行;静床高度对Uc影响显著,静床高度增加,床层轴向各截面Uc相应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了目前仅与气固物性参数相关联的Uc预测模型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方形气固流化床中局部颗粒速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FCC颗粒在截面尺寸为368mm的方形流化床中研究了局部颗粒速度分布的基本行为。实验利用光纤探针测试了三个不同轴向高度的颗粒速度分布和静止床层高度对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截面局部颗粒速度随表观气速Ug的增大同步增加,颗粒速度沿截面分布不均匀。在截面中心区,局部颗粒速度随Ug增加而增加,上行颗粒速度增加更为显著。在边壁区,低气速时上、下行局部颗粒速度随Ug增加而增加且增幅相近;高气速下局部颗粒速度表现出显著的波动过程。静床高度增加,对上行颗粒速度影响明显,但随着气速增加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Fushimi等人的冷态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建立了合理的TBCFB气化炉气固两相流动系统模型,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以ANSYS嵌套的FLUENT17. 0,作为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平台,模拟TBCFB(三级流化床)气化炉系统中鼓泡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过程及分析其流动特性。结果主要分为3部分:鼓泡床表观速度对流动质量有重要影响,速度越低,越有利于床内气泡与床料充分接触;比较不同高度,不同配比两种颗粒温度变化特点,发现床层高度越高,颗粒温度越大;颗粒浓度增加,其颗粒温度降低,反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根据双流体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3,在布风板开孔率Φ=3.86%时,对6种布孔方式不同的流化床中气相的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布孔条件下气相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均匀布孔流化床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分布不均且存在大片流化率很低的区域。在各不均匀布孔流化床中,大小孔间隔排布布风板流化床(E型布风板流化床)内产生的气泡相对较小且分散性较好,气相速度矢量分布较分散均一,流化效果最好。与均匀布孔流化床相比,E型布风板的流化床轴向气相压力脉动更小,径向等压线分布更平缓,表现出轴向和径向气相分布更均匀,对鼓泡流化床的优化设计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鼓泡床颗粒内循环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掌握操作条件对流化床射流区域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应用光纤颗粒浓度测量系统,对直径为1 m的半圆射流流化床射流区域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考察,以聚苯乙烯颗粒为物料研究了不同操作状况(环管气速,射流气速和分布板气速)对流化床射流区域时均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操作工况下颗粒浓度分布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气速共同作用下射流区域颗粒浓度在径向上逐渐增大,在轴向上随着气泡的逐渐增大到崩塌其颗粒时均浓度逐渐降低.由于射流气速增加导致射流深度增加,继而固体颗粒的循环速率增大,射流区颗粒的体积浓度随射流气速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分布板气速的增加射流区域时均颗粒浓度增大,环管气速增加其射流区颗粒浓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煤颗粒在流化床中着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典的煤着火理论,从建立流化床内燃烧热平衡方程式入手,建立了煤着火的热力模型,并用一种褐煤在小型流化床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宽筛分褐煤,着火温度既是颗粒自身物性的函数,又是运行条件的函数。当其他条件确定以后,着火时间和熄火时间随初床温平滑变化。  相似文献   

14.
omNParticulateviscositydataisneededforcomputersim-ulationsofgas-solidsysternsasaninputincomPutCrcode,andsuchreliabledataareveryscaree.TherewereseveIaleXperimentalstudiesoftheIheologyofgasbub-blingfluidizedbeds,andforearlierstudies,paIticulateviscositVwasobtainedfrommeasuredresistancetothero-.tahonofanimpeller['-'],bymeansofawhified.[4~5]viscometer,orback-calculatedboexPerimentaldataontheriseofsinglebubbl..[6].Trpicalvaluesofparticu-lateviscosityareintherangeof4-l4poises.Henceweseethatthere…  相似文献   

15.
振动流化床床层压降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振动流化床床层压降的物理意义出发,得出了振动流化床床层压降模型。提出振动流化床床层压降-流速曲线上存在第一、第二流化段,相应速度为第一、第二临界流化速度。并在二维振动流化床内,以不同粒径的玻璃珠为床料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振动及其它操作条件对床层压降的影响,并将模型计算得到的压降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关联了振动能量传递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得到第一、第二临界流化速度时床层压降,并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模型能得到更为可靠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物体在流化床另的终端末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体在流化床中的终端末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流化粒子粒度的增大,床层表观粘度增大,但只引入少量粗粒子对流化床表观粘度影响不大,物体上浮时受到的阻力要比下落时大一个数量级,平躺在气体分布板上的扁平状物体受到的浮力比理论计算值小得多,物体迎流面积大小受床中流化粒子横向流动影响,并非总以最小迎流面积上升和下沉,长条状物体在床层下部偏向于最小迎流面上升和下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数燃用0-8mm的宽筛燃燃,而对4mm以下细颗粒煤的燃烧装置的研究甚少。为解决细颗粒燃烧在流化床锅炉中的良好燃烧问题,作者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台旋涡流化床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做了冷、热态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可靠的试验数据,为设计和研究细颗粒循环流化床锅炉提供了较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