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与CT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东 《河北医药》2005,27(10):753-754
目的 对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41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以呕吐(92.3%)、眩晕(68.3%)、头痛(53.7%)最为多见。应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脑室受压、脑干受累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小脑出血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的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4例老年小脑出血与34例非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和病因、头部CT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以眩晕、呕吐起病多见,非老年组以头痛、呕吐起病多见。结论老年人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其重要病因,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出血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因素。方法:对61例并发MOF与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出血量在50ml以上、丘脑、基底节出血并发MOF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脑出血并发MOF是脑出血的主要死因,与年龄大、脑出血量大、出血部位有密切关系。脑衰、呼衰临床多见,脑为首衰器官,早期发现、预防、治疗对降低脑出血MOF发生及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48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出血的CT影象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60岁),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40岁)多以动静脉畸形为土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第四脑室及脑干是古受压密切相关。结论小脑出血的CT诊断分析要重视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受累和占位效应。出血量少者预后好,出血量〉15ml的预后不良。且出血量大的应及早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108例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108例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对脑出血各种员害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脑出血症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严重并发症与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急性期病死率24.07%,存活率68.52%,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47.6%,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54.54%,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病死率87.5%。结论:脑出血预后主要取决于血肿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脑干小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时预后极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更差,基底节及脑叶、丘脑出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脑出血患者的CT表现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哈萨克族脑出血病例315例,分析其CT表现。经过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着重分析病死率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出血量<30mL各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30mL的患者,临床预后比较差,患者的病死率比较高,出血量>30mL的患者各组与出血<30mL患者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干、小脑出血的预后明显差于基底节、脑叶等部位的出血。结论头颅CT显示的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病因、预后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RF主要病因为感染、心力衰竭及药物。ARF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2.4%,老年、未行肾脏替代治疗、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结论ARF的发病率、病死率高,替代治疗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7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既往史、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死亡原因及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50岁以下及7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较高,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脑出血预后影响较大,急性期血压居高不下者预后差,意识状态、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结论脑出血死亡与多因素有关,相关因素尽早干预将有可能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焦震 《临床医药实践》2009,(5X):366-367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AMCH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16人,死亡9人。结论:AMCH发病率低,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临床症状以颅高压及意识障碍为主,头CT为主要诊断方法,预后与出血部位及是否二次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裂区域自发性出血患者在3D-CTA或3D-DSA上的特点,分析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20例自发性侧裂区域出血患者行3D-CTA或3D-DSA资料,综合分析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相应临床表现后,予以内科综合、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组及介入组治疗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侧裂区出血早期手术较晚期手术预后效果好。结论自发性侧裂区域出血患者,首先应积极行3D-CTA或3D-DSA,以明确病因,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引起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脑出血死亡患者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颅脑CT扫描血肿情况,记录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测定意识状态.综合分析引起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 死亡原因以脑疝为主,与其他死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死亡率最高,与其他部位出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100 ml以上者死亡率最高,与其他出血量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80例患者中,75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有脑血管病史,17例有心脏病史,36例有肺、肾、糖尿病史.结论 脑出血死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可受高血压、心脏病等合并症,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预防工作,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总结分析29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症状有小脑本身症状及邻近组织受压症状两类,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出血量〈5ml者基本上只出现小脑本身症状,预后良好,出血量5~15ml,小脑受损较重,邻近组织受压明显,出血〉15ml者,脑出血的一般症状及意识障碍重,小脑症状常被掩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52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52例患者,药物治疗33例(63.5%),手术治疗19例(36.5%);治愈17例(32.7%),好转29例(55.8%),死亡6例(11.5%)。结论小脑出血的发病,高血压、高龄为其主要因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应行头颅CT检查;早期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CH)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防治措施;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本病.方法系统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8例CH并发MOF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既往病史、MOF发生时间、发生率、病死率.结果高龄、有慢性病史、脑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与MOF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当病变影响丘脑下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明显障碍时,MOF在所难免;脏器衰竭数日与MOF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为降低MOF的发生率,对CH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F,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治疗中应早期常进行有关器宫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本病预后极差,预防CH后MOF的发生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F死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55例,中残136例,重残69例,植物生存28例,死亡66例。结论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年龄是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本组48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中,36例行内科常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12例,存活34例,死亡14例。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重视发病过程,及时影像诊查,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血肿小意识状态稳定者行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或大血肿可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其预后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其病死率比以往低。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总结分析 5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 60岁以上 ,并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水平性眼球震颤、语言障碍、肌张力改变 ,重者意识障碍。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结论 :出血量小者预后良好 ,行内科保守治疗即有效。出血量大者尤其出血量 >1 5ml预后不良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脑出血急性期出血量、出血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220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各110例。根据脑CT检查及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检测2组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和昏迷情况。结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脑出血量和丘脑出血所占比例远高于正常组, Glasgow昏迷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具有脑出血量多、出血部位多见于丘脑,Glasgow昏迷评分低、意识障碍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做好脑出血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的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近年来护理脑出血患者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临床特点、影响因素、防治、预后等。方法对脑出血患者3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CT等动态观察。结果复发性脑出血34例,发生率为9.83%,发生在24h内较多,占59.38%,发生部位以基底节、脑叶为多见,发生原因与基础疾病、出血部位、血肿形态、抗凝治疗等有关,再出血患者病死率高。结论继续出血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