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国内各个医院静脉输液均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其工作原理都是采用瓶塞穿刺器穿刺输液容器,依靠重力作用使药液进入输液器的液体通道。传统的瓶塞穿刺器主要由输液针和进气针组成,输液时将输液针和进气针插入输液瓶,药液通过输液针往输液管输送,空气由进气针进入,用来维持输液瓶内外气压平衡,保持药液的连续输送。使用时,针管插入针座露在外面,这样输液针的侧孔在输液瓶内有一定的高度,瓶内药物剩余约5mL,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贵重药物。因此,病人为了不浪费贵重药物,经常自己将瓶塞穿刺器下拉,  相似文献   

2.
陈桃荣  陈晓琴 《护理研究》2007,21(19):1695-169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更换液体的方法是先消毒输液瓶瓶塞,将输液瓶倒转挂于输液架(钩)上,然后将输液器向上用力插入瓶中.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输液器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笔者对传统的输液过程中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既节省了操作时间,又减少了药液的浪费,经过500例临床观察,成功率达97%,现介绍如下。1方法1.1传统操作方法将一次件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然后倒转滴管,当液回到达滴管的2/3时,立即将滴管松开,使液面自行下降,此时,滴管的底部常有气泡存留,需反复挤、捏、弹等才能使气泡排出。1.2改良操作方法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左手将滴管底部的输液管折住,右手持输液管下端,同时轻捏液管,当液面到达滴管的1/2时,左手突然放开,此时…  相似文献   

4.
陈静 《护理研究》2008,22(33):3072-3072
目前,国内各个医院静脉输液均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其工作原理都是采用瓶塞穿刺器穿刺输液容器,依靠重力作用使药液进入输液器的液体通道.传统的瓶塞穿刺器主要由输液针和进气针组成,输液时将输液针和进气针插入输液瓶,药液通过输液针往输液管输送,空气由进气针进入,用来维持输液瓶内外气压平衡,保持药液的连续输送.  相似文献   

5.
防止液体自输液器排气管滴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荣  陈晓琴 《护理研究》2007,21(7):1695-169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更换液体的方法是先消毒输液瓶瓶塞,将输液瓶倒转挂于输液架(钩)上,然后将输液器向上用力插入瓶中。临床上因治疗需要,常将多种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同时加入1瓶液体中进行静脉输注,由于加入液体多,使瓶内压力增高,如护士在操作中忽视回抽瓶内气体,  相似文献   

6.
输液瓶负压洗胃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采取输液瓶负压洗胃法 ,对十二指肠返流的毒物、胃角残余毒物可彻底清除 ,其方法简单易行 ,可以保留 ,病人痛苦少 ,现介绍如下。1 用物与操作1 1 用物 :鼻胃管 1根 ,一次性输液器 1根 ,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1副 ,输液瓶 1个 ,网套 1个。1 2 操作方法 :按鼻饲法插入胃管 ,胶布固定 ,末端与胃肠减压器吸引器相连接 ,利用负压的作用抽尽胃内残余毒物。1 3 输液瓶内装满清水或其他毒素对抗剂 30 0~ 5 0 0ml,插入一次性输液管 ,其末端连接鼻胃管 ,开放输液器活塞 ,利用重力的作用 ,向胃内灌注清洗液 30 0~ 5 0 0ml完毕 ,关闭活塞 ,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这对于防止交叉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造成液体丢失,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现将在临床工作中控制液体丢失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控制瓶内液体丢失量当瓶内液体将要输完并准备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器插入瓶盖内部露出液面约0.5cm或液面达到瓶口颈水平时,再进行更换,便可使瓶内液体的残存量降到最少(1mL~1.5mL)。2更换液体时防止药液外溢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瓶接人装置,插人输液瓶的深度不容易控制,造成输液瓶内液体残留,尤其当输注贵重药品时,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而引发医疗纠纷[1-3];其次为了尽可能减少输液瓶中的液体残留,不得不反复插拔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瓶接入插头,而且每次更换输液瓶时,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瓶接人段都会暴露于病房的空气当中,这一切无疑都会增加静脉输液过程中病菌污染的可能,增加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无残留防污染静脉输液接人装置-ZM接头,可以消除输液瓶内液体残留.同时避免输液瓶接入段暴露于病房空气中,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因输液病人较多,护士偏少,护士在输液操作中为了方便,经常有许多不规范操作发生;如将用过的消毒棉签乱扔、排除空气时不将液体排入弯盘中等现象。经过实践,发现用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现将其介绍如下。1方法输液操作时,检查输液器外包装后,用剪刀剪去短边,取出输液器,将通液针头插入输液液体瓶塞后,把输液器外包装袋用胶布贴于输液架中部,在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排除空气时,可将输液管针头内的液体排入包装袋中,消毒后的棉签也放入其中,输液操作完毕后将包装袋撤下回收。2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制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瓶药液残留量,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剂量准确.方法:将需要输注的54瓶,容量为100 ml,装有50 ml 10%葡萄糖塑料材质输液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瓶,对照组在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瓶内液体滴至瓶颈处,莫菲氏滴管上段输液器内有空气时,即更换输液瓶.观察组在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瓶内液体滴至瓶颈处,莫菲氏滴管上段输液器内有空气时,操作者左手拇指与示指捏住输液瓶颈,右手将输液器排气管反折,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右手拇指与示指将输液器轻轻拔出瓶口约0.5 cm,然后挤压莫菲氏滴管,使输液瓶颈部残存的液体流入输液器内,再更换输液瓶.比较两种更换输液瓶法液体残留量.结果:观察组输液瓶残留液体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管理者必须关注新生儿输液的每一个环节,控制各环节的药液丢失量,确保新生儿用药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临床上没有专门为电击伤皮瓣移植后使用的专用引流装置 ,一般使用替代胃肠减压器 (皮瓣下安置橡胶管接胃肠减压器 )对皮瓣下的创面渗出液进行引流。传统的引流方法引流效果差 ,容易造成局部感染和逆行感染 ,增加病人的痛苦 ;且需频繁更换敷料 ,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临床 2年多 ,避免了上述缺点 ,现报告如下。1 材料输液弃用的高压 (50 0ml)液体瓶1个 ,无菌输液瓶胶塞 1个 ,无菌输液器1个。2 操作方法将临床上输液弃用的高压液体瓶煮沸消毒 3 0min ,取出时快速盖上无菌胶塞并密封瓶口 ,利用自然冷却原理 ,使…  相似文献   

12.
黄丽君 《现代护理》2007,13(15):1379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常规方法不易排出软管处气泡,为此,我科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改进了排气方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方法输液时,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消毒瓶口,检查输液器有效期,无漏气后,打开输液器,将针头插入瓶口,勿需将莫菲氏滴管倒置或平放,只需用手指将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向上折住,待莫菲氏滴管内的液体不下行后,挤压莫菲氏滴管,待滴管内液面达到1/2~2/3时,将折住的管放开,排气一次成功。然后将一次性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插入时应注意只要头皮针的斜面…  相似文献   

13.
1 用品 输液器 ,50 0ml的输液瓶 2个。大量灌肠 :溶液为温水 ,生理盐水或 1 %肥皂水 50 0~ 1 0 0 0ml;小量灌肠 :常用灌肠溶液为甘油与水各 60ml,1 0 %高渗盐水1 50~ 2 0 0ml,1∶2∶3灌肠液 ( 50 %硫酸镁 30ml,甘油60ml,水 90ml)等。2 操作方法 ①病人取侧卧位 ,屈膝、臀部靠近床边 ,垫以油布。②将所要灌肠溶液放入输液瓶中 ,挂在输液架上 ,距床 60~ 90cm。将输液管在过滤器上 1cm剪掉 ,和输液瓶连接 ,排气后关紧调节器 ,滑润输液管 ,轻轻插入直肠内约 7~ 1 0cm ,一手固定肛管 ,一手调节输液器调节器 ,待液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头输液器在临床的应用 ,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更换液体时只需关闭输完侧的调节器 ,同时打开另一侧的调节器 ;最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种更好的使用双头输液器的方法 ,即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同时打开两侧的调节器 ,这样当第一组液体输完时第二组液体就会自动更换。但两组液体更换时是否会相互反流、汇合滴入以及进气管的位置会不会影响液体的自动更换 ,为了排除以上顾虑做了如下实验。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2年 9月 10日— 2 0日我科输液病人 2 0例 ,这些病人在 10d之中每天都输液。将这 2 0例输液病人随机分成四组(A为先输入侧液体、B…  相似文献   

15.
陈梅香 《全科护理》2011,(36):3401-34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通气管滴液现象(因输液瓶内压力过大引起),给护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引发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 方法 检查输液器将调速器关紧,取出主管和通气管,将主管插入输液塑料瓶内至根部(压力大会有鼓胀、硬邦邦的感觉),通气管暴露在外,用手挤压塑料输液瓶使空气从通气管内排出,然后放入治疗盘中进行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16.
茹淑玲  孟秀  刘丽华 《护理研究》2002,16(9):556-556
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应用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方便 ,但也存在不足 ,如不利于急诊、手术室因病人病情突变随时调整输注液体的种类、量和某些药物 ;对儿科患儿静脉输注液体需要量的调整也很不方便。为此 ,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如下改进。1 设计  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瓶塞的粗针头针栓处设置一个长3cm、直径 0 .6cm的弹性连接套管 (乳胶管 ) ,使其可与密闭瓶或软包装液体袋连接 ,也可与开放式输液瓶连接。详见图 1。2 应用  需要使用原装密闭瓶或软包装液体时 ,打开一次性两用输液器 ,轻轻撕去穿刺瓶塞粗针头上的连接套管 ,按密闭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有效的防止换液时排气管漏液现象。方法:随机将塑料瓶液体换液的分为实验组200例(即瓶口向上挤压法)在换液时消毒瓶口后把瓶口向上,将输液器向下插入输液瓶中,然后挤压一下瓶子使其成为负压,但液体不接触输液器头端,翻转瓶体同时轻轻松手并挂于输液架上,向上固定排气管即可。对照组200例用常规更换液体的方法是先消毒输液瓶瓶塞,将输液瓶倒转挂于输液架(钩)上,然后将输液器向上用力插入瓶中。结果:两种换液法对防止排气管漏液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采用瓶口向上挤压法换液能有效预防排气管漏液现象,防止了药液浪费及床单位污染,预防了由此引起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输液管内空气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因诸多原因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内 ,为排出空气 ,常常需分离输液管与针头将空气排出 ,此法既浪费药液又易造成污染。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空气进入输液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介绍如下。1 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的原因1.1 续加液体不及时 ,使输液瓶内药液滴完 ,瓶内空气随药液下降而进入输液管内。1.2 续加液体不认真 ,未检查或调节莫菲氏管内液面及液体下降情况 ,造成节段性空气进入输液管内。1.3 续加液体时 ,未将输液器硬针完全插入输液瓶内 ,造成输液过程中空气间断进入输液管内。1.4 患者在输…  相似文献   

19.
徐风华  李青 《现代护理》2001,7(1):53-53
快速输入20%甘露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颅压方法,通常用输血器或一次性输液器更换9号针头来输液。输注中必须选择粗的血管,对病人血管损伤大且增加痛苦,而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必须选择弹性较好的输液器,并且又需专人护理,费时费力。我科采用7号针头的一次性输液器来输液,然后抬高输液瓶法滴入甘露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法 按常规静脉输液法一次性穿刺成功。选择血管无特殊要求,只要能用7号针头穿刺成功即可。然后抬高输液瓶,调节输液架高度,也可以将输液架底下垫上床头凳。一般一次性输液器长约 170cm,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塑料输液瓶已渐替代玻璃输液瓶,既方便运输,在临床应用中,也有瓶体轻、不易打碎等优点。 密闭式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药液可加入密闭式输液瓶内,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如果连续输液,在更换液体瓶时,常出现针头上段回血(更换未加过药的液体瓶)或少量液体自排气针管外溢现象(更换加过药的液体瓶)。作者通过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