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和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相符率为63%。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同侧对照99mTc-ECD局部脑血流(rCBF)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显像对癫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癫痫患者行发作间期显像,其中10例行发作期显像,并与皮层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显像(CT/M RI)、深部皮层脑电图(Eco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rCBF SPECT显像对癫痫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优于EEG、CT/M RI,低于EcoG,但rCBF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发作间期rCBF SPECT显像可以成为癫痫灶方便而有效的定位方法,若加上发作期rCBF显像则定位更佳。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SPECT、EEG、MRI定位癫痫致痫灶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定位癫痫致痫灶中的意义.方法对53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99mTc-ECD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同期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MRI检查、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癫痫的阳性率为88.68%,与脑电图(EEG)检查的阳性率(86.79%)一致,但二者均明显高于MRI检查阳性率(33.96%),且STECT联合EEG检查,阳性率可提升至98.11%(52/53),明显高于SPECT或EEG单独检查的阳性率;在定位致痫灶过程中,SPECT脑血流显像与EEG在致痫灶的定位上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符合率(包括定位一致及基本一致者)为60.37%,明显高于SPECT与MRI检查的符合率(35.85%)及EEG与MRI的符合率(32.07%);经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证实SPEC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达83.33%,若与EEG、MRI联合分析则其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5.8%(23/24).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不仅能灵敏地检出癫痫灶,且能较准确地定位诊断癫痫灶,与EEG和MRI的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灵敏度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癫痫发作间期SPECT、VEEG、MRI定位与病理一致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99mTc-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显像、视频脑电图(VEEG)、核磁共振成像(MRI)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对37例癫痫病人进行发作间期SPECT、VEEG和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定位的阳性率为81.08%,VEEG定位的阳性率为75.67%,MRI定位的阳性率为56.76%.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寻找癫痫病灶灵敏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癫痫病灶定位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以~(99m)Tc-ECD作为显像刹,SPECT脑断层显像检查148例,包括脑动脉硬化77例,脑梗塞25例,血管性头痛20侧,TIA7侧,癫痫6例,脑出血5例,脑肿瘤4例,其它4例,总阳性率7O.3%(104/148)。32例同时做CT检查,结果SPECT阳性率高。脑动脉硬化多表现为多发病灶,血管性头痛病变部位各叶之间无明显差别。结果认为~(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各种脑部疾患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观察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的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探讨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儿童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及特点。方法对60例符合美国DSM-Ⅳ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儿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者进行SPECT 99mTc-ECD脑灌注显像检查,并对此类患儿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多动症患儿SPECT检查中发现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异常,以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功能受损最常见。其中双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和功能不匹配者49例(81.7%);单侧或双侧额叶血流灌注降低为53例(88.3%),其中左额前血流灌注降低为45例、右额前为39例;颞叶血流灌注降低为21例(35%),枕叶为14例(23.3%),顶叶为3例(5%)。结论多动症伴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多有脑实质功能和血流灌注的损害,而不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脑灌注显像中脑部血流灌注和功能的异常;最易出现在额叶和基底节上、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顶叶。应用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大脑实质是否受损及受损功能区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  相似文献   

7.
癫痫在我国年患病率400~500/10万。以青少年为主。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开展,而术前病灶的定位对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我们于1997年7月~1998年12月应用~(99m)锝-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rCBF)显像对94例癫痫病人进行研究。探讨~(99m)Tc-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 2例患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l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 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对术前病灶的定位,是确定手术范围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核素脑血流显像与CT、皮质脑电图(ECOG)、病理结果比较,表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检出癫痫病灶的灵敏度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2例患者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1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者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MRI综合评价癲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拟手术的癫痫患者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做减影处理,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减影处理后变化最显著部位考虑为致痫灶。同期进行MRI检查,结合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SPECT显像阳性者41例(78.85﹪),主要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经手术后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无发作。MRI检查阳性者38例(73.08﹪),患者有海马硬化或病灶。MRI结合SPECT显像阳性者为46例(88.46﹪)。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价对定位致痫灶较单一影像有更高的阳性率,对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两者检查定位一致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儿SPECT脑灌注显像与动态EEG、CT或MRI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小儿癫痫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癫痫患儿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动态EEG检查,其中63例行CT或MRI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结果:SPECT、动态EEG及CT或MRI的阳性率分别为83.65%、72.45%、44.44%。SPECT与动态EEG均为阳性且部位一致或基本一致率为70.42%,29例CT或MRI显示异常者SPECT 17例显示异常,部位其本一致,一致率为58.62%。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灶的有效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较差。与动态EEG,MRI检查联合应用有一定的互补性。SPECT+动态EEG联合应用对提高小儿癫痫灶定位价值高于其他联合应用,并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18F-FDG PET显像与脑电图(EEG)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颞叶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和长程或视频EEG检查,细致分析图像,并将所得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131)碘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肺转移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82例疑似DTC术后肺转移患者,均行~(131)碘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及平面显像技术检查。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联合胸部CT扫描检查为"金标准",统计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及平面显像技术检查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82例疑似DTC术后肺转移患者经血清Tg联合胸部CT扫描检查证实62例为肺转移,20例为未肺转移;SPECT/CT断层显像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SPECT/CT平面显像,漏诊率较SPECT/CT平面显像低(P0.05)。结论 DTC术后肺转移诊断中采用~(131)碘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降低漏诊率,为临床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跃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38-139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方法观察10例未经抗抑郁治疗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并对部分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同时观察其脑SPECT显像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左额叶血流量明显减低(5/10),且与其病情有关;rTMS能改善抑郁症额叶低灌注状态。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左额叶的局部血流低灌注。rTMS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左额叶血流低灌注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天俊  张和振  靳玮  孙吉林  吴杰 《临床荟萃》2008,23(17):1262-1264
脑磁图(MEG)是一种高效无侵袭性脑功能检测技术,近年来为癫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电生理检查包括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等,其中以动态脑电图(AEEG)应用更为广泛,笔者总结本院46例癫痫患者MEG和AEEG资料,并将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旨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SPECT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方法:对同一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SPECT及CT检查,48 h后复查头部CT。结果:本组45例患者SPE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1.1%(41/45),CT异常检出率为15.6%(7/45),SPECT与CT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3.5,P<0.01)。结论:SPE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所测局部脑血流量值的变化,比较视觉判定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癫痫病灶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1998-10/2000-06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共54例作为癫痫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7-64岁。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55岁。两组均知情同意。对54例癫痫患者进行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测定,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视觉判定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同时对断层图像进行阅片,其中一位不知情,至少在连续两个层面或不同轴向切面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灌注,比对侧相应部位低或高两个色阶者,为血流灌注减低或增加;定量分析法将由程序所测得的患者各部位局部脑血流量测量值与正常志愿者所测得的正常值进行比较,若测量值比正常值高20%或低20%,则该部位为血流灌注增加或减低。得出结果后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分别为54和2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局部脑血流量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平均下降29.3%。定量分析法阳性率高于视觉判定法[79.6%,63.0%,(r=3.665,P&;lt;0.05)]。结论:SPECT脑显像定量分析法测定发作问期癫痫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对癫痫灶的定位评估效果明显优于视觉判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