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DM调控细胞生长的生物学性质及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渗盐-NaOH消蚀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调控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长的生物学性质并进行皮肤缺损修复的动物实验.方法:用高渗盐-NaOH消蚀法制备得到人ADM,将人FB与ADM体外复合培养,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鉴定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同样方法制备大鼠ADM,观察其结构;制备SD大鼠全厚皮肤缺损的模型,将ADM移植到创面进行修复.术后2周、4周、6周对修复创面进行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人FB可以在ADM上贴附、生长和增殖;与培养板上的人FB相比,ADM内FB 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降低.鼠ADM三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移植后6周,皮肤表面光滑韧性好;表皮,真皮交界处乳头状结构出现,表皮细胞分化良好,约7~8层细胞,真皮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ADM具有良好的调控细胞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修复皮肤创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改良消蚀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改良消蚀法制备一种新型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微粒,并对其相容性加以评价,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制备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应用机械法切除猪真皮乳头层,结合消蚀法和冻融法除去网状真皮中的所有细胞制备成ADM,将ADM搅碎成颗粒状,对其做细胞毒性实验和皮下埋藏实验检验其相容性。结果:该方法制备的ADM微粒韧性好,细胞去除完全,胶原三维稍松散但结构完整,无基底膜和乳头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其基本无毒性,成纤维细胞在ADM微粒上增殖良好,皮下埋藏试验未见明显排异反应,ADM微粒能诱导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结论:用改良消蚀法制备的ADM微粒抗原性低、相容性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微粒皮肤的支架和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脱细胞真皮(ADM),并进行体外细胞渗透性研究,为改良ADM支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利用氢氧化钠(NaOH)消蚀+冻融法制备ADM,对比青年人与老年人皮肤制备的ADM孔隙率和细胞毒性,在两种真皮的网状层接种人包皮成纤维细胞(FB),于接种后3、6、9d通过HE染色比较不同年龄阶段ADM的细胞渗透性.结果 成功获得ADM,两组ADM细胞毒性低,老年组ADM孔隙率较青年组更理想,老年组ADM更多见到细胞形成复层并长入基质内部.结论 NaOH消蚀+冻融法制备的ADM性状优良,其中老年人ADM的细胞渗透性较青年人更为理想,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皮肤支架.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微粒真皮的构建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人成纤维细胞和York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微粒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微粒真皮应用于SD大鼠损伤模型,观察其修复组织创伤能力。方法:用PKH26标记的人成纤维细胞,与猪ADM微粒复合构建微粒真皮,将其注射到SD大鼠皮下,用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ADM微粒真皮对皮下组织的修复;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移植自体全厚皮肤、ADM微粒和ADM微粒皮真皮。大体、荧光显微镜和HE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时间和收缩率。结果:皮下注射ADM微粒真皮2周时可见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长入,以后单核细胞减少,荧光观察可见红色荧光,8周时注射的微粒真皮基本被自身组织改建利用、体积稳定,胶原粗大整齐;ADM微粒真皮移植能够使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收缩率与自体全厚皮肤移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M微粒移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皮下注射ADM微粒真皮可参与皮下组织改建,修补皮下组织缺损;ADM微粒真皮可促进SD大鼠损伤模型的愈合和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5.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指异体或异种皮经一系列处理后,保留原有胶原纤维成分及基本组织结构的一种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其制作方法有互酶消化法,Dispase-TritonX-100法,高渗盐溶液-SDS法,平衡盐浸泡法等,与其他真皮基质相比,其具有来源广泛,低免疫原性,生物亲和性高,有利于黑色素细胞增生等特点,其既可用于创面修复,又可用作软组织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口腔,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6.
支架材料复合干细胞的皮肤组织工程产品是严重皮肤损伤较理想的治疗材料。脱细胞后的真皮保留了真皮原有的胶原纤维和基本结构,能够为种子细胞提供适宜的生长增殖环境,是一种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理想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无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有生物功能的皮肤组织。现就其作用机制、制备与表征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移植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BMSCs复合到ADM载体上,体外观察ADM与BMSCs的生物相容性:ADM—BMSCs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以单纯ADM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学分析。结果体外观察ADM与BMSCs的生物相容性良好。裸鼠皮下植入实验显示,实验组4周后ADM部分降解吸收,BMSCs生长良好,出现新生组织,部分形成类骨样结构;8周后,ADM大部分吸收,形成大量的新生组织和类骨样结构;对照组新生组织形成较少,ADM支架材料降解速度与实验组类似。结论ADM可作为Beagle犬BMSCs的移植载体。  相似文献   

8.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指异体或异种皮经一系列处理后 ,保留原有胶原纤维成分及基本组织结构的一种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其制作方法有胰酶消化法 ,Dispase- Triton X- 10 0法 ,高渗盐溶液 - SDS法 ,平衡盐浸泡法等。与其他真皮基质相比 ,其具有来源广泛、低免疫原性、生物亲和性高、有利于黑色素细胞增生等特点。其既可用于创面修复 ,又可用作软组织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口腔、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载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DM-PBCA-NP)对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的毒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细胞株L-02,检测各组不同纳米粒浓度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用噻唑蓝(MTT)法检测L-02在与ADM-PBCA-NP,阿霉素(ADM)和空白纳米粒(PBCA-NP)共同培养的条件下对肝细胞的毒性,通过对不同浓度PBCA-NP的溶血试验测定其生物相容性。结果:MTT结果显示,ADM组,ADM-NP组,PBCA-NP组在 10-6 mol/L的浓度范围内,细胞毒性均为1级,即对细胞无害。各组肝细胞L-02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的测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10-6 mol/L浓度范围内,ADM-NP和PBCA-NP对肝细胞L-02无明显毒性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细胞相容性良好,不会引起溶血。  相似文献   

10.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指异体或异种皮经一系列处理后,保留原有胶原纤维成分及基本组织结构的一种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其制作方法有胰酶消化法,Dispase-Triton X-100法,高渗盐溶液-SDS法,平衡盐浸泡法等.与其他真皮基质相比,其具有来源广泛、低免疫原性、生物亲和性高、有利于黑色素细胞增生等特点.其既可用于创面修复,又可用作软组织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口腔、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9.
20.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