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在总体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的颈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率较非血瘀证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患者血瘀证组与对照人群血瘀证组比较,颈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人群及脑梗死患者血瘀证与颈动脉狭窄、狭窄支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瘀证存在部分颈动脉狭窄。在发生脑梗死时,血瘀证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  相似文献   

2.
从血液理化指标、分子遗传水平等方面,综述冠心病血瘀证的实质研究及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对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已在血液理化指标与分子遗传水平上有所收获,冠心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39-441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在心血管等慢性老年性疾病中较常见。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气虚血瘀证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气虚血瘀证存在细胞凋亡,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凋亡等;益气活血方药可抑制细胞凋亡,包括抑制软骨细胞、肿瘤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凋亡等,而基于"以方测证""以药测证"的原则,益气活血方药可抑制细胞凋亡,间接表明了气虚血瘀证存在细胞凋亡。该文从这两个方面论述气虚血瘀证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背景分析,结合前期的研究结果,探讨从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思路。认为血瘀证的病理过程不仅与微循环障碍、高黏滞血症、老化等相关,而且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采用文献整理、DME及交叉学科等研究方法,是未来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6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取SD大鼠,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考察,大鼠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和血瘀证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中医药防治脑梗死血瘀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双侧颈外动脉(ECA)收缩期流速、左颈总动脉(CCA)舒张期流速、右CCA的PI均小于非血瘀证组(P<0.05)。脑梗死血瘀证组双侧CCA、ECA、右颈内动脉(ICA)收缩期流速、右ECA的RI、双侧CCA、右ECA的PI均大于血瘀证组(P<0.05)。总体人群血瘀证与双侧ECA收缩期流速、左CCA舒张期流速、右CCA血流搏动指数、右ECA血流搏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对照人群血瘀证与右CCA舒张期流速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存在部分颈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在发生脑梗死时,血瘀证出现大部分颈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近年来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黏附分子等存在密切相关性;发现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血瘀证动物模型中存在一定介导作用;总结了炎症反应在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多因素复合法结合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宏观体征、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SOD、MDA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SD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先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再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线,从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果 通过对一般体征和微观指标的观测,发现模型大鼠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特点和现代医学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规律。结论 该方法可成功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可用于中医药防治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 :取SD大鼠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 ,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 ,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 ,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 :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考察 ,大鼠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和血瘀证表现 ,造模成功率为 90 .9%。结论 :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 ,适合进行中医药防治脑梗死血瘀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136例急性脑梗死血瘀证与Hs-CRP血脂四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C、TG、HDL、LDL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血清HS-CRP、血脂四项测定。结果:血清HS-CRP、TC、TG、HDL、LDL比较,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HS-CRP、TC、TG、HDL、LDL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瘀证与Hs-CRP、血脂四项无明显相关,本研究对于从细胞层面研究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临床常见的异常妊娠疾病之一,对其病因及治疗的探索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时流产发生率增高,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主要受凝血功能影响。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会激活凝血功能、降低纤溶功能,继而导致高凝状态形成,使胎盘血供发生改变,诱发微血栓形成,致胎盘梗死、胚胎缺氧缺血发育不良而流产,其病理基础与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知极其相似。临床利用活血化瘀之法对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治疗经研究证实有效,现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概述中医血瘀论与近年来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类型,目前尚且没有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客观化标准。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组学研究是从基因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证候与基因调控的相关性,为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客观化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形成的病理过程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冠心病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我们现对冠心病血瘀证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白细胞介素(IL)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病的基础,而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上各类客观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如:血流变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系统指标、评分功能指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今后应在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规范、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雪珍 《新中医》2015,47(12):27-2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正常就诊者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比较2组的血瘀证发生率。根据中医证候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2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同时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瘀证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数目、最大斑块大小及形态呈正相关(P<0.05,P<0.01),与斑块性质无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好发血瘀证,但血瘀证的发生不仅仅与脑梗死相关,更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有无、大小、数量、形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模型研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瘀证模型研制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包括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的研制,动物模型分为建立在病因基础上的模型和以病理改变为基础的模型,又可分为病证结合模型和非病证结合模型。细胞模型的研制才刚刚起步。今后要进一步研制接近临床实际的模型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