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油气化探指标有效性包括化探指标地球化学场的稳定性、化探异常指示油气藏的有效性及化探异常的重现性。根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某已知断块隐蔽油藏上方不同批次样品的酸解烃、顶空气、蚀变碳酸盐等化探指标的跟踪研究,研究区内酸解烃甲烷、酸解烃重烃和蚀变碳酸盐指标存在稳定的地球化学场,顶空气甲烷和顶空气重烃指标地球化学场的稳定性弱于酸解烃甲烷、酸解烃重烃和蚀变碳酸盐指标;该断块隐蔽油藏的主要有效化探指标是酸解烃甲烷和蚀变碳酸盐指标,顶空气甲烷是次要有效化探指标。探讨了断层在该油气藏地质系统中特殊的地质作用及其对主要有效化探指标酸解烃甲烷异常空间展布规律的影响,确定了测区酸解烃甲烷指标的块状环形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渤海湾盆地临南断块油气藏、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藏等研究区石油地质资料,从油气藏成藏特征、化探异常空间分布规律入手,探讨烃类垂向微渗漏的方式及受控因素,研究化探异常与油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的"成因"联系,分析和认识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夏口断层在临南断块油气藏成藏系统中具备油气侧向运移"封堵"特征,而研究区化探异常则揭示了夏口断层(裂隙)具有油气纵向"渗漏通道"作用,由此表明夏口断层具备油气侧向运移相对"封堵"和油气纵向绝对"渗漏"的双重属性特征。雅克拉气藏区化探异常围绕着气藏构造高部位(化探指标低值区)呈环状形式分布于气藏边缘,表明气藏盖层明显控制了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和化探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烃指标异常空间分布规律与气藏盖层封闭性的横向变化规律具有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气藏盖层封闭性对油气重烃微渗漏的影响较甲烷微渗漏影响更为明显。2个研究区近地表化探异常特征与其对应的油气藏成藏特征、油气垂向微渗漏等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油气地表化探在黄土梁塬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入,非构造成因隐蔽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被重视。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陕甘宁盆地这样的黄土覆盖地区。酸解烃方法在该盆地南部姬塬地区应用效果较好,元城油田不但有异常响应,而且获得了验证实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酸解烃甲烷、重烃和ΔC的均值、变异系数,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化学场划分为高、中、低背景场以及高度非均匀场、非均匀场及均匀场。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总体趋势是西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以西)含油气盆地高于东部含油气盆地,东北含油气盆地低于中部含油气盆地,而高于南方含油气盆地。其主要原因除与油气地质条件相关外,还取决于近地表沉积物的性质,以及地理、地貌的景观条件。在全国化探概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知油气藏化探异常的综合特征,在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选择局部综合异常强度大、多种指标相互配置好的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南部的长岒断陷、西部斜坡及西南隆起钱家店断陷;周口盆地谭庄-沈丘凹陷;松潘-阿坝地区的辖曼-曼日玛-阿万仓异常区及下扬子地区的无为-和县及望江异常区为油气勘探的远景地区。并在7个盆地(或地区)化探普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25个有利的含油气区带。  相似文献   

5.
东海海礁凸起地球化学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化探是重要的油气勘查手段之一.海礁凸起是东海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并尚未钻探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海礁凸起进行多方法的海洋油气地球化学综合勘查与研究,对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酸解烃、物上气、沉积物荧光、△C、甲烷碳同位素、三维荧光及轻烃指纹的技术分析,分析地球化学场的分布与结构,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剖析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场场源、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的展布规律、地球化学指标组合特征及化探异常模式,并对海礁凸起的油气远景、油气性质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额济纳旗土壤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额济纳旗土壤油气化探试验剖面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酸解烃化探指标具有高的烃类背景值和强的烃类异常显示,并具有甲烷碳同位素偏重、干燥系数大的特点。烃类指标在剖面上的丰度变化受石炭-二叠系分布及其构造的控制,在石炭-二叠系深埋区,酸解烃甲烷和重烃均具有较高的背景值,并且强异常段与石炭-二叠系局部构造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土壤酸解烃异常应为与古生界烃源岩有关的油气赋存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油气化探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油气化探技术对发现隐蔽油气藏、指引地震勘探目标、圈定油气藏范围、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判别流体属性等都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我国唯一没有进行大规模油气勘探的空白区,比如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更低。根据实际探测资料和试验数据,探讨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青藏高原烃源岩大量出露地表的特殊条件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于强风化的地表样品和灰岩裸露区,最有效的化探指标为甲烷和重烃浓度,其次为荧光和紫外光,而常用的蚀变碳酸盐指标应用效果不佳。比如盆地地表土壤中检测到的烃类主要来源于地下烃类的微渗漏,受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小,化探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地下油气信息。比如盆地内有机质以高成熟和过成熟为主,主要处于生气阶段,地表地球化学异常较高,盆地中部异常最显著,凯蒙呷拉蒙地区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图3表2参1(程顶胜摘)  相似文献   

9.
油气微渗漏组分的赋存形态及其油气指示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赋存介质类型和与介质作用方式,油气微渗漏组分可以划分为挥发态、水溶态、吸附态、吸收态、包裹态和化合态。目前已根据不同赋存形态确立了十多种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提出评价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检测油气有效性的油气指示性指标(SI)。用该指标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中所应用的5种地球化学方法,依SI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微量元素电化学提取,酸解烃,热释汞,金属总量分析和蚀变碳酸盐(二者SI值相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吸收态的电化学提取方法具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性和对油气藏边界的分辨能力,微量元素的谱图分析可作为油气微渗漏异常属性评价的一种新手段。图2表1参10(文百红摘)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化探异常的评价往往仅侧重化探指标,较少考虑地质因素,因此评价结果缺乏地质条件支撑。以济阳坳陷临南-钱官屯地区为例,采用趋势面法对有效指标酸解烃甲烷、顶空气甲烷、游离气甲烷和物理吸附气甲烷进行单指标异常提取,再采用叠合法圈定综合异常。评价综合异常时既从化探指标角度进行评价,又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地质评价,化探评价与地质评价相结合形成异常评价交会图。评价结果与勘探实际吻合程度较高,表明建立的化探-地质双因素油气化探异常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该评价方法可实现对化探综合异常的全面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