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文林 《化学教育》2014,35(3):91-92
正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依据是勒夏特列原理。该原理认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笔者认为该原理的表述值得商榷。1勒夏特列原理表述的欠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状态,既然是一种状态,那么就有其对应的状态函数。由一种化  相似文献   

2.
列举勒夏特列原理使用中易产生的迷思概念并进行深入分析,对质疑勒夏特列原理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加深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再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颖霞 《大学化学》2009,24(5):75-80
勒夏特列原理是处理条件变化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勒夏特列原理的定性特点出发,针对合成氨体系中“奇怪的平衡移动”问题,采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简明的数学分析方法,给以回答和讨论。此外,简要介绍勒夏特列的生平。  相似文献   

4.
熊绍良 《化学教育》2014,35(11):91-94
指出在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了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判断的2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阐述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指出了勒夏特列原理在判断平衡移动中隐含的应用条件。分析了平衡移动是一过程变量,它与平衡时的状态参数无必然关系,不能用等效平衡原理作为平衡移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曹继莲  布多 《化学教育》2015,36(11):76-77
探讨了增加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并应用数学公式解析了得出的结论, 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公式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江涛 《化学教育》2007,28(3):58-59
探讨了恒温恒压条件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出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英波 《化学教育》2008,29(1):63-65
勒夏特列原理一直被描述为定性理论。以NO2-N2O4平衡体系为例,初步探讨了化学平衡体系中吸光物质的浓度与压强、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孟茂 《化学教育》2018,39(17):66-67
利用自制木制固定器、注射器等设计实验装置,借助压强传感器展示压强对"2NO2?N2O4"平衡体系的影响,实验操作简单,直观地展现了平衡移动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平衡尤其是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林尤宏 《化学教育》2012,33(12):78-80
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一直是化学教师争论的焦点。许多文献中提出的质疑勒夏特列原理的观点,往往存在偏差。针对一些文献中列举的“违背”勒夏特列原理的例子进行剖析,指出不易觉察的几种失误,发表对勒夏特列原理一系列评价的不同看法,提出合理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平衡移动方向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Z1):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 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 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 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郭瑞春 《化学教育》2003,24(7):78-79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运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反应进程和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沙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其判断更是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举2个比较常见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徐守兵 《化学教育》2011,32(6):25-27
1问题的提出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更不例外,但新教材引入了平衡常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平衡常数的含义。那么现在学生在解决化学平衡问题时是更习惯用传统的勒夏特列原理还是新引入的平衡常数呢?平衡常数的引入能否  相似文献   

14.
唐永波 《化学教育》2004,25(9):44-46
化学教育2003年第7~8合期刊登的《它们违背勒夏特列原理吗》一文,笔者认为有多处错误:原文中问题1的解释(2)错误;问题2两种解释均错误;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条件中"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能'单一因素'发生改变"说法及举例均不恰当";"···平衡就发生移动,当反应后反应物的'含量'变小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说法不正确;图象解释法中,对问题1的分析方法错误;"用电离度解释:当把水抽掉时,醋酸的浓度增大,电离度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说法错误.归结其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思维混乱,把转化率作为判断平衡移动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宋玥  王磊 《化学教育》2016,37(15):23-32
基于认识方式有关理论及高中生化学平衡认识模型,分析高中生在化学平衡从必修到选修的认识发展情况,进行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对比传统以知识获得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实际认识测查数据说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型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建议教师充分挖掘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功能与价值,围绕化学平衡常数开展课堂教学,建立和发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大岭 《化学教育》2023,44(5):60-68
为了克服现行教材编写的不足及现有教学研究的局限性,在“化学平衡”主题教学中设计和实施“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可逆反应及化学平衡状态,再从微观上对化学平衡进行解释。通过猜想、演算、验证、推广等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实现化学平衡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判断。通过“收集证据、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等活动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创新了“勒夏特列原理”的认识方式。整节教学中设计“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具体问题为驱动,以实验事实为证据,以思维模型为导向”的基本教学程序,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勒夏特列原理对教师理解化学平衡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梁  张善培 《化学教育》2009,30(11):21-23
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勒夏特列原理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该原理对高中化学教师理解化学平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建议对高中化学平衡的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张金水 《化学教育》2018,39(19):62-65
Fe3+和SCN-的络合反应灵敏、颜色变化明显,考虑中学阶段教学的过渡性,侧重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加入其他配位离子等3个角度分析浓度对该显色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礼  闫春更  周青 《化学教育》2018,39(15):8-14
基于FLOWMAP和SOLO分类理论对高中生“化学平衡”认知结构进行测查并评价其学习水平,研究表明:学优生的认知结构中对“化学平衡”概念内涵的认知较为清晰和丰富;学生认知结构变量(广度、丰富度)与其纸笔测试成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体系中6个主要概念的学习水平的差异较大,尤其对“压强因素”的认知较差;学生容易忽视化学平衡常数,并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推理时论证的严谨性较为缺乏,认知不全面且抽象性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0.
刘秀英  吴晗清 《化学教育》2017,38(15):15-19
课堂实践考察表明,当前化学概念教学中以“规训”为主。主要原因是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视概念形成的历程,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代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齐划一的总结等,导致高耗低效,师生效能感降低。基于催化剂、勒夏特列原理等案例的分析,提出概念、原理等教学的变革性策略是: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以实验探究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合作与讨论过程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概念思维,让学生在主体体验中由科学事实、现象抽象出科学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