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从钴钼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新工艺,首先采用碳酸钠焙烧,再用热水浸取。分析了催化剂的颗粒度、焙烧条件、浸取条件对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收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废催化剂颗粒度≤122μm、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2h、浸取温度75℃、浸取时间4h、液固质量比6:1。在此条件下,钼的浸取率达到93%以上,产品钼酸钠的纯度达95%以上。该工艺具有能耗低,浸出率高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聚苯硫醚树脂合成废渣中锂盐的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树脂合成废渣中锂盐的回收工艺,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回收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实验中采用水为浸取剂将废渣分散并浸出其中的锂,用可溶性碳酸盐为沉淀剂将浸取液中的锂以碳酸锂沉淀形式予以回收,单次回收率可达80%以上。分离回收锂盐后的溶液返回PPS精馏系统,形成封闭的回收工艺技术路线,该工艺可使废渣中的助剂和溶剂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  相似文献   

4.
《化工机械》2005,32(2):130-130
据Chemical Engineering(美)2004,111(4):18报道,美国Sabin金属公司研制的间接燃烧回转窑减少了一个工艺程序,使废催化剂中的贵重金属能最大限度地提取,并使催化剂用户减少提炼费用。  相似文献   

5.
从废钯催化剂中回收钯的绿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坤 《无机盐工业》2006,38(8):26-28
以双氧水-盐酸混合溶液浸出废催化剂中钯,经离子交换树脂脱出氯钯酸后,循环使用;pH8-9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溶液为洗脱液。研究了双氧水、盐酸浓度、浸出温度和时间及浸出液循环次数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盐酸、双氧水的浓度分别为:1.7,1.1moL/L,72℃反应7h,80℃反应2h,钯平均浸出率98.3%,单程总回收率90.2%;由于浸出液与洗脱液能循环使用,解决了浸出液深度脱钯问题,并避免排放大量废酸液,实现了绿色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7.
开展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得高品位的贵金属,而且可以使废催化剂的有害部分减量化甚至无害化,解决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本课题对废催化剂中贵金属钒的浸出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氧化焙烧-浸取法,可以从废催化剂中回收得到较纯的五氧化二钒。结果表明,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均不适合做焙烧过程的附加剂,焙烧工艺条件为:采用CaCO3作...  相似文献   

8.
薛志成 《宁波化工》1998,(2):29-29,47
废催化剂经焙烧,用王水溶解,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纯铑,其回收率〉97%,纯度达99.95%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炼油废催化剂为原料,用硫酸、盐酸、硝酸3种不同的酸处理含高镍等重金属元素的炼油废催化剂。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镍、汞、铅、铬、镉5种重金属的含量,探讨炼油废催化剂中分离有害重金属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400 ℃,煅烧时间为3 h,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液固体积比为5∶1,浸出时间为5 h的条件下,镍、汞、铅、铬、镉的浸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HPF法脱硫工艺,指出脱硫液提取副盐的必要性。对现有提取副盐工艺进行了简述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取副盐后提高了脱硫效率,减少了脱硫催化剂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磊  田科  曾力  张俊丰  黄妍  何峰 《化工进展》2023,42(1):480-487
由于HPF法焦炉煤气脱硫工艺会产生危害极大的脱硫废杂盐,本文以回避传统提盐法存在的工艺流程长、产品收率低等难题为出发点,提出硫酸铜沉淀硫氰酸根、微纳米气泡氧化硫代硫酸根、石灰表面强制沉淀硫酸根同步制氨的新技术。在实验室配制模拟脱硫废杂盐,优化新技术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当[Cu2+]∶[SCN-]摩尔比为1.2、温度为40℃、初始废液硫氰酸根浓度大于300g/L、反应80min后,SCN-最佳去除率为99.20%;当pH=1、温度为50℃、初始废液硫代硫酸根浓度为50g/L、反应420min后,S2O32-去除率为95.18%;当[Ca2+]∶[SO42-]摩尔比为1.5、反应温度为20℃、初始废液硫酸根浓度为500g/L,并加入5g直径5mm PP球充当研磨介质,反应240min后,SO42-去除率为91.11%。  相似文献   

13.
盐湖卤水资源锂镁分离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盐湖卤水提锂是锂盐生产的主导,其各个工艺路线可归纳为制取富锂卤水、锂镁分离、碳酸锂沉淀3个过程,其中锂镁分离步骤最为关键。对自然分离法、碳酸盐沉淀法、煅烧浸取法、离子交换吸附法这4种镁锂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在卤水提锂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做了详细分析对比,讨论了各方法的使用范围,探讨了高镁锂比卤水分段除镁的通用方法,以期对中国盐湖锂资源开发工艺的选择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盐湖卤水提锂工艺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锂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日益广泛,其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是一个液态锂资源丰富的国家,且含锂盐湖卤水一般都呈高镁锂特征.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高镁锂比的镁锂分离是世界性的难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盐湖卤水提锂工艺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等盐湖卤水提锂方法.着重分析了目前中国盐湖提锂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解决此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卤水锂资源开发已成为世界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膜分离技术,因其优异的一/二价离子分离性能、良好的环保和经济性,已成为中国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的主流工艺。归纳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卤水体系中的分离机理、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新型高性能锂离子分离膜的持续研究发展,必将加速提升中国卤水锂资源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废电池资源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中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废电池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种综合回收处理方法的工艺特点。估算了处理成本和利润。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新能源产业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带动锂盐消费飞速增长。目前,全球锂盐产业一片火热,正在跑马圈地和快速扩产中。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尤其是盐湖卤水锂资源,而且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实践,中国盐湖卤水提锂技术逐渐成熟,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全球锂盐行情火热的背景下,中国锂盐湖具备快速扩产的潜力。介绍了中国目前已经成功产业化的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分析各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正在研究中的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提锂新技术,并研判了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发展方向,从绿色高效提锂工艺的角度出发,对于盐湖锂资源供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通过研究,有望对中国盐湖提锂行业技术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认识,并对今后国内外锂盐湖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of lithium in waste solutions of chemico-metallurgical lithium carbonate production, it is suggested to extract lithium from these solutions in the form of poorly soluble hydroxodialuminate under the action of sodium and potassium aluminates. Techn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nsures almost complete isolation of lithium from waste solutions of lithium carbonat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9.
盐湖提锂后的尾液中仍含有大量的锂,直接外排至盐田会造成锂资源的浪费,并且会对盐湖系统造成破坏,而降低提锂尾液中的镁锂比是回收提锂尾液中锂的关键。采用纳滤和反渗透组合工艺成功地回收了提锂尾液中的锂。考察了7种型号的纳滤膜对提锂尾液中镁锂分离的效果,结果表明1号纳滤膜的分离效果最好。以1号纳滤膜为纳滤元件,考察了纳滤膜在不同的过滤压力、实验温度和提锂尾液稀释倍数条件下对提锂尾液中镁锂分离的效果,得到较优操作条件:过滤压力为4 MPa、提锂尾液稀释倍数为6倍、实验温度为35 ℃。以1号纳滤膜为纳滤元件,在较优操作条件下采用二级纳滤对提锂尾液进行镁锂分离,再通过反渗透对富锂液相进行浓缩,得到镁锂质量比为13.8、锂离子质量浓度为0.39 g/L的富锂液相。富锂液相经过浓缩除杂,然后与纯碱反应,可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纳滤截留的镁离子含量较高的液相则外排至尾液池,经蒸发浓缩排入盐田再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采用余热型溴化锂技术回收氯化氢与氯乙烯转化合成工序的反应余热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采用此技术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