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江汉盆地潜东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指导勘探有利区的选择,利用岩心、测井和实验资料,全面分析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确定在盐岩的封盖作用下,该区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据此特征,将研究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总结为:主力烃源岩和盐岩分布层段控制油藏分布层组;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富集的场所。进一步指出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泥岩压实动态分析法定量评价石油初次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油气初次运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剖析应用泥岩压实静态分析方法研究油气初次运移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泥岩压实动态分析方法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的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数学模型和模拟流程。以栓辽盆地乾长凹陷为例,对主要烃源层青山口组进行压实动态分析,并估算其油气初次运移量,计算结果与其它多种方法计算结果以及前人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油田南襄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近期取得阶段成果,初步计算出该区三级资源量规模:远景资源量4.33亿 吨,地质资源量3.6498亿吨,经济可采资源量1.1734亿吨,技术可采资源量1.4928亿吨。 此前,国家曾组织开展过两轮全国性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和地质资料拥有程度的增加, 油气资源的现状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已经找到的油气资源量大都突破原有的评价规模。为了科学地制定新形 势下油气资源发展战略规划,河南油田于2004年5月开展了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阳凹陷和襄枣凹陷新一轮油气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发育、成藏要素以及盆地勘探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分布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西非被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量远大于南美东部被动陆缘盆地,前者油气主要赋存于盐上层序,以构造、构造-地层圈闭为主;后者以盐上层序为主,盐下次之,构造-地层圈闭居多。两岸被动陆缘发育的宽窄程度不同,西非大陆边缘宽、窄相间发育;南美东部则具中、南部宽北部窄的特点。总体上,西非沿岸盆地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要优于南美东部沿岸盆地,且前者盐上多发育深水浊积砂体,油气运移主要受断裂的控制,以垂向穿层(盐岩)运移为主;而后者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可能广泛分布,油气运移兼有垂向和侧向运移,油气运移受断裂、不整合和岩性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类比法是国外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成熟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建立符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类比基础库与参数库,是搞好类比评价的基础,类比刻度区的解剖是建立类比参数的重要手段;吐哈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聚煤盆地,而台北凹陷是我国煤成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地区,通过对台北凹陷刻度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油气成藏特征、资源量计算和重点地质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台北凹陷煤成烃刻度区类比参数体系;以便煤成烃盆地(凹陷)进行类比资源量计算,丰富股份公司类比刻度区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典型的箕状凹陷,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旋回沉积,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组合。中央隆起带油气沿大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了深、中、浅多层系复式聚集的构造油气藏;凹陷及斜坡区断裂不发育,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形成了大面积叠合连片分布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两者共同构成了断陷湖盆复式叠合油气成藏、满凹含油的格局。同时,在优质烃源岩分布层段、主砂体带、正向构造背景区以及裂缝、异常高压及特殊岩类储层(碳酸盐岩、火成岩)发育区等优势相区,油气富集、高产,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研究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泥质烃源岩排油气门限、排油气量和排油气效率。在分别建立研究区源岩排烃门限判别标准图版、烃源岩品质评价图版和烃源岩排油气强度平面等值线图的基础上,计算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泥质烃源岩初次运移天然气和液态烃的门限分别为1500m和 2000m左右;初次运移油气量分别为 163. 9 × 108t和 10 672. 1× 1010m3;天然气和液态烃的平均排出效率分别介于 20%~ 82%和 10%~ 64%之间。初步预测出该区油资源量为 16. 4 ×108~24. 6 × 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 5336 × 108~ 10 672.1× 108m3,展示出盆地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类比法是国外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之一.因此.建立符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类比基础库与参数库是进行类比评价的基础,而类比刻度区的解剖是建立类比参数的重要手段,吐哈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聚煤盆地.而台北凹陷是我国煤成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地区,对台北凹陷刻度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油气成藏特征、资源量计算和重点地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台北凹陷煤成烃刻度区类比参数体系。利用该体系,可以对煤成烃盆地(凹陷)进行类比资源量计算.扩充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类比刻度区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在断陷盆地形成过程中,火山活动频繁,在地层中残存较多的喷出岩。喷出岩作为盆地地层中的特殊岩性,具有与天然地震、断层活动时空分布的同一性以及原位沉积、时间标定等一系列特性。根据喷出岩基本特性,提出了一种研究油气运移时期的新方法——喷出岩标定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喷出岩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相应地质历史过程中断层活动的地域和时间,结合烃源岩的成熟期,得到油气的有效运移断层;在假设该时期盆地沉积速率一定的基础上,研究断层附近喷出岩的埋深及期次,得到油气运移时间。该方法在喷出岩较发育的断陷盆地中可以广泛应用。利用该方法对深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的油气运移时期进行了研究,得到油气运移时段为距今21.1~23.37 Ma。  相似文献   

10.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已发现的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勘探前景广阔。为研究该区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运聚规律,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单井热演化史模拟、油气运聚模拟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在W1和W2井牛堡组三段下亚段底部识别出厚层的浊积砂体;②始新世末期,受高热流和高地温梯度双重作用的影响,牛堡组二段中亚段烃源岩开始生烃,并一直持续至今,烃源岩的成熟呈现出西早东晚的趋势,期间油气主要在蒋日阿错凹陷和江加错凹陷发生少量运移,并在凹陷内部的隆起带及周缘聚集;③渐新世早期,爬错凹陷发生大规模运移,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北和向南,并通过断层向上覆地层运移。由此推测,在盆地北部的逆冲推覆带中段和南部冲断隆起带中西段,以及江加错凹陷的东部和爬错凹陷的西部存在10处有利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为伦坡拉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法从盆地构造发育史和沉积演化特征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藏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条3井稠油的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分析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的形成条件,为盆地今后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结果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来自盆地东部的二叠系烃源岩;区域不整合面和逆冲断裂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早期及同期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晚期较弱的构造活动为油气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结论三塘湖盆地目前勘探的方向,一是衣盆地东部二叠系烃源岩沉积中心与条3井间的运移通道附近;二是在盆地南部与条3井北断层相当的逆冲(掩)断层下盘。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端中生界沉积环境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西端喀什凹陷地区地球物理和地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界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总体上西厚东薄,向东尖灭。侏罗系具有塔拉斯- 费尔干纳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和南天山、西昆仑山前坳陷两个沉积体系,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岩相差别。以这两个体系的烃源岩为基础,相应地发育两个体系的含油气系统。喀什凹陷中生界的油气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东部库车坳陷与西部阿富汗- 塔吉克盆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生代期间的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构造格局与富生烃凹陷分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生代左行走滑和早第三纪伸展作用共同控制了渤海海域早第三纪的构造格局,按凹陷和凸起的走向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坳陷,西部隆起,郯庐西坳陷和郯庐东坳陷,郯庐西坳陷油气生成量和油气资源量在渤海海域油气总生成量和总资源量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3个单元,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层,生油高峰在东营期末,早第三纪末期和晚第三纪一第四纪是两个油气运移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富生烃凹陷西侧的隆起上,郯庐断裂对渤中凹陷油气运移的主方向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渤海海域油气运移主方向的研究对当前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域构造格局与富生烃凹陷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生代左行走滑和早第三纪伸展作用共同控制了渤海海域早第三纪的构造格局。按凹陷和凸起的走向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坳陷、西部隆起、郯庐西坳陷和郯庐东坳陷。郯庐西坳陷油气生成量和油气资源量在渤海海域油气总生成量和总资源量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 3个单元。沙河街组三段是主力烃源层 ,生油高峰在东营期末。早第三纪末期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是两个油气运移期。油气主要分布在富生烃凹陷西侧的隆起上。郯庐断裂对渤中凹陷油气运移的主方向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渤海海域油气运移主方向的研究对当前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弋阳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以冷水坞组灰黑色泥岩为烃源岩,以Ⅱ型和Ⅰ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属 中等品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生、排、聚时期主要为晚白垩世至今,排烃区主要集中在鹰潭凹陷和贵溪凹 陷。预测资源量 0.8327x10~8-1.0899x10~8 t.储集体主要为冷水坞组下段、上段砂岩和周家店组下段砂岩,盖层主要为冷水 坞组中段泥岩和周家店组上段泥岩,特别是周家店组泥岩,可作区域盖层。油气运移以纵向为主,主要借助于断裂和裂 缝。鹰潭凹陷和贵溪凹陷是主要的生油凹陷,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塘湖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认为三塘湖盆地存在上、中、下三个含油气系统。中含油气系统单源多储多期成藏,复合含油,油气来自二叠系芦草沟组,具有印支运动早期和燕山运动晚期两个成关键时刻(以前者为主),马郎凹陷黑墩带、牛圈湖带和马中带所环绕的二叠系生烃中心为油气主要分布区,油气以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系统充注能力强,主要储集层为二叠系芦草沟组和侏罗系西山窑组,系统排聚效率高,资源密度大,是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上含油气系统油气来自三叠系小泉沟群,晚燕山运动期为成藏关键时刻,系统持续时间从中-晚三叠世到白垩纪末,保持时间从晚白垩世至今,油气主要分布于各湖凹陷三叠系统成熟生油岩范围之内,纵向上则集中于下侏罗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三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分析渤海湾盆地乐亭凹陷油气生成条件及成藏规律,对其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丰富而成熟的烃源岩,暗色泥岩分布范围广且具备生烃能力,沙三中、下段泥质岩以及沙一下段泥质岩均具有良好的封盖性;发育有下生上储、自生自储2种生储盖组合形式;存在有断块(鼻)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复合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油气以砂岩疏导层供油、断层供油和不整合面供油3种方式进行运移和聚集;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经历了隆升褶皱变动、断陷、沉降3个主要阶段。以源岩潜量指数(SPI)为参数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指出以侧向运移为主的自生自储式成油组合具备有利的成油条件,以垂向运移为主的下生上储式成油组合成藏条件次之。   相似文献   

19.
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面积仅410 km2、石油资源量1.1×108t的一个小凹陷,近期在该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的进展,发现吉祥油田。将吉木萨尔凹陷、吐哈盆地、三塘湖盆地的勘探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吉祥油田可能是吐哈盆地内吐鲁番油气富集带的向北延伸;吐哈盆地内鄯善油气富集带向北延伸可能会在木垒地区出现;卡拉麦里山边缘煤矿自燃现象,很可能是天然气苗显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三塘湖盆地、巴里坤盆地与吐哈盆地同处一个油气富集带上,应引起注意。据此,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出了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前陆盆地结构单元与油气成藏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藏研究中, 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等4个结构单元。为揭示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不同结构单元之间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等主要成藏要素的分析, 从前陆盆地系统各结构单元讨论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认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受控于盆地结构、油气成藏与盆地结构单元相响应。在前陆盆地系统结构单元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 综合分析不同结构单元成盆期前和成盆期沉积体系的成藏特征, 是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对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还必须重点考虑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