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伴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25%,多发斑块检出率44%,颅外血管狭窄率19.2%,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40.1%,治疗2周病情好转率66.7%,1a内脑梗死复发率27.7%,而单纯高血压组分别为10%、22%、6%、22%、76%和1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保守治疗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有TIA组.采用CSS和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结果 脑梗死前无TIA史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为332例(62%),有TIA组为94例(77%),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在无TIA组中为204例(38%),有TIA组为28例(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P=0.002).Ⅰ级预后脑梗死预先有TIA史88例(72%),无TIA史340例(63%),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脑梗死前发生的TIA可能对人脑产生缺血耐受作用,从而减轻随后严重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10—2017-09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58例),2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行急救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率为58例(58.0%),对照组为33例(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14)。研究组患者急诊室诊治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0.5)分和(6.9±0.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11)。结论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可提升溶栓率和治疗效果,且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汤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6—2015-0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2组均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凝血,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结合康复训练。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巴氯芬片,研究组加服加减血府逐瘀汤及中药熏蒸,2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肌张力恢复疗效,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45.24%,对照组为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374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为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0.05)。2组治疗后4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4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研究组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3,P=0.236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肌张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158脑梗死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选6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以及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IMT、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脑梗死伴HHcy组、脑梗死伴非“H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亚组血清Hcy水平、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组血清Hcy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方法 选取105例出血量为30~8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科治疗组(n=50)和小孔钻颅术组(n=5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发生的并发症和治疗6个月内死亡率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小孔钻颅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0,P=0.000);小孔钻颅术组疗效优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27.500.P=0.003):小孔钻颅术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5,P=0.003);治疗后6个月内科治疗组和小孔钻颅术组死亡率分别为44.0%和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45).结论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出血量为30~80 mL的高血压脑出出较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4入住我院的1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分为研究组89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差异,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0.90%,对照组为6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取同期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技术监测高血压及对照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及回声强度,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软斑28例(60.87%),硬斑8例(17.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右侧IMT,斑块大小及回声强度分别为(1.15±0.12)mm、(1.17±0.11)mm、(19.25±2.36)mm2、(4.27±1.0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控制脑梗死发生率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14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根据患者是否有脑梗死病史,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其中梗死组患者65例,非梗死组患者83例。利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位置及大小、管腔狭窄程度和回声强度。结果梗死组患者27例IMT增厚,33例斑块形成,其IMT增厚、斑块形成的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8,P0.001);梗死组患者IMT厚度、斑块大小以及回声强度均明显大于非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3、32.826、12.639;均P0.001);梗死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的有29例,非梗死组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的有18例,梗死组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比非梗死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03)。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性质与发生脑梗死密切相关,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行颈部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扫查,及时了解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预防以及诊治脑梗死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共9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7 h内(38例)和发病7 h后(52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糖升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P=0.000)、CSS评分(P=0.000)和GCS评分(P=0.000)低于,BI评分高于(P=0.000)术前;发病7 h内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P=0.000)、CSS评分(P=0.000)和GCS评分(P=0.000)低于,BI评分高于(P=0.000)发病7 h后治疗组。发病7 h内治疗组患者术后血糖升高[21.05%(8/38)对51.92%(27/52);χ~2=8.804,P=0.003]、肺部感染[15.79%(6/38)对46.15%(24/52);χ~2=9.109,P=0.003]、泌尿系统感染[5.26%(2/38)对44.23%(23/52);χ~2=16.618,P=0.000]、消化道出血[10.53%(4/38)对28.85%(15/52);χ~2=4.424,P=0.035]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3.16%(5/38)对38.46%(20/52);χ~2=7.007,P=0.008]均低于发病7 h后治疗组。结论超早期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夏回、汉族脑梗死患者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的R219K多态性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266例,其中汉族患者185例(汉族脑梗死组)和回族患者81例(回族脑梗死组)。入院后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用PCR-RFLP方法测定R219K多态性,统计学方法分析酶切结果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回、汉族脑梗死组ABCA1基因R219K基因型(RR、RK、KK)及等位基因频率(R、K)分别为28.4%、60.5%、11.1%,58.6%、41.4%;28.1%、46.5%、25.4%,51.4%、48.6%;汉族脑梗死组与回族脑梗死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008,P=0.31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7,P=0.022),与RK型比较,回族脑梗死组KK基因型较汉族脑梗死组低(χ2=7.657,P=0.006),将两组进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亚组分析后,仅回族男性、高血压患者KK基因型较汉族脑梗死组低(χ2=6.725~7.127,P=0.008~0.010);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08—2016-01我院收治的76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8)与研究组(n=38)。对照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对比2组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2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8.13±4.61)min、住院时间(14.12±3.91)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舒张压、收缩压、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舒张压(83.62±7.03)mmHg及收缩压(121.26±10.56)mmHg、NIHSS评分(18.01±6.5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手术及康复时间,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1-06—2015-11我院接收的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27)与对照组(n=27)。对照组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2组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管狭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0%,对照组为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血管狭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且住院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和颅骨钻孔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实施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骨钻孔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颅骨钻孔术组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59.68%(χ2=17.551,P0.05);颅骨钻孔术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35.5%(22/62),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6,P0.05)。颅骨钻孔术组预后好转率87.10%(5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70.97%(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急救疗效。方法对2014-05—2016-05收治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52例(传统内科治疗)和研究组53例(微创清除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病死率及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2.26%,高于对照组46.15%,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67%vs 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低于对照组,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研究组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72h后病死率及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实施急诊救治,确切疗效,可明显提高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的作用。方法收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均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χ~2=5.887,P=0.01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2±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8)分(t=4.564,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对再梗死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运用低分子肝素(苏可诺)治疗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的逆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苏可诺)5000Acaiu,皮下注射,q12 h×10 d。两组分别给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比较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显效率56.67%和总有效率80.00%明显优于对照组30.00%和50.00%(χ2 = 4.34,P < 0.05 和χ2 =5.94,P <0.05),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而纤维蛋白原降低(P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88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分别为72.73%和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乳酸和血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亚低温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神经细胞受损,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神经内科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并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把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设为观察组,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组年龄(t=2.089,P=0.04)、是否患有高血压(χ2=3.919,P=0.048)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hs-CRP、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Lp-PLA2水平升高是脑梗死伴脑白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控制患者血压和体内Lp-PLA2水平减少脑梗死伴LA的发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