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建设市场经济和兑现入世承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双重挑战,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就给行政法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行政法学科关怀的重心不能仅停留在司法审查层面,还应关注监管政策形成实质层面的问题;行政组织法的讨论也不能仅限于传统行政部门,还应对政府监管机构这一特殊行政组织做出回应;行政行为理论应更加重视经济激励型的监管形式;而行政程序理论则面临着从强调“形式合法性”向重视“实质合法性”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陆有青年学者敏锐提出并且强烈呼吁行政法学者应当关注真实世界的行政法研究,以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回应真实世界的真问题[1]。这一想法一经提出即得到行政法学界的积极响应和切实践履,反映了我国大陆行政法学发展范式的重大突破和现实转换,令人深感欣慰。但我们不能因此偏废行政法学经典,而应当与时俱进地关注行政法学经典,将关注行政法学经典与关注真实世界的真问题同等对待。行政法学经典是古今中外知名学者对行政法学的理论问题、制度问题、实践问题所发表的真知灼见,是经受住历史检验和时间洗礼所流传下来的被公认的名篇佳作,虽历久而弥新。行政法学经典对于行政法学知识的传播、行政法学理论的创新、行政法治理念的塑造、行政法治实践的超越等具有示范效应和指导作用。最近,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学贤教授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法学名著导读》①一书很好地回应了这种价值认知。据笔者陋见,该书堪称目前中国大陆行政法学界关注行政法学经典的第一本具有导读性质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可接受性或者可接受性原则是法学或行政法学一个重要的内容,我国是近些年来随行政法治的进步才开始关注行政法的可接受性,尤其是行政程序法的酝酿制定过程中,行政行为或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更是受到普遍认同。实现行政决定可接受性的前提是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实现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是最能接近实质合理性的。应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正义理念的树立、合意观念的提倡、程序交涉的实现、行政解释的运用、说明理由的讨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行政法学着重探求行政管理的法制化,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后,逐步建构起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为主线的行政法学总论体系,晚近则发展出以行政法的解释和适用为主要取向、以实定法律秩序为出发点、以法律方法为核心要素的行政法释义学。今后,应以宪法为依归,探求行政任务取向下的行政法学总论体系改革。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中,应着力探讨效能原则;应超越行政主体范式,建构行政组织法研究中的"任务-组织"范式;应推进行政任务导向下的行政行为形式改革,关注非型式化行为,关注如何选择与实现行政任务相匹配的行政行为形式;应推进行政任务导向下的行政程序法改革,以及行政程序的简化。未来可通过深化行政法分论研究,推进行政法总论与分论的相互学习,提升中国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行政裁量”首先是在行政法学中发展出的一个概念,是行政法希望加以约束的对象.在“行政国家”生成的过程中,行政裁量行为迅速增长,从而使行政法逐渐成了政府有效行使裁量权力的障碍.于是,公共行政学开始取代行政法学而承担起了行政裁量的研究任务,并对其作出了更加积极的理论确认.由于行政裁量问题在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引入,逻辑性地突出了“责任”的主题,学者们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政治—行政”二分的叙事原则逐渐被“事实—价值”二分的研究取向所取代,从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的进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共行政研究对行政裁量的关注中,发展出了一条不同于行政法学的思路,那就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行政裁量权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2021年,行政法学界围绕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法典化、应急法治、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数字法治政府、个人信息保护、部门行政法等领域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既促进了理论创新,也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学术智慧。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控权理念和保障权益、坚持立足国情与域外借鉴相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等四方面的特征。未来行政法学界应当持续推动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建设,加强和优化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法典化、行政组织法和涉外行政法、数字法治政府等相关行政法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不应当仅限于行政裁量权领域,而应当扩大到程序性违法领域。变更判决适用的行为种类不应仅限于行政处罚与有关款额的确定确有错误时,而应当扩展到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领域。从理论上来看,行政强制领域也应当被纳入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之内。“明显不当”从实质意义上来说是对“违法”的侧面反映,“明显不当”的判断标准可以从是否违反行政惯例,是否背离立法目的与立法精神层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存在、运用和行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一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且是其首要原则.本文主要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以及适用范围方面对行政行政合法性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部门划分和行政法学体系分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与程序不分一直被行政法学界视为行政法部门有别于刑事、民事法律部门的一大特点。其实,这不仅不是什么特点,确切地说应当是一个弊端,是“诸法合体”的残余,是不分国情、不分法律和学术背景照搬西方行政法部门划分和学科分类体系的表现。行政法学界应当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借鉴刑事、民事法律部门划分和学科分类的成功经验,结合行政法部门的自身特点,把整个行政法部门划分为行政实体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三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学的研究核心是行政权力,行政法学领域基础概念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也避不开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的法律属性决定了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也必然同属法律关系范畴.因此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关系应变更为:行政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前身,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继续调整行政关系的结果,是一种"法律关系"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消法能否适用于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采取折衷说既正视高等教育消费的时代特点,同时固守了教育公益性的本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等教育消费成为生活消费,高校从单一的教育管理者身份向兼具教育服务者的双重身份转变,频繁发生的高校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事件需要消法对高校与学生纠纷的适用。法学界对"经营者"的重新认识与首例高等教育消费案的审判结果使消法适用于大学生成为可能。消法的适用首先应遵守教育规律、尊重高校学术自治权,且不能替代行政诉讼法。大学生是有限的消费者,应突出其安全权、财产权、隐私权、知悉权、求偿权和诉讼权六大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12.
管制性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其中计划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在规划的制定、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正是公共服务理念的体现.只有将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纳入法律程序,使其内容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色相适应,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总体方向的指引.另外,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计划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蝌法律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协商执法既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的要求,也是行政主体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状况的需要,在行政执法中引入协商机制具有民主正当性,并且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彰显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营造和谐的执法秩序。为使执法协商机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必须构建完善的行政执法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渔政管理行为是渔政部门履行渔业公共管理职责的手段和措施,其合法性、恰当性、适时性关系着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着渔政管理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基于行政法学的行政行为理论,阐述渔政管理行为的概念,分析对管理相对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渔政管理行为,即渔业行政立法、渔政管理收费与补贴、渔业用地(水)和设施的征收与征用、渔业行政调解与裁决、渔业行政指导与技术推广、渔政奖励和宣传教育、渔业行政确认、渔业行政许可和处罚以及渔业行政赔偿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对当下中国的行政诉讼法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它将行政诉讼的目的定位为解决纠纷,淡化了行政诉讼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妨碍了行政诉讼独特的宪政功能的发挥,并导致了行政法规则在诉讼中的模糊化,使行政诉讼所承担的对行政法的告示、指引、预测、教育等作用无从发挥,行政违法的责任也随之淡化。而学界肯定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由如行政裁量权的存在、中国无讼厌讼传统、外国存在相关制度等,均无法成立。由此,中国在当下不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合同当事人平等基础上的契约自由是私法合同的一个原则。在不平等当事人之间的行政合同同样应该贯彻契约自由原则。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在行政合同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能的合同,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因此,行政合同中的契约自由是保障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有限的契约自由。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和行政责任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现象,可以而且应该对它作道德的批判和道德的调控.它是一种在合法条件下的不公正行政,其道德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调控和选择上的错位和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行政垄断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因而对行政垄断的道德调控是法律调控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商业贿赂是近年来“曝光率”较高的一个名词,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危害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廉政建设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商业贿赂既触犯了刑事法律,也触犯了行政法律以及民事法律,但是,首当其冲的则是商事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商事贿赂的主体不仅要从刑事、行政、民事方面进行制裁,更重要的是要从商事方面对其进行制裁,要求其承担商事责任,而不能以民事责任代替商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行政诉讼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种模式无法解决抽象行政行为致公益受损进行保护的问题。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现实需要出发,重点探讨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法在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同时,还规定了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允许原告撤诉,为法院进行协调活动留下一定的空间.依法探索行政案件处理新机制,建立行政案件协调制度,已经提上了行政诉讼改革的议事日程.我国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了建立行政诉讼有限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域外的理论与制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我们需要从行政审判的现实出发,了解行政案件协调的现状,借鉴域外的理论与具体制度,建构我国行政案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