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国内2个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病毒灭活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为中心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的损失量、血浆总蛋白的回收率、凝血因子FⅧ的回收率、纤维蛋白原的回收率进行检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浆损失量:A厂为(10.4±3.5)ml,B厂为(13.2±2.4)rrd,经t检验,t=-2.971、P=-0.06〉0.05。血浆总蛋白回收率:A厂为(91.3±2.9)%。B厂为(91.9±3.6)%,2个厂家经t检验,t=-o.573、P=0.570〉0.05。凝血因子FⅧ总量回收率:A厂为(72.9±5.9)%,B厂为(80.6±8.9)%,2个厂家经t检验,t=1.790、P=0.104〉o.05。纤维蛋白原回收率:A厂为(54.3±7.1)%,B厂为(72.0±10.6)%,经t检验,t=-3.040、P=0.07〉0.05。结论经2个厂家的一次性病毒灭活过滤器灭活过滤的血浆。上述各招标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灭活过滤后血浆的容量及血浆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血钾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三甲基氯化锡(TMT)职业接触者血钾含量水平。方法对广东省两家使用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及对186名作业工人的尿锡和血清钾进行分析,并与154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结果生产原料中均检出TMT;接触组尿锡异常率为2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5%(P〈0.01),接触组血钾异常率为3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P〈0.01);尿锡与血钾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r=-0.21,P〈0.01),但相关性不密切。结论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可出现低血钾,血钾可作为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作业人员TMT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收集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2组使用甘露醇1周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本地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探索现代职业卫生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有毒、有害因素的扩散,降低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对本市81家乡镇企业、2616名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调查。结果 (1)卫生防护设施合格率为6.2%。(2)作业工人体检率为9.0%。(3)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为16.3%。(4)作业工人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为7.4%。对策 (1)加强乡镇企业管理。(2)采用技术革新。(3)健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4)加强监督检查。(5)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含水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收取2年以内及2年以上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真皮组织,取正常皮肤真皮作为对照,测量其含水量,用Elisa法检测透明质酸含量,求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皮肤含水量69.59%,2年以内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为69.88%,2年以上为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在正常皮肤中不能测出,在2年内瘢痕中的含量为1.70±0.54μg/ml,2年以上为3.36±0.08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之间无相关关系(γ=0.27,P〉0.05)。结论:随着瘢痕形成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瘢痕成熟有关,含水量在正常皮肤、2年以内及2年以上瘢痕间相似,透明质酸量的变化没有相应地导致含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无需事先消化测定牛奶稀释样中的铝的炉内直接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方法样品经水稀释后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52mg/kg,样品测定的精密度小于1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13.4%和116.1%。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采用分步干燥和延长干燥时间,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设置分别为16500C和2200℃,采用0.015mgMg(N03)2,0.05mgNH482P04,0.005mgPd(NO3)2混合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采用炉内直接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牛奶中的铝,基体不干扰测定结果。结论建立的直接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可以测定牛奶样品中铝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令将我院1989年正月~1990年3月两年间住院病人白内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复明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2年来眼科住院病人共1293例,其中白内障为296例,共342只眼,占同期住院病人22.9%。其中男122例,女174例,农民229例,工人8例,干部7例,学生30例,学龄前儿童22例;老年性白内障2豆7例(7}3%)259服补伤性白内障64例(21.6%)64眼,先天性白内障7例(2.3%)11眼,并支性白内障8例(2.7%)8眼。1·2视力记录方法根据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准分类,将术后矫正视力分为)0.3(脱残);0.05~0·2(低视力);<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听觉P50感觉门特点。方法应用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5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51名正常人进行听觉P50检测。结果①难治性抑郁症组S2-P50波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9μV vs 1.66μV,P〈0.01);②难治性抑郁症组P50抑制明显减弱,S2/S1比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85.74%vs45.15%,P〈0.01);③难治性抑郁症组S1-S2和100(1-S2/S1)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0.77vs2.74和14.26vs54.85,均P〈0.01)。④感觉门P50的三种表达式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难治性抑郁症的感觉门同样也存在异常,表现为抑制不足,能通过听觉P50进行定量检测。S2/S1、S1-S2和100(1-S2/S1)三种表达式的结合有可能是特定的脑电生物学指标;感觉门P50缺陷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状态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长状况,观察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间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未过滤及过滤添加剂红细胞后的输血状况。结果 过滤后的添加剂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96.83%,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过滤的添加荆红细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较应用前24.8%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性质功能影响极少且能有效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三县(区)烟草及酒精制品使用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为制定烟草及酒精制品使用控制策略,尤其是健康促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中国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云南三个县(区)数据,对1223名18~69岁当地居民吸烟、饮酒现况进行描述,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1)吸烟及饮酒情况:总吸烟率37.6%,男性(77.6%)高于女性(1.5%)(P=0.00);总饮酒率46.4%,男性(72.4%)高于女性(23.3%)(P=0.00);(2)烟酒共用情况:烟酒共用率28.8%,男性为59.7%,女性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吸烟人群中,饮酒率为76.5%,高于不吸烟人群(28.3%)(P=0.000),饮酒人群中,吸烟率为62.0%,高于不饮酒人群(16.5%)(P=0.00,OR=8.254);(3)相关性分析:r=0.468,P=0.000,吸烟与饮酒存在相关性。结论吸烟与饮酒行为常呈现伴随现象,在烟酒控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AT—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使用3年后的基本性能。方法选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几种指标,对该仪器性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各指标线性试验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CV小于5%,携带污染率PT为-1.2%,aPTT为0.32%。结论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仍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及较强的抗生物性干扰物质的功能,能够应用于临床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性生活史的妇女宫颈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依原体(Ct)感染情况。方法:临床上有反复性阴道炎治疗效果差,反复性下腹疼痛,有死胎或死产、可疑生殖道感染2595例为对象。按不同年龄分为四组,所有患者均做Uu、Mh、Ct检查,对他们进行宫颈内取材,采用病原体培养和免疫层析法。结果:三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Uu)25.78%,fMh)6.86%,(Ct)12.91%。单一感染的总患病率为(1182/2595)45.55%,发病率顺位为Uu〉Ct〉Mh。混合性感染患病率为(Uu+Mh)6.9%。(Uu+Ct)1.85%,(Mh+Ct)0.89%,(Uu+Mh+Ct)0.77%,混合性感染总患病率为(270/2595)10.40%有明显上升趋势。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452/2595)55.95%。患病年龄分布:20—40岁明显高于40—50岁(p〈0.05)。职业分布:服务业、无职业患病率明显高于干部、职员、工人、农民的患病率(p〈0.05)。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明显高于大专以上文化,(p〈0.05)。性生活史:有不洁性生活史患病率明显高于无不洁性生活史患病率(p〈0.05)。结论:其主要原因:(1)三种病原体感染与他们配偶有关;(2)与他们从事的行业有关:(3)与文化水平有关;(4)与年龄小性生活活跃有关。因此在妇产科门诊中对Uu、Mh、Ct感染,特别对混合性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对人肺癌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MTT试验,^3H-TdR掺入试验、流式细胞仪观察L78、PG、SCL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增殖率、亚G1峰的百分率,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TCS对上述三种细胞株的LDP分别为16.1%、26.9%、29.1%。50、100μmol/L TCS对靶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种细胞株的亚G1峰的百分率分别为L78,(34.2±1.8)%,(47.3±2.9)%,空白对照组(6.8±1.7)%(P〈0.01);PG,(37.3±2.8)%,(57.3±3.5)%,空白对照组(8.2±1.5)%(P〈0.01);SCL,(36.4±2.3)%,(47.6±4.5)%,空白对照组(11.1±2.1)%(P〈0.01)。结论提示TCS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促进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内科患者130例,眼科门诊患者52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2例中视力正常达1.0为78例(42.9%),视力0.7-0.9,54例(29.7%),视力03-0.6,39例(21.4%),视力0.2以下为11例(6.0%)双眼178例(978%),单眼4例(2.2%)。性别年龄与病程:男性103例(56.6%),女性79例(43.4%),男女之比1.3:1,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其中<40岁68例(37.4%),>40岁114例(62.6%)病程长短<10年138例,>10年44例,国内报导病程5年以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早期清创治疗严重眼表热烧伤的效果。方法:26例(30只眼)重度眼表热烧伤的的患者入院后第24h内即眼表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术后综合使用药物控制感染和炎症,促进愈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26例(30只眼)无1例角膜穿孔。Ⅲ度烧伤者视力大于0.1者的占100%,大于0.3者占60%。Ⅳ度烧伤者视力小于0.1者占45.1%,0.1-0.3者占44.4%,大于0.3者占10.5%。脸球粘连14例(16只眼),Ⅲ度1只眼,Ⅳ度15只眼,粘连发生率为53.3%,其中广泛粘连(〉1/2结膜囊)发生率15.1%,部分粘连(1/2-1/4结膜囊)17.9%,局部粘连(〈1/4结膜囊〉20.3%)。结论:羊膜移植联合早期清创治疗严重眼表热烧伤,可以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可作为重建眼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86-1586,1646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结果200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1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74.24/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89%。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是乙肝(105.2/10万)、肺结核(89.86/10万)、痢疾(37.16/10万)、淋病(13.38/10万)、丙肝(9.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3.05%。死亡报告总数39例,死亡报告率为0.76/10万,病死率0.28%。病死率居前三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9.06%)、肺结核涂阳者(0.31%)。病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79%。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65倍。30~40岁组发病数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为多。结论 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法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法测定 HbA1c,评价该方法学的精密度、抗干扰性、回收率、准确性以及标本前处理(抗凝、保存、离心)对结果的影响,分析与高效液相法(HPLC)相关性及偏倚程度。结果酶法批内高、中、低值变异系数(CV)为1.04%、1.26%、1.37%,批间为1.83%、2.24%、2.64%,与 HPLC 法呈线性相关(r =0.996,P <0.01);HbA1c 靶值浓度为5.20%、6.40%、7.60%、8.80%、10.00%、11.20%,其回收率分别为100.15%、98.91%、98.84%、98.20%、103.62%、99.82%;当葡萄糖小于15.50 mmol/L、尿酸小于516.00μmol/L、胆红素小于217.00μmol/L、三酰甘油小于10.20 mmol/L、尿素小于11.50 mmol/L、清蛋白小于50 g/L、球蛋白小于50 g/L 时,对结果无明显干扰。肝素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标本 HbA1c 结果在-20~20℃保存3 d 无明显改变(P >0.05);标本500、1000 r/min(R=15 cm)离心不同时间(1、2、5、10 min)以及2000 r/min 离心1 min,其检测结果与3000 r/min 离心5 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酶法测定 HbA1c 其精密度、抗干扰性、准确性、线性范围均符合临床要求,与常规方法相比其相关性良好且偏差较小,可完全满足临床对 HbA1c 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脏损害的特点 (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肝损害中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情况及有关资料,总结其肝损害特点。方法对194例明确诊断的原发干燥综合征的肝损害进行分析。结果194例符合FOX分类标准的干燥综合征直接造成的肝损害共52例(26.8%),其中各项指标异常比例:谷草转氨酶(AST)33例(63.5%),谷丙转氨酶(ALT)26例(50.0%),碱性磷酸酶(ALP)35例(673%),γ-谷氨酰转肽酶(GGT)27例(51.9%),总胆红素(TBIL)18例(34.6%),直接胆红素(DBIL)23例(44.2%)。52例中行肝脏活检4例,病理结果:2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脂肪肝,1例不除外病毒性肝炎。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直接肝损害率26.8%,其中既有胆管炎的表现,也有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者。首发症状表现不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急性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79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当中男618例(57.2%),女461例(42.8%);中毒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26.21%),男女比值为:1.34:1(P〈0.05);职业因素分布中工人比例最高(31.0%);最常见的中毒类型是酒精中毒(48.9%),再次是治疗药物中毒(17.2%),第三是有毒气体中毒(9.5%),最后是农药中毒(6.6%);一年中发病高峰月份是三月,六月,十二月。结论工人、农民、无业人员和学生是主要的中毒职业分布,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公众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的使用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远期临床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近来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研究提示,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并不足以预防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目的:于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和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s)治疗的冠状动脉病患者中评估氯吡格雷使用与患者远期结果的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于连续患者中进行观察性研究。患者于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在杜克心脏治疗中心(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累姆市的三级治疗中心)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于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直至2006年9月7日。研究人群包括4666例最初接受BMS(n=3165)或DES(n=15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随访6和12个月没有事件(没有死亡、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界标分析(landmark analysis)。在这些时间点上根据支架类型以及自我报告之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DES使用氯吡格雷组、DES不用氯吡格雷组、BMS使用氯吡格雷组以及BMS不用氯吡格雷组。主要观测指标:随访24个月时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之复合终点。结果:在6个月时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637例使用、579例未使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是随访24个月校正死亡率较低(使用2.0%比未使用5.3%;差异,-3.3%;95%CI,-6.3%至-0.3%;P=0.03)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3.1%比7.2%;差异,-4.1%;95%CI,-7.6%至-0.6%;P=0.02)的显著预测指标。然而,在BMS组患者中(417例使用、1976例未用氯吡格雷),死亡(3.7%比4.5%;差异,-0.7%;95%CI,-2.9%至1.4%;P=0.50)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5.5%比6.0%;差异,-0.5%;95%CI,-3.2%至2.2%;P:0.70)没有差异。在12个月随访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252例使用、276例未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依然可以预测24个月死亡(0%比3.5%;差异,-3.5%;95%CI,-5.9%至-1.1%;P=0.004)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0%比4.5%;差异,-4.5%;95%CI,-7.1%至-1.9%;P〈0.001)较低。然而,在BMS组患者中(346例使用、1644例未用氯吡格雷),在死亡(3.3%比2.7%;差异,0.6%;95%CI,1.5%至2.8%;P=0.57)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4.7%比3.6%;差异,1.0%;95%CI,-1.6%至3.6%;P=0.44)发生方面,依然没有差异。结论:在接受DES治疗的患者中,延长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使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然而,使用氯吡格雷的适宜期限只能通过大型临床随机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