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广西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黄皮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5.31%)、石竹烯氧化物(14.86%)、β-红没药烯(8.95%)、斯巴醇(8.88%)、柏木-8(15)-烯-9-醇(7.54%)、α-法呢烯(6.51%)等,并鉴定出12种文献未见报道的组分.结论:广西黄皮叶挥发油中含倍半萜醇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多种化学成分,本试验为广西黄皮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浙江产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作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4%.主要成分为IH-苯并环庚烯(22.70%)、水芹烯(17.77%)、β-花柏烯(15.94%),还含有一定量的β-榄香烯(2.99%)和β-法尼烯(1.75%).结论 浙江产异叶茴芹叶可作为提取榄香烯和法尼烯的原料药材.  相似文献   

3.
GC-MS分析新疆芜菁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疆芜菁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芜菁子中的挥发油,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了2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8%以上.主要组分为异硫氰酸-3-丁烯酯(22.98%)、3-甲基-3-丁烯腈(21.29%)、5-甲硫基戊腈(10.07%)、2,3-二甲基-2-丁烯二酸(9.82%)、异硫氰酸丁酯(9.39%)、异硫氰酸烯丙酯(8.19%).结论 所提取的挥发油中含有异硫氰酸酯、羧酸、羧酸酯、腈类、少量醛和萜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狭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 Chang)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42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8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5·77%。结论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两者分别占总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 %和67.93 %。(1S)-β-蒎烯(1·67%)、3-蒈烯(1·05%)、柠檬烯(1·22%)和1S-endo-醋酸冰片酯(1·68%)为单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 )-β-榄香烯(6·78%)、苜蓿烯(1·54%)、α-石竹烯(2·64%)、异大香叶烯D (1·67%)、桉烷-4 (14),11-二烯(2·36%)、α-芹子烯(2·42%)、δ-杜松烯(1·55%)、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醇(1·03%)、(±)-榄香烯(5·18)、(-)-匙叶桉油烯醇(1·40%)、愈创醇(3·81%)、去羟基异菖蒲烯二醇(1·06%)、γ-桉醇(1·05%)、α-桉醇(7·97%)、异愈创木醇(3·09%)和胡萝卜醇(2·30%)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总挥发油中,反式肉桂酸异丙酯占11·3%,为所有化合物中含量最高者。  相似文献   

5.
兴安白芷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的干燥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祁白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兴安白芷挥发油中检出244个色谱峰,鉴定了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13%。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醇(tetradecanol,19.43%)、α-柠檬烯(α-limonene,15.25%)、3-蒈烯(3-carene,10.94%)、正十二烷醇(1-dodecanol,5.74%)和1R-α-蒎烯(1R-α-pinene,3.85%)。结论:兴安白芷和祁白芷共有成分有38个,占兴安白芷挥发油总量的34.54%,其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类成分的数目和含量要远远低于祁白芷。  相似文献   

6.
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Boiss.)根茎和根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共检出217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10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30%。结论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41·30%和32·65%。这与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和67·93%不同。(1R)-α-蒎烯(3·98 %)、桧烯(2·51 %)、(1S)-β-蒎烯(5·78 %)、m-月桂烯(4·05 %)、柠檬烯(3·55 %)、3,7-二甲基-1,3,7-庚三烯(3·98 %)、γ-萜品烯(8·70 %)、茴香醚(1·78 %)和(1S)-桥环醋酸冰片酯(2·62 %)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 )-β-榄香烯(1·17 %)、异愈创木烯(1·40 %)、( )-β-没药烯(1·21 %)、(±)-榄香醇(1·42 %)、愈创木醇(1·14 %)、去羟基异菖蒲二醇(1·13 %)、( -)-土青木香烯(1·99 %)、异愈创木醇(9·48 %)、γ-桉醇(1·77 %)、愈创木-1(10)-烯-11-醇(1·12 %)和α-没药醇(5·35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四川川西高原产大花红景天的根和根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石油醚回流提取法提取大花红景天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结果 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共检出9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7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0.6%,含量>5%的化学成分为香叶醇(27.77%)、2-甲基-3-丁烯基-2-醇(9.70%)、正辛醇(8.50%);从石油醚回流提取法提取物中,共检出34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1.9%,含量>5%的化学成分为环二十四烷(26.28%)、1-十九烯(13.91%)、亚油酸(10.30%).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对川西高原产大花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程松  潘英妮  孙琦  刘晓秋 《中国药房》2014,(27):2556-2558
目的:研究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琥珀挥发油中49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38%,主要成分有(-)-斯巴醇(16.635%)、氧化石竹烯(12.927%)、α-咕巴烯(7.858%)、马兜铃烯环氧化物(5.819%)、β-榄香烯(5.710%)、l-石柱烯(4.203%)、氧化蛇麻烯Ⅱ(3.792%)等。结论:该试验首次分析了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琥珀的进一步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白术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从而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共分辨出了3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9个组分,占白术挥发油总量的95.9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和3,7(11)-蛇床二烯等,它们占总挥发油的70.07%,而其他26个组分只占25.86%。结论 结合使用CRM解析重叠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白术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超临界CO(2SFE-CO2)萃取的细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FE-CO2法从细叶桉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细叶桉叶挥发油中共提取、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8.13%。其挥发性组分主要是桉油精(33.99%)、冰片(8.88%)、α-蒎烯(5.39%)、石竹烯(4.51%)、(+)-4-蒈烯(4.19%)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细叶桉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土荆芥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土荆芥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得到13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α-松油烯(15.74%)、对-聚伞花素(54.26%)、驱蛔素(16.92%)等,属对-薄荷烷型单萜类化合物。结论土荆芥挥发油中最主要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国沉香的挥发油成分,并测试其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国沉香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采用NIST05和WILEY275L数据库匹配,以及将质谱图与文献数据进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挥发油抗菌活性。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显示强活性。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其中30个化合物得到鉴定,占挥发油总量的59.80%。26个化合物被鉴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4.26%。β-沉香呋喃(8.96%),枯苏醇(7.82%),(-)-jinkoh-eremol(5.04%),沉香螺旋醇(4.53%),白木香呋喃酸(4.09%)为主要的倍半萜。4个降倍半萜和其他一些倍半萜,如10-表-γ-桉叶油醇,α-沉香呋喃,epi-ligulyl oxide等为首次从中国沉香中检出。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沉香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油工艺及其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红  王磊 《中国药房》2010,(47):4441-444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并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的参数,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并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6MPa,萃取时间120min。迷迭香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99%。迷迭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8-桉叶素(27.23%)、α-蒎烯(19.43%)、樟脑(14.26%)、莰烯(11.52%)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浙江产迷迭香与西班牙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吸入不同浓度薰衣草精油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家霞  刘云峰  李光武  傅佳 《安徽医药》2011,15(11):1418-1421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浓度薰衣草精油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嗅觉检查采用改良康涅狄格州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CRC)的方法检测嗅觉正常167例和嗅觉缺失30例。嗅觉正常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吸入薰衣草精油浓度为100%、1%、1‰、蒸馏水和嗅觉缺失组吸入1%薰衣草精油后均采用24 h动态血压仪观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并测定实验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指标。结果 (1)100%薰衣草精油组吸入后15 min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5),作用持续2 h;1%薰衣草精油组吸入后15 min MAP下降(P<0.05),作用持续5 h;1‰薰衣草精油组吸入30 min后MAP下降(P<0.05),作用持续30 min。蒸馏水组血压没有明显变化(P>0.05)。四组实验前后心率均没有显著变化;(2)1%薰衣草精油组吸入1%薰衣草精油后血浆PRA、AngI、AngⅡ、ALD和NE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I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嗅觉缺失组吸入1%薰衣草精油和蒸馏水组吸入蒸馏水后血浆PRA、AngI、AngⅡ、ALD和NE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吸入3种不同浓度薰衣草精油均能降低高血压患者MAP,其中1%薰衣草精油组血压降低较明显,作用时间久,且对心率均没有影响。其作用机制是薰衣草精油通过嗅觉通路降低血浆PRA、AngⅡ、ALD和NE的浓度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香薷籽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江香薷籽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检出2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0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荆芥酚(57.01%)、百里香酚(30.72%)、乙酸百里酚(2.56%)、乙酸香荆芥酚(2.14%)、α-石竹烯(1.62%)。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江香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江香薷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影响,为布洛芬寻找天然透皮促渗剂及制备布洛芬的外用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鼠皮为透皮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和经皮渗透试验,考察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无没药挥发油与含1%,2%,3%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体外透皮吸收12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2705±0.06982),(0.31504±0.03224),(0.23050±0.03l14),(0.18134±0.05370)nag·cm^-2和透皮吸收速率Jss分别为(0.0314±0.0057),(0.0208±0.0028),(0.0172±0.0016),(0.0139±0.0034)mg·(cm。·h)^-1。结论:没药挥发油对布洛芬未表现出促透作用,甚至抑制布洛芬的体外透皮吸收,且抑制作用随着没药挥发油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分析黑种草籽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方法测定挥发油的成分,质谱图用NIST图谱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结果得到了29个定性结果,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有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38.01%,松烯(sabinene)11.23%,4-(1-异丙基)-苯甲醛(4-methylethyl-benzaldehyde)7.67%,5-异丙基-2-甲基-1,4苯醌(5-isopropyl-2-methyl-1,4-benzoquin)7.02%,乙酸龙脑酯(bomylacetate)5.27%,樟脑(camphor)4.98%,冰片(bornol)3.13%,左旋薄荷酮(L-menthone)2.25%。结论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的纯度高。  相似文献   

18.
张兰胜  董光平  刘光明 《中国药房》2010,(23):2153-2155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菖蒲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云南产菖蒲中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51%;四川产菖蒲中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96%;两产地菖蒲挥发油中含有31种相同成分。云南产菖蒲中含量最高的是β-细辛醚(13.46%),四川产菖蒲中含量最高的是α-细辛醚(10.0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菖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金银花鲜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大毛花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析鉴定出不在此列(王古)(王巴)烯芳樟醇等47种化合物,占全部挥发油总含量的92.70%。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杨先国  彭学著  钟湘云 《中南药学》2014,(11):1139-1141
目的对比湖南引种温莪术与浙江产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浙江、湖南产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湖南引种温莪术与浙江产温莪术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3.4%(m L·g-1)、3.1%(m L·g-1),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质量标准;浙江温莪术中共分离得到33个色谱峰,相对含量>2%的有9种,占总含量的89.92%;湖南引种温莪术中共分离得到34个色谱峰,相对含量>2%的有10种,占总含量的86.80%。结论湖南引种温莪术挥发油含量符合药典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