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13.61±2.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17.77±4.27%),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7.45±2.41%)高于正常对照组(5.33±1.07%),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CI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本文对此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红细胞C_ab受体花环试验(C_ab花环)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IC花环)检测了53例肺癌病人红细胞C_ab受体(CR1)活性。治疗前的肺癌病人C_ab花环率显著降低,与治疗后肺癌病人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治疗前肺癌病人IC花环率与正常人比较非常显著地增高(P<0.001),与治疗后肺癌病人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上述两种试验在肺癌病人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观察手术治疗前后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正常人30例和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40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的RCR、TRR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RICR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RCR与RICR呈负相关,提示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继发性的。各类肿瘤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提示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下降是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共同特征。术后RCR、TRR升高,RICR明显下降(P<0.01),但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提示宿主免疫与肿瘤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6.
检测50名正常人及38例偏头痛病人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率形成。结果:偏头痛病人RBC-C3b受体花环率形成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RBC-Ic花环率形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经相关比较,偏头痛病人红细胞和血小板本身数量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无相关影响。表明偏头痛的发作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提示治疗偏头痛时可应用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肝癌(HCC)患者的免疫状况,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用红细胞酵母商花环试验测定了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显示,HCC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CD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HCC患者RBC-C3bRR明显降低(P<0.01),而RBC-ICR明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HCC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此可作为判断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并提示对HCC患者可采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定瑞 《广西医学》1996,18(4):342-343
本采用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和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ATER)试验,检测166例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肝癌患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结果显示:DTER和ATER花环率分别为:^131I导向治疗18.5%和25.76%,化疗28.76%和35.94%,手术治疗36.23%和41.15%,正常对照组48.62%和72.15%。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比较差异非常显(P〈0.001)。提示红细胞免疫粘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54例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检测,对经过胃镜及病理确诊的54例病人(如病理与胃镜不符则以病理为主),测定其红细胞CR_1活性,并与30例献血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胃癌病人ECR_1YCR测定值(0.25±1.89)下降,ECR_1ICR测定值(13.40±3.62)升高,两者与献血员值(分别为17.49±3.83,4.49±1.72)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01),胃癌患者CIC阳性率可达70.4%而献血员值为3.31%,二者相比亦有显著差别(P<0.001),提示红细胞CRI活性与CIC有密切关系,它们的配合检测可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20例肺炎与哮喘患儿进行了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及T淋巴细胞活性玫瑰(E)花环率测定.结果肺炎组60例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红细胞IC花环率则与对照组相似(p>0.05).哮喘组60例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IC花环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率则与对照纽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负荷量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9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肿瘤的大小分为无负荷组(110例)、轻负荷组(59例)、中负荷组(111例)、重负荷组(111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Fbg,FⅧ:C、AT、D—Dimer及PLG的水平。结果肿瘤患者的Fb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且随肿瘤负荷的增大而升高(P〈0.01);重负荷组AT水平比无、轻、中负荷组和正常组降低(P〈0.05),无、轻、中负荷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LG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AT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根治术后患者机体的高凝状态可能是日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免疫显迹法(Immunoblot)测定肿瘤核抗原的方法,以及根据标准蛋白质的电泳相对迁移率计算免疫反应阳性蛋白区带的分子量。所用肿瘤抗原为大鼠Morris肝癌7777染色质组分。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等优点。同时避免了用同位素标记第二抗体作放射自显影带来的污染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病、血栓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因而倍受临床重视,本文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FIB的检测,以了解FIB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聚乙二醇沉淀法(PEG-A)和~(125)I-Clq结合法(~(125)I-ClqBT)测定154例妇科疾病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其中卵巢恶性肿瘤39例,术后缓解23例,妇科良性肿瘤60例,卵巢瘤样病变23例,盆腔炎性包块9例。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CIC测定,PEG-A优于~(125)I-ClqBT(其阳性率分别为71.79%、30.77%,P<0.01)。用PEG-A检测血清CIC简便易行,对术前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辅助作用,亦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2月-2004年2月明确诊断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152例,比较各种保肢术后的效果。结果152例中,在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术75例,同种大块异体骨移植28例,骨水泥填充10例,灭活再植8例,自体腓骨移植8例,单纯切除无重建23例。最终保肢率76.4%,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23.6%。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一期法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31例、肠癌21例、乳腺癌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001);复发转移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未复发肿瘤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0.001);肺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4组各组间血浆凝血因子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的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晚期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军  龚浩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87-588
目的分析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测定值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实体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CD3^+、CIM^+、NK16+56^+百分率下降,CD8^+百分率升高,CIM^+/CD8^+比值降低,上述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类型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应对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积极的免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62例癌症患者及42例非癌症患者红细胞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及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红细胞 ADA 活性较非癌症患者明显增高(P<0.01),几种癌症患者红细胞 ADA 活性增高的程度为:肺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直肠癌>宫颈癌:而癌症患者红细胞 SOD 活性却较非癌症患音显著降低(P<0.01)。提示.ADA 活性增高及 SOD 活性降低均与肿瘤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对于早期监护机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和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58例AL患者44例检测有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75.9%,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阳性率为86.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CR)率无相关(P>0.05),但倾向于WT1基因低表达者有更高的CT率(低表达组CR率为75.0%,高表达组率为34.8%)。CML慢性期WT1的表达水平极低,随临床分期进展水平增高,高表达者预示急变。结论:AL和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过度表达,初治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疗效无相关,但低表达组CR为75%,高表达组CR为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