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但却常常被人遗忘;辽代的服饰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也具有独特的面貌和重要性,但却是中国服饰文化研究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辽南京的建立,拉开了北京建都的序幕,奠定了首都的位置和重要性.这一时期,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的"一国两制"服饰制度下,胡汉服饰文化交流互动、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大国风范.这种多样性并存的文化景观在辽南京(今北京)的服饰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甘肃广河县是我国穆斯林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该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穆斯林文化,服饰文化便是其中的特色文化之一。广河穆斯林服饰文化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令人钦佩,在发展中又吸取了现代元素,具有宗教传统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特色。这种审美特征体现了广河穆斯林的人性之美、和谐之美和中正之美。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分析舞蹈服饰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功能属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舞者的社会角色和服饰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中国古代舞蹈服饰在特定时期打破了服饰流行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古代服制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四、科学精神传统的形成和变迁科学文化异军突起为科学精神传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其它文化的发展则构成科学精神传统形成的背景.由于科学文化发展的推动以及其它文化发展的影响、由于自身具有自我扬弃的特性,科学精神传统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变迁.  相似文献   

5.
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服饰是其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他们的服饰及其图案和色彩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所创造的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结合。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作为北方游牧文化的内容之一,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其经济、文化生活的面貌,具有显著的游牧民族特性和美学特色,在服饰形制、色彩、纹样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清代满、汉服饰文化关系首先表现为尖锐而又激烈的冲突,一方面清统治者以“首崇满州”来竭力维护满族服饰文化的自系统性,并通过“剃发易衣冠”这一具体的政策将满族服饰文化强加于汉族厚积了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之上,以满族服饰文化来改造汉服饰丈化;另一方面汉族儒生、士大夫和广大民众拼死反对“夷狄”文化,贬斥满族服饰文化。然而,在禁止、反对、排斥的同时,又在积极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仿效。同政治、制度、伦理等其他文化一样,满族服饰文化朝着汉化的道路不断演进,而汉族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吸收满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以致满、汉一家,两种丈化完全融合后共同创造出更加光华灿烂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7.
依据历史资料和收藏家的实物,追寻天津近代女装的形象,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近代天津女性的上衣、下裳、礼服和配饰,并与同时期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做横向比较,从而说明在本土文化、满族入关后的官方文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三重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天津特色的近代女性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8.
斯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9.
服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演变后,已经从简单的腰围式发展成今天款式千变,风格各异的服饰文化。这种文化在不同的气候,地域和不同的物产条件下,受到不同的风俗、伦理、宗教和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于差万别的服饰风格。从热带丛林中散发着芬芳气息的草裙到极地冰雪中厚重宽松的皮装;无不显示出服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刘春 《饰》1996,(2)
论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服饰文明的影响刘春生活在现代,有人觉得庆幸,也有人感到悲哀。庆幸者更多地看到了人类已经拥有的一切,而悲哀者却在遗憾人类已经失去的东西,并忧心正在面临的威胁。这些在人们内心深处发生的震憾,无不与本世纪改写人类历史的一系列科技发展密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史学的原理,对森英惠、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三位服装设计师的专业道路、作品、设计理念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确认其在吸收西方文化和保持东方成分方面的差异.这对当前中国服装走向世界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服小考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 ,汉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胡服的接纳 ,在思想、政治、文化与形制上均有着不同的显现态度 ,其间或借鉴、或渗透、或冲撞、或消长 ,颇耐咀嚼、深思  相似文献   

13.
因特殊的历史背景,民国时期的服饰表现出矛盾性及多样性的特点。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穿衣方式。根据着装风格的不同,可以判断各式人物的从业信息,并且同一行业的人们着装类型大致相似。选择较具代表性的图片资料,研究其历史背景并展开问卷调研,借助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来分析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两时期经济、文化、人文及相关社会因素谈起,分析两时期服装产生的根源,并对其相同点和差 异性进行重点剖析,阐述了克里特时期服装的高度文明。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因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善于融会学习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雍容大度、璀璨繁荣的服饰文化.其时女子服饰更是瑰丽奇异,襦裙服、女着男装与胡服3种服饰情况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文化与服装的历史因缘入手,探讨服装的文化属性与文化功能,指出衣着服饰在社会文明中的基础地位,及其发生发展的文化特征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海报中服饰形象反映的政治特征、时尚特征以及商业、艺术、娱乐特征3个部分,论述了服饰在海报中信息传达的价值与意义。因服饰与社会文化、历史变革紧密相连,故海报也能最形象最敏锐地反映出社会重大事件,并在重大事件中显现出时尚特征。这两者的结合,说明服饰是鲜明的社会文化符号,它在海报形式上的出现更能准确地体现出人文现象。  相似文献   

18.
衣着服饰的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服唐装的流行入手,讨论衣着服饰的社会教化功能。指出服饰语言在为人体面、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社会管理、社会历史与生活现实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从而揭示服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服饰西式化走向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民国服饰变革原因着手,讨论了这次变革对中国服装走向西式化的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服装的等级制度彻底消亡;中国服装在中西服饰文化交融中得到了发展,诸如造型款式上从平面走向立体,服装材料从单纯走向丰富,穿着方式从纯中式走向中西结合;而且开创了我国时装表演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史料为依据 ,对先秦服饰的审美价值观与审美特性进行了论述 ,力图较为准确地把握先秦服饰的审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