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较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在体内外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丹参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血管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最近几年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讨论对近几年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作用和实验探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发挥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症瘕(肿瘤)”,根据这个理论,有人主张应用活血化瘀药可能有助于“瘀症”的消除。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功效在古代即有认识,《神农本草经》曾记载它能“破症除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是丹参酮(tans  相似文献   

4.
丹参主要成分包括酚酸类和丹参酮类。丹参酮类是一类脂溶性萜醌类天然产物,其中的丹参酮IIA衍生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丹参酮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血管重构、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本文对丹参酮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关键活性物质丹参酮的合成和调控机制一直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转录因子(AP2/ERF、bHLH、MYB、bZIP、WRKY等)调节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丹参转录调控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转录因子在丹参酮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调控中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发现和利用丹参酮类活性物质调控功能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易成 《海峡药学》2011,23(6):43-44
目的 研究丹参酮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比较正常组、AS组及丹参酮Ⅱ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变化,比较各组血清脂质水平,斑块面积,免疫组化分析Bcl-2、Bax及MCP-1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组血清TG水平和斑块面积比例低于AS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AS组...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平滑肌、心肌以及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从抑制细胞增殖、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迁移黏附功能等具体机制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丹参酮ⅡA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丹参酮AⅡ磺酸钠60mg;对照组6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辅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自由基、控制血压、降糖药等常规治疗。以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价、ADL、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丹参酮AⅡ磺酸钠组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Barthe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AⅡ磺酸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综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对原代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细胞脑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模型,细胞形态学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结晶紫活细胞染色后测定OD值。结果形态学检查发现丹参酮对6种脑缺血样损伤模型中的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晶紫染色也提示丹参酮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的存活数,同等剂量条件下,丹参酮对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余各组。结论丹参酮对上述6种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应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联用治疗,疗程为14天。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加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天。两组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为显著进步或以上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酮ⅡA注射液联用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从中药丹参及其同科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酮ⅡA在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抗癌活性,使其成为医药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丹参酮ⅡA的抗结肠癌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酮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LPD液行肺动脉灌注和保存,实验组用丹参酮加LPD液以同样方法灌注和保存。18h后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两组肺泡、支气管及毛细血管结构完整,高倍视野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肿胀、肥大,少部分组织可见肺泡内有红细胞渗出、间隔增宽等。结论在LPD液中加入丹参酮,能够对离体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概述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回顾近年来文献对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药理作用研究的报道。结果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抗癌、抗菌、减轻脑缺血组织炎症反应等方面也有新的药理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周 《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29-130
目的川芎嗪可以抑制钙的跨膜内流,防止钙超载所致水解酶的激活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稳定心肌细胞膜,从而稳定心肌电生理特性。方法川芎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压、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药理作用。结果川芎嗪的药理作用非常明显。结论川芎嗪有七大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法造成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应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中ALT活性,TBARS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的MDA含量,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测定血浆抗氧化能力指数,HPLC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和GSH水平,以及ORAC法测定和观察丹参酮类化合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均可明显降低应激小鼠血浆ALT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GSH水平,并降低MDA含量。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体外也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二氢丹参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丹参酮类化合物。结论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介绍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丹参酮可诱导白血病、肺癌细胞、鼻咽癌细胞、肝癌细胞及宫颈癌细胞分化和凋亡.结论:丹参酮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对大鼠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对缺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以新生24h内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制备缺氧,氧自由基损伤模型,观察神经干细胞损伤后变化,MTT比色法测定OD值。结果:丹参酮对缺氧损伤,氧自由基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在同等剂量条件下,丹参酮对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强,结论:丹参酮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氧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酮对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离体兔肺模型为肺保护实验对象,以肺动脉灌洗再次肺动脉灌注为实验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低钾右旋糖酐液行肺动脉灌洗和保存(对照组),另一组用丹参酮加LPD液组成实验组,用同样的方法灌洗和保存.保存18h后,观察病理形态并测量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两组肺泡、支气管及毛细血管结构完整,高倍视野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肿胀、肥大,少部分组织可见肺泡内有红细胞渗出、间隔增宽等.实验组肺组织中一氧化氮[(2.16±2.15)μmol/g]及超氧化物歧化酶[(37.03±18.01)NU/mg]含量高于对照组[(0.68±0.33)μmol/g、(17.63±11.04)NU/mg](均P<0.05),丙二醛含量[(0.47±0.20)μmol/mg]低于对照组[(0.86±0.44)μmol/mg](P<0.05).结论 丹参酮能清除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较明显地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刘亚谊  张俊平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3):146-148,186
隐丹参酮(CTS)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化合物,在各器官组织中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无系统的文献综述对其抗纤维化潜在机制进行描述。笔者综述了隐丹参酮治疗各脏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隐丹参酮(CTS)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方法以CTS为研究对象,使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PharmMapper靶点预测平台收集CTS相关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TCGA数据库收集NSCLC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TS-交集靶点-KEGG通路"网络。结果得到交集靶点75个,主要涉及信号传导、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细胞凋亡与血管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CTS主要通过胰腺癌、大肠癌、癌症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发挥其抗NSCLC作用。结论 CTS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其抗NSCLC作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