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84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放射治疗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早、适形放射治疗方式、Karnofsky评分大于60、照射剂量大于60 Gy者预后较好。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式、Karnofsky评分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分析手术+术后放疗(A组)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放疗(B组)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1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7例。其中鳞癌134例,腺癌17例,混合癌3例。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17、76、61例。B组术中照射剂量15~25Gy,电子线能量9~20MeV。术后照射采用X线照射,剂量均为40~60Gv。结果 A和B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49%和62%(P〈0.05);3、5、7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44%、27%和29%、5%和7%(P〉0.05)。16例死于放射并发症,其中A组2例,B组14例。结论 术中放疗+术后放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不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从1970年2月至1993年初,39例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病人入组分析。中位年龄59岁,术后至复发时间3~50月,始发复发症状至确诊时间0~20月。伴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残端复发有组织学诊断28例。8例加腔内放疗8~30Gy/1~3次,2例加化疗,6例单纯腔内放疗12~30Gy/2~3次。单纯外照射剂量为45~70Gy,加腔内放疗者为20~60Gy。结果症状缓解率达90%左右,5年生存率23.0±7.5%。单纯残端复发者5年生存率38.1±11.0%,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无3年存活(P<0.003)。始发复发症状至确诊时间<2月与≥2月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12.0%与12.6±8.2%(P>0.1045)。在6例行单纯腔内放疗中,2例长期生存。Cox回归分析仅残端复发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重要手段,尤其单纯残端复发者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的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5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5~3 Gy/次,5次/周,放疗总量DT 63~72.5 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放疗前MVP或CAP方案化疗不超过两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84.5%.1,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9%和37.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42.8%.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未出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7例(15.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选择性淋巴结失败.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减轻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并没有明显增加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是实现剂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SCLC患者的治疗,按治疗方式分为化放疗综合组和其他治疗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放疗前后的局部控制率和死亡原因。结果:化放综合治疗组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是70%、22.2%和15%,其他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是35.4%。化放综合组患者放疗后局部控制率有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的患者死亡原因多为脑转移,而局部未完全控制的患者死亡原因是脑转移和局部未控或复发。局部控制的患者比其他患者有较长的存活时间。结论:放疗在SCL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与化疗结合可提高局部控制率,进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42例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4~8Gy/次,1次/d,总量30~45Gy,结果治疗后,CR为14.3%(6/42),CR PR76.2%(32/42),NC16.7%(7/42)。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反应程度较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最常见于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姑息止痛和减轻症状为目的,方法差异较大,对肺癌脑转移预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Cox回归分析获得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组成预后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全组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8%、23.7%和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射治疗前KPS评分、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预后指数将82例患者分成预后好、中和差三组,其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KPS评分、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0.
放疗加热疗肺病灶≥5 cm非小细胞肺癌临床Ⅰ~Ⅱ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放疗+热疗肺肿瘤≥5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NSCLC满足肿瘤最小径〉15cm或体积≥125cm^3及其他人组条件后,接受放疗+热疗。共30例进入研究组,其中男23例,女7例;中位年龄61岁(32~81岁);鳞癌22例,腺癌8例;Ⅰb期6例,Ⅱb期1例.Ⅲa期10例,Ⅲb期8例,Ⅳ期5例。肿瘤中心温度43.0~43.5℃,为智能控温方式。热疗结束后1h内行放疗,总剂量60~66Gv,分30~33次。结果平均肿瘤体积275.45cm^3(125~900cm^3),平均加热次数7.2次(2~14次),平均放射剂量59.10Gy(23.96~69.67Gy)。5例未完成放疗计划,治疗中断原因与治疗方案的副反应无关。在加热过程中,无患者主诉胸闷气急或气急加重,呼吸、血压、脉搏在加热前后无明显变化。无一发生皮肤水泡及皮下脂肪硬化。无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反应。CR率为23%,PR率为50%,NC率为27%,PD率为0%。局部控制率为83%,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9.2个月。死亡11例,2例死于局部肿瘤复发咯血,其中1例未完成治疗计划。中位生存期19.7个月,1年生存率为75%。结论 放疗+热疗用于肿瘤≥5cm的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无严重副反应,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995年6月--1998年8月将92例NSCLC随机分成超分割放疗(HF)组和常规分割放疗(CF)组。结果:HF组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CR PR)分别为23.9%和89.1%,显著高于CF组的15.2%和60.9%(P<0.05)。两组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组2、3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2.2%、28.3%和47.8%、37.0%,也显著高于CF组的23.9%、13.0%和26.1%、8.7%(P<0.05)。HF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为高(P<0.05),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治疗NCSLC明显优于CF方案,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均可耐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复发率,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肺鳞癌与腺癌非手术治疗预后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非手术治疗的肺鳞癌与腺癌预后差异的原因。方法1990年12月~1994年12月间以根治性放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77例肺癌(鳞癌125例,腺癌52例),采用Kaplan-Meter计算方法和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鳞癌和腺癌的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年和2年生存率,肺鳞癌为80.3%和44%,显著高于腺癌的55.4%和17.2%(P<0.001);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肺鳞癌为79.5%和43.4%,肺腺癌为54.3%和27.6%(P=0.007);1年和2年无远处转移率,肺鳞癌为86%和73.9%,腺癌为62.8%和22.9%(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类型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三项指标中均有显著差异(产均<0.01)。结论在非手术治疗中,肺鳞癌较腺癌患者预后好;预后差异的原因在于鳞癌局部控制率高而远处转移率低。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10月对36例脑转移瘤进行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两侧平行相对野作全脑照射,1.8-3Gy/次,30-40Gy后缩野针对转移灶加量16-20Gy。结果:总的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44.4%(16/36),1年生存率为13.9%(5/36)。按RTOG脑转移瘤RPA预后分级,Ⅰ、Ⅱ和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5个月和2.8个月。I级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Ⅱ级(P<0.05)和Ⅲ(P<0.01)。结论:KPS、年龄、原发灶挖掘情况及颅外有无转移灶是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RPA预后分级对脑转移瘤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一龙  黄植蕃 《肿瘤》1997,17(4):200-202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优化处理方案。方法1974.1.1~1993.12.31连续71例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肺癌病人,配以同一时期TNM分期相似的根治性手术213例,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残端阳性组的一、三、五、十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5%、32.4%、25.0%和19.3%,低于根治术组(Breslow:7.37,P=0.0066)。支气管残端阳性、病理类型和淋巴结是否转移这三个变量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上的高度显著性意义,不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手术清扫范围、辅助治疗方式均呈现不同的生存曲线,但仅Ⅰ、Ⅱ期和Ⅲ期生存曲线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的病人,以没有淋巴结转移的Ⅰ、Ⅱ期肺鳞状细胞癌预后最好。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在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辅以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TS2/p15基因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凯黎  廖美琳 《肿瘤》1999,19(1):1-4
目的探讨MTS2/p15基因缺失与人体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别检测160例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的肿瘤组织,10例非癌性肺组织及2例胎肺组织中p15基因的纯合性丢失。结果160例NSCLC组织中p15基因的丢失率以腺癌为最高64.7%,鳞癌其次43.9%,混合型鳞腺癌为最低37.0%,10例非癌性肺组织及2例胎肺组织均未见有p15基因的丢失。经TNM分期分析表明,Ⅰ期p15基因丢失率为34.6%,Ⅱ期为47.4%,Ⅲ期为61.4%,Ⅲ期的p15丢失率明显高于Ⅰ期(P<0.005)。结论MTS2/p15基因缺失除与NSCLC的发生相关外,还可能涉及到患者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癌50例术后放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77年~ 1990年共收治肾细胞癌术后放疗病人 5 0例 ,其 3,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0 %、5 1.1%和 31.8%。 5年生存率 : ~ 期为 6 9.2 % , ~ 期为 4 3.8% ,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放疗可提高患者 5年生存率。放疗应注意保护重要脏器 ,注意时间、剂量、分次设计 ,以免发生严重放疗并发症。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器官侵犯和肾或腔静脉癌栓是预后不良因素 ,尤以前二者更为明显。本组病例83.3%死于远地转移 ,肺转移最多见占 5 8.3% ,其次是骨转移占 2 5 .6 % ,提示需寻找新的综合治疗方案解决远地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替尼泊甙为主的化疗方案相伴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尼泊甙(VM-26)为主的化疗方案相伴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小细胞肺癌中,48例选用VM-26+顺铂(DDP)方案,VM-26每天60mg/m2,DDP每天25mg/m2,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另5例用卡铂取代DDP,500mg静脉滴注,1天完成。除第1个与第2个疗程化疗间隔40天左右外,以后每4周重复1个疗程,共5个疗程。在第1个疗程化疗后1~4天内开始放射治疗。对局限期和广泛期患者分别照射不同的剂量和部位。结果局限期患者近期疗效为97.8%[完全缓解(CR)为53.3%,部分缓解(PR)为44.8%],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27/35)和44%(11/25),中位生存期大于18个月。广泛期患者近期疗效为75%(CR25%),一年生存率为37.5%(3/8),中位生存期大于11个月。结论以VM-26为主的化疗方案相伴放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的丢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钟晓松  廖美琳 《肿瘤》1997,17(2):81-83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的丢失研究*钟晓松1许凯黎1廖美琳2丁嘉安3关赛芳1周瑾目的近年文献报道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中发现p16基因(系抑癌基因)出现高频率缺失,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p16丢失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地区6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  相似文献   

19.
根治性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LC)与远处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192例完成了根治性放疗的NSCLC进入本研究,远处转移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差异性检验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模型。结果全组远处转移率,1年为20%,2年为38%。各分组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是:治疗前Karnofsky评分>70为22%,≤70为50%(P=0.002);临床分期I+Ⅱ为23%,Ⅲa为34%,Ⅲb为52%(P=0.024);鳞癌为26%,非鳞癌为62%9(P<0.001);完全缓解为28%,部分缓解为39%,无变化+病变进展为49%(P=0.023)。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Karnofsky评分>70、临床分期早、鳞癌、即期疗效好者远处转移率明显减少(P均<0.05)。依据远处转移率的高低给以上4项临床指标不同的组分别评分,4项指标总分≤7分者2年远处转移率为24%,而>7分者为67%(P<0.001)。结论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即期疗效等4项总分>7分者为NSCLC远处转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