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寻求一种利用周围血来检测微量的白血病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周围血单个核细胞(MNC)端粒酶活性。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组周围血MNC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92.11%,正常对照组为2.63%。结论:TRAP-ELISA法检测周围血MNC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诊断ALL一种简单、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 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部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 共有98例患者参加检测,31例患者(31.6%)的DD检测值〈494 ng/ml,67例患者血浆中的DD检测值〉494 ng/ml,其中有14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 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 VIDAS DD法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痰中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痰脱落细胞检查敏感度,为肺癌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对肺部影像学可疑肺癌的52例病人送检痰,查痰脱落细胞(纤支镜前后2次)和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PRAP---PCR_---ELISA 和银染色法);结果:肺癌病人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肺部良性病变者明显增高.肺癌患者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肺癌患者痰中癌细胞检出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纤支镜检前后痰脱落细胞检出有-定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 中心型肺癌痰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较周围型肺癌高.结论:肺癌患者痰液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痰癌细胞阳性检出率,对肺癌诊断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4.
5.
观察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 ,探讨子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被激活的关键点及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以 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测定 6 2例正常宫颈标本、6 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 ,2 9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它在正常宫颈标本中发现 5例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8.1% ) ,在 6 8例 CIN中发现 2 7例有端粒酶活性 (39.7% ) ,在浸润性宫颈鳞癌中有 2 8例端粒酶活性表达 (96 .6 % ) ,正常组和 CIN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0 1) ,CIN 和 CIN 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 ,宫颈浸润性鳞细胞癌和 CIN 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随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早期诊断宫颈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端粒酶活性在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阳性率 ,探讨其在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端粒重复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PCR+ TRAP)法测定 3 1例绒毛膜癌标本、 3 7例侵蚀性葡萄胎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 3 1例绒癌标本中发现 3 1例有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10 0 % ) ,在 3 7例侵蚀性葡萄胎中发现 3 5例有端粒酶活性 (95% ) ,在 62例正常对照标本中发现有 2例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3 % ) ,滋养细胞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端粒酶活化是滋养细胞肿瘤中的普遍现象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早期诊断滋养细胞肿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细胞恶变等均有密切的关系,而端粒酶作为肿瘤标记以及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手段已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本文介绍端粒酶的检测原理及当前的主要几种研究方法。如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法)、TRAP-银染法、TRAP-ELISA法等,并陈述其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9.
检测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世飏  周成 《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116-111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核基质蛋白2 2 (nuclearmatrixprotein 2 2 ,NMP2 2 )作为一种新的膀胱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检测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们对本院 35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进行了NMP2 2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湘雅医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的膀胱癌病人 35例 ,均经病理确诊 ,分别于膀胱镜检当日收集晨尿标本和癌切除术后第 7d收集尿标本[1]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 1 0例 (肺癌 4例、肝癌 4例、前列腺癌 2例 ) ;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35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中血管抑素及VEGF在妇科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恶性肿瘤组)、31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及25例健康妇女(正常组),用赖氨酸-ELISA法测定三组尿液中的血管抑素水平,同时ELISA法测定恶性肿瘤组及正常组尿液中VEGF水平。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尿血管抑素水平(中位水平为2.06)高于正常组及良性肿瘤组(中位水平为0.70及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良性肿瘤组尿血管抑素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恶性肿瘤组尿VEGF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得尿液中血管抑素水平有望作为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预测的指标之一。尿液中VEGF水平可能不是协助早期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秦白茹  王亚强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6-346,34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抗体,旨在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比较51例恶性胸腔积液与34例良性胸腔积液Survivin蛋白水平.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蛋白水平为(2.47±0.82) μg/L,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的(0.75±0.63)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0.97 μg/L为临界值,Survivin蛋白测定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90.9%.结论 胸腔积液中Survivin蛋白测定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治中 《现代保健》2011,(15):112-113
目的 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MPO水平.结果 ACS组MPO水平高于SAP及正常对照组(P〈0 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外周血MPO水平的升高对ACS患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ykl-40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3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35名健康妇女的血清ykl-40的水平。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健康妇女组(对照组)血清中ykl-40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194.37、69.51和74.51 ng/m L。ykl-40浓度比较,宫颈癌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IV期宫颈癌患者血清ykl-40浓度高于I/II期患者(P0.01)。44例I/II期宫颈癌术前血清ykl-40浓度的中位数178.25 ng/m L与术后163.92 ng/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ykl-40在宫颈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疗效判断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对乙型肝炎进行诊断时,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与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乙肝病毒基因(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送检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70例。全部患者分别采用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采用FQ-PCR检测HBVDNA,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BV-DNA检测结果发现,全部70例患者标本中,23例患者标本为HBVDNA阴性,47例为HBV-DNA阳性。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全部7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3例患者为HBeAb、HBeAg、HBsAb、HBsAg阴性,2例患者为HBeAb、HBsAg阳性,3例患者为HBeAg、HBsAg阳性,3例患者为HBcAb、HBeAb、HBsAb阳性,23例患者为HBcAb、HBeAb、HBsAg阳性,36例患者为HBcAb、HBeAg、HBsAg阳性。结论:在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应用FQ-PCR检测HBV-DNA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前者能对患者有无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准确判断,后者则能对病毒复制和病毒感染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孕妇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流产样本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分析30例正常早孕绒毛、30例自然流产绒毛和30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端粒酶活性,利用RT—PCR对90份绒毛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比率分别为80.0%、23.3%、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88、32.851,均P〈0.05);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3.3%、26.7%、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461、35.623,均P〈0.05)。结论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活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calprotectin)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结肠镜取病理标本确诊IBD的患者79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47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32例;腹痛、腹泻等肠道炎症除外IBD患者42例作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粪便中钙卫蛋白水平.结果 钙卫蛋白在IB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0%;19.0%;0,IBD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79例IBD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493.86±204.18) μg/g]高于疾病对照组[(71.46 ±60.51) μg/g]和健康对照组[(36.19±13.46) μg/g](P<0.05);IBD活动期钙卫蛋白浓度[(1015.23±324.96)μg/g]显著高于静止期[(52.69±34.71) μg/g](P<0.01).结论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IBD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IBD活动性的判断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鼻咽癌肿瘤与端粒酶基因活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两种聚合酶链技术(RT-PCR,巢式-PCR)检测4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24例慢性炎性反应患者(对照组)端粒酶基因表达及扩增情况.结果 鼻咽癌组检出端粒酶活性者有34例,阳性率85.0%(34/40),对照组检出端粒酶活性者有2例,阳性率8.3%(2/24).鼻咽癌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端粒酶活性可建立一种基因水平的鼻咽癌诊断新技术,为端粒酶抑制剂治疗鼻咽癌肿瘤的新手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12种肿瘤相关抗原(TAA)微阵列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74例肺癌患者和92名正常人群血清中的12种TAAs的抗体水平,应用流行病学筛检试验的指标对TAAs微阵列的结果进行评价;用ROC曲线来确定最佳的微阵列组合,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来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每种TAA的抗体水平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个TAA检测的灵敏度在12.6%~27.0%;12种TAAs微阵列检测的灵敏度增加到72.4%,特异度达到91.3%,正确指数为0.637,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63.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 联合12种TAAs微阵列对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在乙型肝炎(乙肝)的诊断与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Q-RCR和ELISA法,检测258份血清及100例乙肝免疫指标全阴性的对照血清的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23份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的样本中FQ-PCR检测HBV DNA阳性120份,阳性率为97.6%.在108份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的样本中,FQ-PCR阳性43份,阳性率为39.8%,高于普通PCR 19.8%的阳性率.在100例阴性对照血清中,FQ-PCR全部阴性.结论 FQ-PCR在乙肝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