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外伤性面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周围型面瘫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本组外伤性面瘫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发现颞骨骨折35例(87.5%);32例累及面神经管,CT重建图像显示骨折累及部位面神经管连续性中断,管腔不均匀,管壁欠光整;3例颞骨骨折线未明显累及面神经管;5例CT重建颞骨及耳部均未见明确异常,面瘫难以定位(12.5%),CT主要表现为面瘫同侧脑挫裂伤、硬膜下(外)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薄层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对脑外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森  崔克信  张在人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22-823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 (CPR)图象对颞骨内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 2 4例正常耳及 18例患耳的MSCT曲面重建图象 ,观察其显示能力 ,患耳病例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2 4例正常耳可清晰显示颞骨内面神经管各段结构 ,显示率为 10 0 % ;18例患耳 16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为 88.9% ,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MSCT曲面重建可清晰显示颞骨内面神经管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避免对面神经的损伤 ,从而减少和避免面瘫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i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2岁.46例均行MSCT扫描,用MPR、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结果 阑尾增粗、管壁增厚39例,合并阑尾结石11例,回盲部增厚9例,右下腹阑尾区及盲肠周围脂肪层出现索条状、云絮状高密度影33例,右侧侧锥筋膜增厚16例,右侧腰大肌缘模糊13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结论 MSCT MPR及CPR可以直接显示阑尾及其周围情况,是诊断急性阑尾炎一种可靠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应尽快行MSCT检查.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面成像技术(CPR)在面神经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2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的颞骨薄层CT扫描表现,并将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观察面神经管受累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CP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中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23例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8例,包括面神经管窄短(9例)、行程异位(6例)、骨壁裂缺(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中,25例可见面神经管损伤,其中,迷路段骨折4例,鼓室部骨折9例,乳突部骨折7例,2例同时损伤乳突段、鼓室段及迷路段,3例同时损伤迷路段及鼓室段。所有征像在CPR图像上均能得到良好展示。结论 CP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为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病例,均行MSCT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MPR、CPR图像重建后综合分析CT表现,然后与临床病史及术后结果对照。结果:57例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回盲部肿瘤2例,阑尾黏液囊肿1例,大网膜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例,血管或肠管误认为阑尾1例。结论:MSCT扫描并结合MPR、CPR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相关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总结,为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前用128排螺旋CT 0.6mm薄层扫描患者颞骨,然后行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重建,模拟经面神经隐窝施行的手术路径,在CT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面隐窝底与面神经管的距离,并对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无面瘫、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损伤发生,共发生术后一过性眩晕6例,头皮血肿3例,发热(>38℃)3例,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对安全,但也有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规范操作标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经面神经隐窝径路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在128排螺旋CT扫描时可得到清晰显示,面神经管与周围组织的测量结果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提供重要参数,有极佳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疑为气道异物的儿童行MSCT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P)、容积再现(VR,透明成像)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充分显示异物,并与气管镜对照.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均发现了异物,其中阳性异物2例,阴性异物24例;气管异物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1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一致.MPR及CPR显示异物26例,MinP 21例,VR 23例.结论 MSCT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气道异物定位、定性准确迅速,对指导临床内窥镜操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PR及CPR能直接清楚显示异物本身,操作简单,可以作为儿童气道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颞骨外伤性面瘫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据临床资料和颞骨HRCT表现,对2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颞骨外伤性面瘫患者提出预测性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CT显示骨折线走行情况与术中所见基本符合,不同类型的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各自的特点。面神经损伤的直接征象包括骨折线贯穿骨管、骨管断裂或断离;间接征象包括面神经局部增粗、骨管壁密度降低、膝状神经窝扩大、面神经受压等。各种征象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高分辨率CT可明确显示颞骨骨折线的位置及走行,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损伤范围、程度和以及邻近结构破坏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颅脑创伤和医源性损伤是造成面神经损伤的主要因素,外伤性面神经损伤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微环境的营造,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减少,临床检查手段的完善,手术治疗的时机,指征、入路和方法规范等.本文就这些热点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效果和时机。方法: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颞骨外伤性面瘫,其中3例行中耳乳突进路,2例行乳突一迷路进路,3例经颅中窝进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水平段、锥段2例,垂直段1例,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均有损伤者2例,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者3例。以House—Brackmam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经1~5年的随访,7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H—BⅡ级及以上,1例恢复至HBⅢ级。无脑脊液漏及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面神经管显示能力及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图像重建技术对43例患者面神经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并对面神经管各段及第一弯曲、第二弯曲进行测量。结果在43例中发现:颈静脉球增大面神经管骨质缺损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1例;急慢性中耳炎15例17耳,9耳面神经管有破坏,引起面神经麻痹者仅1耳;本组面神经管裂缺发生率为86%(37/43)。面神经管CPR及MPR图像能清楚地显示面神经各段,CPR能够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MPR与CPR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但部分不一致;面神经麻痹患者健侧及患侧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管MPR及CPR图像相结合是研究面神经管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能给临床医生在诊断面神经管发育异常、肿瘤、慢性中耳炎等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正常人与14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3例正常人(66耳)各段进行测量。结果:33例正常人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在轴位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优,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位重建MPR图像上显示最优。曲面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14例患者中有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结论: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示及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A four years review from June 1998 to June 2002 of traumatic facial nerve paralysis from temporal bone fractures that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presented. The aim of this clinical present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pattern of cases with traumatic facial paralysis which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at our center. There were six cases, of which four (66%) were longitudinal fractures, one each (17%) had transverse fracture and fracture over the lateral wall of mastoid. Hearing loss (83%) was the commonest associated clinical symptom. All cases underwent decompression via the transmastoid surgical approach.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revealed oedema of facial nerve involving vertical segment and horizontal segment in three cases each respectively. Two cases had concomitant bony impingement.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s in four cases (66%) and one case recovered to House Brackmann grade 2 and 4, 12 months and 3 months respectively postsurgery. The case with transverse fracture remained as House Brackmann grade 5 after two ye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肺动脉成像扫描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仿真内镜(CT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获得的CT图像。结果128层MSCT肺动脉成像能准确、清晰、全面地显示肺动脉及1、2、3级分支的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 128层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肺动脉栓塞及时、无创的诊断方法,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和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探讨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走行全貌及各段管径大小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行内耳检查并无颞骨病变的4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颞骨岩部高分辨率容积扫描,随后将采集数据进行超薄层原始放大后传到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完成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并分别测量管腔宽径大小及各段长度值。结果:45例患者(90耳)中40例(88.9%)能完整显示双侧面神经管走行,并能准确测量各段管径大小及长度,3例(6.7%)仅显示一侧的面神经管,2例(4.4%)双侧均无法显示。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长分别为(3.66±0.31)mm、(11.55±1.15)mm、(13.51±1.08)mm、(26.32±2.61)mm和(3.53±0.23)mm、(11.24±1.21)mm、(13.12±1.24)mm、(26.73±2.31)mm。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管径分别为:(0.82±0.11)mm、(1.15±0.12)mm、(1.18±0.14)mm、(3.09±0.11)mm和(0.79±0.13)mm、(1.19±0.21)mm、(1.21±0.15)mm、(3.15±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显示面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腹盆部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30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楚地显示输尿管,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状、位置和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梗阻扩张的程度,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张利尿法多层螺旋CT(MSCT)非增强扫描诊断输尿管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输尿管病变疑似患者57例,依次予以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常规非增强尿路扫描,2-5d后,再注射低张利尿药物后行16层螺旋CT非增强尿路扫描。在Volume Wizard工作站上做CT输尿管曲面重组(CPR),对比两次扫描输尿管显示优良率;并对比两者对于输尿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低张利尿MSCT的CPR输尿管优良率明显高于非低张利尿MSCT的CPR输尿管优良率,其中患侧分别为86.0%和49.2%(P〈0.05),健侧分别为82.5%和12.3%(P〈0.05),差异显著。两者对于输尿管结石、肿瘤及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炎性狭窄者,常规MSCT是20%(3/15例),低张利尿MSCT是66.7%(10/15例),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输尿管梗阻以下者,非低张利尿MSCT发现0例,而低张利尿MSCT发现7例。结论低张利尿法MSCT扫描能更清楚地显示全程输尿管,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并能提高输尿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耿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175-117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胆总管及胰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析壶腹癌肿块的特点及扩张的肝内外胆管、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7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