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日本日立公司在茨城县建造了一座电梯测试塔,这座名为“G1TOWER”的测试塔地面部分高达213.5米,地下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梯研究设施。它的工程投资高达5400万美元,工期耗时两年。其内部设置有9部电梯,专门用于验证每分钟1080米等几种升降速度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此外,  相似文献   

2.
王一波 《科学之友》2003,(12):17-17
世界上最快的水陆两用车于2003年9月4日问世,并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做了现场演示。车的开发者英国吉布斯技术公司称,这辆水陆两用车陆上行驶的时速可以达到161千米,水上时速48千米,是迄今为止最快的水陆两用车。吉布斯技术公司的创始入原籍新西兰的百万富翁爱伦·吉布斯表示,希望将此项技术转让给生产商进行批量生产,公司希望这种水陆两用车能受到富人们的欢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3,(1):31-31
澳大利亚政府目前决定,将建造一座高达1000米的“太阳塔”,利用太阳能进行风力发电。“太阳塔”的工作原理是简单的对流原理,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高达1000米的塔身类似一根巨大的烟囱。它的底端有一个直径7000米的圆盘状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埃维泰伯”保险公司办公大楼上个世纪末建于纽约,高度仅为43米。这座大楼没有能保留到今天,在原址已盖起更高的多层楼房。摩天大楼公认不可缺少的特征是具有钢骨架,因为钢架结构可使楼层不断往上建造,却不用使底层墙体过分加厚。另外,摩天楼第二个不可缺少的特征是设有电梯。 建在沃罗比约夫山上的国立莫斯科大学主楼迄今仍是俄罗斯最高的摩天大楼,它建于1953年,高240米,仅比建于1913年美国纽约的沃尔华兹摩天大楼矮1米。 纽约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摩天大楼建于1930年,高319米。它保持摩天大楼高度世界纪录仅一年便被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国桥梁中的超级工程纷纷亮相,在高度、跨度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力量。01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式吊桥——青马大桥大桥位于香港,横跨马湾海峡,桥身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共有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1992年5月开建,1997年5月22日通车。青马大桥只有车行道,不设人行道,它是配合香港国际机场(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在1999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评选的"二十世纪十大建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9,(5):31-33
和崔晓强(上图)约时间采访非常顺利。他一听说是启明星的事,立马就爽快答应了,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是在广州新电视塔施工现场给我回的电话。几天后,我们在位于上海建工南方公司的所在地“海尚杰座”见面.而当晚他又要飞回广州。崔晓强惦记的是正在建造中的广州新电视塔,这座高度达610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的副总工程师正是他。目前整个工程已进入结构封顶阶段,作为这幢不规则造型的超高层建筑建造工程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崔的压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李亮 《科学之友》2001,(12):14-15
大自然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神秘的地质奇观.位于广西乐业的天坑群就属于这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分布在云贵高原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发现的17座天坑类型各一,被称为"天坑博物馆",尤其以名为"大石围"的最大最神秘最具有科研价值.通过卫星测量仪测出,它深度为613米,东西长600米,南北长420米,坑底原始森林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登陆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它已在地球周围转悠了46亿年,但一条38.4万千米宽的“天河”使它和地球之间虽日夜相随,却难以接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空间科学技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人间与广寒宫之间的道路开通了。  相似文献   

9.
地球在"发烧"——全球性气候变暖,已被列为科学家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国际性问题。科学家称:在约2万年前的冰河期,北美洲和北欧覆盖着比现在南极冰床还要大的冰块。但现在这个冰床除了格陵兰岛以外,已全部融化、消失。全球海平面因此上升了100米以上。与上述事实有关的全球气温变化则表现为,过去近2万年中是每100年上升0.1℃,而最近100年间却上升了0.3—0.6℃。导致地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一般都把它归咎于由于不断增多的二氧化碳而导致的温室效应。现在,全球每年燃烧的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油质岩、沥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约为2000亿吨,约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总量的7.8%,如果加上全世界800多座活火山爆发后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和人类自身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数量将更大。现在地球上储藏的矿物燃料总量约301万亿吨,如果将它们全部开采出来燃烧掉,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1100万亿吨,等于现有大气层中二氧化碳量的430倍。世界上许  相似文献   

10.
正当美国人摩拳擦掌准备在纽约世贸大厦原址上打造“自由之塔”之际,沙漠之国阿联酋为了发展该国旅游业,正准备兴建150层的世界第一摩天大厦———“迪拜之地”(Dubailand)。预计,这座于2008年峻工的建筑将高达2300英尺(合701米),造价约为6.3亿英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设计师为了确保它“世界第一楼”的美誉,给它留下了充足的“弹性空间”,换句话说,它随时可以继续“长高”!据悉,这一“世界第一楼”的设计方案将于几周之后的正式开工典礼上首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据悉,屹立在沙漠之中的这座大厦将成为阿联酋首都迪拜最大的旅游和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11.
异想天开,再异想天开些,这正是诺曼·尼克松的做法。事实上,他的大梦实在是令人敬畏和遐想无穷的。如果一切能按计划进行,那么,大约两年之后,他和他设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公司将建成他们自己的小城。城中有数个公寓区、数家商店、数所学校、一家医院和9万名居民。这些都算上新奇,小城镇正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它将是一座矗立在一艘巨型平底船之上、飘洋过海、航行全球的浮动城市。 诺曼为这座浮城起名叫“自由船”。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船体长度超过1千米.高度达25层。它将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市作暂停留,以便使浮城的居民领略所到之…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0,(6):4-4
在这幅2010年1月7日由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一座面积和卢森埋相仿、长达97千米的冰山——B9B正朝着南极洲梅尔兹冰山那160千米长的浮动“舌头”游去,当时梅尔兹冰舌中部两侧均已出现正在越张越开的裂缝。大约1个月后,在2月12日或13日,这两座冰山轰然相撞,B9B冰山的长度被撞得只剩下78千米。目前,这两座冰山并肩漂浮在海上,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传真     
法国最近在西北部瑟堡附近建成容量达52.5万立方米的法国第一座大型陆地核废料储存库。这座封闭式储存库如同一座核废料“坟墓”,50多万立方米的低、中等短期放射性核废料将在此封存300年。 这座储存库外形犹如小山丘,长600米,宽200~300米,“山丘”上绿草如茵,生机盎然。“山丘”由大约140万吨砂岩、片岩、黄沙和泥土组成,构成一个“三明治”式的“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会大厦是一座白色的有巨大圆顶的古典建筑,它已经成为代表美国的标志。就在它的对面数千米远处,矗立着高耸的华盛顿纪念塔,它也成为美国的另一标志,而且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最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华盛顿纪念塔 这座纪念塔从1848年奠基,一共用了36年之久才把它建成,美国人称赞它是现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塔高555英尺(167米),全用白  相似文献   

15.
景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75-75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此照片被认为是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历史上地球曾遭受一颗巨大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证据。据说,那次撞击在地球上留下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大坑。科学家早在1980年就已经注意到这个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大陨石坑。但由于它藏在石灰石岩层下,即使人走在上  相似文献   

16.
神秘的墓岛     
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以“石像的故乡”著称于世,曾使各国的考古学家、史学家流连忘返。太平洋西南部的墓岛相比之下绝少人迹,因为死于墓岛的探秘者不少,特别是众多离奇的传说与古怪的事件,使墓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大平洋上的威尼斯太平洋的西南部有座波纳佩岛,古时曾受过印加人的文明洗礼,在世界地图和史册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它的东南侧有个名叫“泰蒙”的小岛,名不见经传,是个被遗忘的角落。泰蒙小岛有许多延伸出去的珊瑚礁浅滩,上面矗立着一座座用巨大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垒起的、高达4米多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远看怪…  相似文献   

17.
<正>1992年夏天,在美国夏威夷的一座山顶上,两位科学家使用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穿越双鱼座的光点,这个不起眼的小天体位于距离海王星10亿千米之外的轨道上,它的发现标志着科学家们真正发现了柯伊伯带,从而将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个存在着大量冰冻天体的地带,它的形状像一个甜面包圈。那里曾经被认为是一片虚空,但那个小天体的发现,证明它并非一无所有。它的存在表明,在太阳系已知行星的轨道之外还潜藏着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冰川分裂     
不久前,科学家乘飞机对南极洲松岛冰川的裂冰事件进行测量并绘制了三维立体图。这次考察的裂冰缝隙长达30千米以上,平均深度为73米,裂谷底部几乎与阿蒙森海的水位平齐。科学家预计,这次裂冰事件将产生一座新的冰山。松岛冰川的上次大裂冰出现在2001年,2011年10月它再度出现明显的裂冰迹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偏僻地区的用电问题,俄罗斯最近开工建设世界上第一座漂浮核电站。预计在2012年之前完工。由于漂浮核电站建设在大型海船上。可以在海洋和河流上移动,它将有望用于救灾和极地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科学24小时》2012,(12):37
俄罗斯核动力公司原子能公司于近日签署了一份建造新一代LK-60破冰船的合同。这艘破冰船将在圣彼德斯堡的巴尔迪斯基造船厂建造,而且计划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工。这艘破冰船将达到173米长、34米宽,比目前最大的破冰船长14米、宽4米。它将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