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加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疾病。笔者自1995年以来针药并用治疗本病1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中男性50例,女性56例;年龄21~70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至11年,病程1年以上者63例;眼支分布区疼痛15例,上颌支分布区疼痛27例,下颌支分布区疼痛21例,三支分布区均有疼痛者43例。1.2诊断标准(1)疼痛部位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2)一支或几支神经支突然发作短暂性剧烈疼痛;(3)患侧面、鼻及口腔前部可有“扳机点”,刺激此点可引起疼痛发作。1.3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本组辨证属风邪热毒内蕴成…  相似文献   

2.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竹行 《中国针灸》2008,28(10):74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中神经科的疑难病之一,它因神经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局部组织器官发生炎症性病灶或外伤性病灶的神经根脱髓鞘改变,神经的感觉根受到压迫或牵拉,及周围血管受压等引起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疼痛。顽固性指在采用多种疗法后均不能奏效,或反复发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生的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区别,临床上以Ⅱ支(上颌支)、Ⅲ支(下颌支)同时疼痛较多,Ⅰ支(眼支)疼痛较少.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头针治疗本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推拿及中药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 ,病情顽固 ,复发率高 ,药物较难控制。笔者采用针刺、点按穴位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5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3 0~ 56岁 ;病程 1~ 5年。以三叉神经 2、3支疼痛者居多 ,均为单侧发病。病变在左侧者 2 3例 ,右侧者 2 2例。受累神经支 :眼支 6例 ,上颌支 1 3例 ,下颌支 2 0例 ,上颌支和下颌支 4例 ,眼支和上颌支 2例。治疗方法推拿 :下关、颊车、太阳、鱼腰、迎香、四白、翳风、合谷。方法 :首先在下关、翳风、太阳、颊车、迎香等穴位进行…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即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常单侧发病,可累及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可单支发作,或2支、3支同时发作.临床表现为疼痛突发,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缓解,患者常因刷牙、进食、洗脸等诱发.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接近神经根部进针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这种方法是在神经根的近傍进针,所以命名为傍神经刺(Paraneural Acupuncture)。1.针刺方法三叉神经痛从神经的分布状态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支来考虑针刺方法是很方便的。首先对眼支,直接刺激其根部也不是不可能,但因为考虑到有刺伤眼球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危险,就以这支的眼窝上神经为针刺目标.对眼窝上神经傍神经刺针,在瞳孔直上眉毛上lcm部位定为假阳白穴,向下方约刺入1.5厘米。使用不锈钢3号针。对三叉神经眼支痛,以前的治疗常用面部的经穴攒竹。有时曲差、本神、丝竹空部位疼痛,也可用这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莉 《中国针灸》1998,18(4):224-224
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于后。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2~65岁;病程最短两月,最长4年;病变部位左侧17例,右侧13例。受累神经支:眼支6例,上颌支11例,下颌支7例,眼支和上颌支1例,上颌支和下颌支5例。对照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病变部位左侧12例,右侧8例。眼支4例,上颌支5例,下颌支7例,上下颌支合并4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取穴:主穴取患侧疼痛支痛点(板机点),配穴取相应经穴。眼支取太…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每次持续数秒或1~2min,突发突止,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  相似文献   

9.
1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陈发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包括前额、头皮、眼、鼻、唇、脸颊、上颌、下颌在内的面部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剧烈而又不易治愈。一般表现为单侧痛,双侧少见。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为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五对,共分三支,第一支为眼支,第二支为上颌支,第三支为下颌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起的阵发性闪电式剧痛(烧灼样或刺痛),间歇期可无症状,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临床上第一支很少疼痛,一般以第二支、第三支同时发病较多,年龄均在中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近年来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收到理想效果,兹介绍如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第一支痛…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82年2月~1983年12月采用经穴针刺三叉神经末梢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一般资料本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6~30岁8例,31~50岁22例,51~70岁10例,中年发病多于青、老年。发作类型:眼神经14例,眼、下颌神经混合2侧,下颌神经4例,眼、上颌神经混合8例,上颌神经6例,上颌、下颌神经混合3例,眼、上颌、下颌神经混合3例。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经常出现于胸胁部的肋间神经、头面部的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等部位。大多数病例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性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也可为仅有发作性痛;部分病例可表现为针刺样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神经痛的程度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老年患者多疼痛明显,苦不堪言。病毒如果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眼支时,引起眼部的带状疱疹,不仅疼痛剧烈,并且炎症会影响到角膜或眼球,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性角膜炎,愈后留有角膜瘢痕而失明,严重者甚至发生全眼球炎;当面神经和听神经受累时,可发生面瘫和听觉障碍(耳鸣、耳痛);当骶神经受累时,可发生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43例哈铁中心医院邵杰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常发作于上颌支、下颌支、很少影响眼支,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病人发作时非常痛苦。近十年来,我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届祖国医学面痛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疼痛性质为电灼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并伴有面部发红和流诞。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水针封闭SO例,其中男26例,女5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者半小时,最长者3年。1治疗方法1.1选穴处方:主穴:三叉点(在对耳屏脑点与平喘点之间找敏感点或压痛点);配穴:神门、皮质下、上颌或下颌(三叉神经痛为第二支痛时取上颌,第三支痛时取下颌,第二支与第三支同病,则上下颌都取)、胃。1.2操作方法:水针疗法:局部常规消…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炉高 《中国针灸》1998,18(11):672-67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6年。以额支痛为主2例,上颌支痛为主21例,下颌支痛为主15例。1.2 诊断标准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每次发作仅数秒钟或1~2分钟即停止,常因触碰上下唇、鼻翼外侧或刷牙、进食、洗脸等引起疼痛发作,其痛如刀割、火灼、电掣、针刺样。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1)取穴:面额支(第一支)痛取阳白透攒竹、丝竹空透曲鬓;上颌支(第二支)痛取颧透巨、下关透耳门或下关直刺;下颌支(第…  相似文献   

16.
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 ,自 1994年来我们动用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收到了满意疗效 ,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 2 3例患者均为明确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1例 ,年龄在 32~ 6 5岁之间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 ,病变部位左侧的17例、右侧 6例。受累神经支 :眼支 6例 ,上颌支 9例 ,混合支共 8例。2 治疗方法  本组采用电针疗法 ,取穴均为局部 ,主穴取患侧疼痛支痛点 (板击点 ) ,配合取相应经穴。眼支取太阳、阳明、四白、临泣 ;上颌支取下关、颧、巨 ;下颌支取颊车、迎香、地仓。采用直刺 ,进针得气后大…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可概括在祖国医学中的头风、头痛、偏头痛、牙痛等病证的范围之内。其特点是突然发病,阵发性剧痛,中年人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一侧。三叉神经是第五对颅神经,共分三支:即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于眶内、上下睑、额、上下齿、鼻、颊、唇、口腔、舌等部位,与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的循行分布区是一致的。一、临床资料: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9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4年。治愈19例,好转2例。二、诊断与治疗: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呈闪电般、阵发性剧痛,如掣、裂、锥刺、刀割、虎咬状,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偶有持续1~2小时者。日发数次或数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表现为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一侧颜面发病多见,极少数双侧发病,主要累及眼睑下至口角(上颌支)或口角至颈上部(下颌支)[2],在口角、面颊、舌部可触及引起疼痛的敏感点,即“扳机点”[3],可因刷牙、漱口、饮食等诱发。  相似文献   

19.
循经远取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性剧痛为特点。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两支同时受累。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略多见。疼痛以眼、面颊部、上下颌、舌部最明显,常闪电式发作,呈刀割、烧灼样剧烈疼痛,口角、舌、鼻翼等处最为敏感,轻触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中医又称“面风痛”、“面颊痛”。  相似文献   

20.
罗春明 《河北中医》2004,26(9):682-683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及冷热等刺激而诱发,疼痛多从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急骤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痛,或痛如刀割、火灼,往往反复发作。中医典籍无此病名,属面痛、头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