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信息     
《电镀与环保》2011,31(4):54
半光亮镍镀液及其使用方法一种能在基体表面电沉积半光亮镍镀层的镀液包含:(1)硫酸镍;(2)可溶性氯乙酸盐、醋酸盐、乙二醇或丙酸;(3)丁炔二醇。该半光亮镍镀液可以在一个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无硫半光亮镍沉积层。该工艺不含香豆素,不需添加醛类物质,但所得镀层厚度均匀,电压稳  相似文献   

2.
锰元素对镍镀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瓦特镀镍为基础,锰元素对光亮镀镍的影响;测试了光亮镍-锰镀层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和镀层硬度以及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MnCl2的浓度为0.16 mol/L时获得的镀层综合性能最好,镀层外观光亮、平滑,镀层致密、平整,晶体颗粒细致均匀,镀层耐蚀性提高,镀液电流效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3.
电镀光亮锌和高锡Cu-Sn合金组合镀层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光亮镀锌和高锡Cu-Sn合金组合镀层滚镀工艺。采用本工艺能够获得镜面般光亮镀层。试验表明,镀层与基体之间以及两镀层之间的结合力满足标准的要求,与传统的碱性滚镀铜和高锡Cu-Sn合金组合镀层相比,耐盐雾试验时间提高150%,镀层材料成本降低43.3%。在光亮镀锌和高锡Cu-Sn合金组合镀层上镀仿金,与碱性镀铜和光亮镀镍组合镀层上镀仿金相比,镀层材料成本降低68.4%,按新工艺镀黑镍,镀层材料成本降低62.9%。生产实践证明,光亮镀锌和高锡Cu-Sn合金组合镀层能够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硫酸盐电沉积Zn-Fe合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酸性硫酸盐体系电沉积低铁含量的光亮Zn-Fe合金镀层的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质,结果表明,该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较高,深镀能力和分散能力较差。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平整,黑色钝化后黝黑发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快速镀硬铬技术.经实验可得,阴极电流效率达22%~26%,阴极电流密度在60 A/dm2以上,镀层硬度达1 000~1 100 HV,裂纹数200~400 条/cm2,镀层平滑、细致、光亮,且厚度均匀,镀液中不含氟化物.讨论了镀液组成、RM-82添加剂及操作条件对镀层及镀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光亮碱性电镀Zn-Al合金的工艺配方、镀层质量和镀液性能.合金镀层与基体结合力好,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镀液稳定,易维护.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防护装饰性镀层中,凡有光亮要求的镀件,只要不使镀层发脆或龟裂,其光亮程度总是越亮越好(功能性镀层则另当别论)。但要获得全光亮的镀层,基体材质和机械磨光后的质量不可轻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镀层的光亮效果。光亮的镀层,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而且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从而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本文着重围绕零件磨光后的粗糙度与镀液光亮添加剂对镀层光亮和耐蚀性的影响的一些因素,作简要论述,并对镀层光亮程度与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某型发动机的水泵轴为基体,在同一镀液和镀槽中电沉积制备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工艺流程为:前处理─装挂─入槽─镀乳白耐蚀铬─镀光亮耐磨铬─出槽─清洗─除氢─抛光─检验。镀液组成为:CrO3200~250g/L,H2SO42.2~2.6g/L,Cr3+离子2.0~3.5g/L。先在60~65℃、15~25A/dm2下施镀30min得到乳白铬镀层,随后在55~60℃、40~50A/dm2下施镀90min,即得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双层铬镀层的孔隙率比单层光亮铬镀层小,二者显微硬度相近,耐磨性优越。实际生产应用表明,双层铬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单层光亮铬镀层。  相似文献   

9.
无氰镀锌槽中含有线型聚醚及杂环含氮化合物,以改进锌镀层质量。再有,镀液还有含机鳌合剂。用这种槽液即使槽液中锌含量甚低,亦可获得光亮而均匀的锌镀层,其酸度与电流密度范围均甚广,更可用于滚镀及挂镀。  相似文献   

10.
低氰电镀光亮22K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低氰电镀光亮22K金工艺。探讨了工艺流程、工艺配方、操作条件、镀液中各组分的影响及镀液的维护。该工艺镀液稳定、分散能力及深镀能力好,镀层光亮,颜色鲜艳,金含量符合22K标准,适合做装饰品镀层。  相似文献   

11.
塑料无氰仿金电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焦磷酸盐为络合剂研究出一种塑料无氰仿金电镀工艺。研究了镀液成分、添加剂及工艺条件对仿金镀层外观的影响,并对仿金镀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镀液稳定、易于维护,所得镀层光亮、结合力好、抗变色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袁里 《电镀与涂饰》2006,25(12):23-25
研制出一种滚镀镍铁合金新工艺。提出了几项镍铁合金电镀中阻止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的措施。对该工艺的特点、工艺规范、镀液配制、添加剂的作用及控制以及生产维护(包括稳定二价铁离子、镀层含铁量的控制、镀液pH和温度的控制等)分别进行了介绍。该工艺克服了滚筒的转动将空气带入镀液中氧化二价铁离子的问题,不但节约了昂贵的金属镍,同时具有镀液稳定、维护容易,镀层洁白光亮、结合力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无氰碱性镀铜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无氰碱铜工艺。采用多种配体,加入一定的添加剂,通过协同效应,使镀层的结合力和镀液的稳定性得以很大提高。该镀液长时间使用后能保持电流密度范围稳定。该工艺能在铁、黄铜、锌和锌合金、铝浸锌等基材上直接电镀,镀层光亮,结合力接近于氰化物镀铜。  相似文献   

14.
以碘酸钾、三氯乙酸、甘氨酸和甲酸为添加剂,加入到标准镀铬液中,测定了镀液的分散能力、光亮电流密度范围、深镀能力、阴极电流效率。结果表明:甲酸使阴极电流效率和深镀能力较高;甘氨酸使分散能力较高。二者均能扩大光亮电流密度范围。三氟乙酸、碘酸钾能显著提高阴极电流效率,但镀层粗糙发暗。  相似文献   

15.
无氰镀铜的实验研究与生产应用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基于硫酸盐光亮酸性镀铜体系的钢铁件浸镀铜工艺工业化应用的不可行性,以及浸镀与电沉积相结合的酸性镀铜工艺的特点.介绍了酸铜光亮剂、钢铁件活化原理、无氰碱铜配位荆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HEDP无氰碱铜镀液具有化学活化作用,以及预浸能提高镀层结合力.  相似文献   

16.
装饰性锡锌镍三元合金代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装饰性电镀锡锌镍三元合金代镍工艺。采用赫尔槽试验探讨了主盐、添加剂、溶液温度和pH对镀层镍含量、镀层外观及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所得锡锌镍合金镀层结晶细致,光亮,类似镍层,其耐蚀性明显优于锌镀层,适用于钢铁件高耐蚀装饰性电镀。  相似文献   

17.
某些氯化钾镀锌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线性电位扫描法、电位阶跃法、电子显微镜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用于酸性氯化钾镀锌溶液中某些有机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认为作为载体光亮剂的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对锌离子电化学还原的极化、镀锌层的晶粒大小和晶面取向及形貌、电结晶过程机理、成核速度常数、晶核的空间分布有最大的影响,获得镜面光亮的纳米锌镀层是聚氧乙烯醚与苄叉丙酮等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黄血盐沉淀过滤法除铜效果不好,不能用于实际的镀锡生产。根据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最终找出了一种去除酸性光亮镀锡液中铜杂质的方法:在强烈搅拌下,缓慢加入理论量110%的稀Na2S溶液(现配现用),然后滤除所生成的沉淀。该法在生产中应用3年多,效果均良好,消除了因铜杂质所引起的硫酸盐镀锡层低电流密度区无光、发黄、发黑等故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烟酸体系双脉冲镀银的工艺条件对镀层的沉积速率.外观质量、结合力、抗变色能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与丁二酰亚胺镀银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0.25A/dm2、频率为1 000Hz、温度为25℃时,可获得光亮、抗变色能力好的镀层.与丁二酰亚胺体系得到的镀层相比较,烟酸体系镀层性能更优.镀层银晶为立方晶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乙醛酸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工艺、镀层结构和形貌。其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为:28.0 g/L CuSO4.5H2O,44.0 g/L EDTA-2Na,10.0 mg/Lα,α’-联吡啶,10.0 mg/L亚铁氰化钾,9.2 g/L乙醛酸,pH为11.5~12.5,θ为40~50℃。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镀铜溶液较稳定;镀液温度和硫酸铜质量浓度提高,铜沉积速率增大;较高的镀液温度下,化学镀铜反应的活化能较低,镀液稳定性下降;镀液pH在11.5~12.5可获得较好的铜镀层;随乙醛酸和络合剂质量浓度提高,铜沉积速率变化不大,但过量的乙醛酸导致镀液的稳定性降低;铜镀层为面心立方混晶结构,呈光亮的粉红色块状形貌,有较高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