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中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并成为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炎症因子和通路发病机制的逐渐完善,免疫因素在DN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被越来越关注。抑制免疫炎症的应答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手段。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参与的TLR4(Toll-like-receptor s 4,TLR4)炎症信号通道在糖尿病肾病的免疫炎症机制及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糖尿病肾病研究发病机理提供新思路,为寻找治疗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药物新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红 《重庆医学》2015,(27):3861-3863
巨噬细胞在机体先天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会对不同微环境下的信号做出反应,分化或激活成明显具有组织特异性的亚型,其两种激活方式分别为经典活化型(classically activated,M1型)和替代活化型(alternative-ly activated,M2型),与此相平行适应的是适应性免疫细胞Th1和 Th2的分化[1-2]。正常状态下,组织中既有 M1型巨噬细胞,也有 M2型巨噬细胞,两者保持动态平衡。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激活补体,同时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炎性反应过程[3]。因此,免疫炎性反应影响 T2DM 的病理变化,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抗原提呈等作用可影响 T2DM 的发病及进展。本文拟从免疫炎性反应在 T2DM 发病中的作用、巨噬细胞在影响 T2DM 病程中所涉及的细胞因子及嘌呤受体介导的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并成为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炎症因子和通路发病机制的逐渐完善,免疫因素在DN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被越来越关注。抑制免疫炎症的应答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手段。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参与的TLR4(Toll-like-receptor s 4,TLR4)炎症信号通道在糖尿病肾病的免疫炎症机制及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糖尿病肾病研究发病机理提供新思路,为寻找治疗或延缓糖尿病肾病药物新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IL-5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中 ,最活跃的领域为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炎症调控 ,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 ,如IL 5 ,参与效应细胞的分化、趋化、黏附、迁移与功能激活[1 ] 。大量的研究表明 ,IL 5是嗜酸细胞炎症的关键调控因子[2 ] 。1 IL 5结构和作用IL  相似文献   

5.
<正>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由糖尿病相关因素导致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异常称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之一,是慢性肾脏病变(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DN患病率为20%~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微循环障碍是DN基本的病理基础,其可发生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早期对微循环障碍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治DN[2],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引起DN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项研究表明可能与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自噬和炎症反应等有关。现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及其引起DN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1]。以往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是RA的主要炎症介质,辅助性T细胞2型(Th2)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4和IL10对疾病起保护性作用,相反辅助性T细胞1型(Th1)细胞因子如IL2和γ干扰素(IFN)支持RA患者关节前炎症微环境。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在RA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不同于以往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为进一步探讨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RA患者体内的表达模式和临床意义,本实验应用先进…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M演变几年后,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间质几乎均有受累,由此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也是D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但目前DN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上未阐明。近年有人发现血清脂蛋白(α),[LP(α)]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且是DN的危险因子之一,为此我们对83对例老年、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1]表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贯穿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其发病机制及引起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新近研究~[2]提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新型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子。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T2DM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观察桃红四物汤对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全世界各国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地区趋于城市化。糖尿病的危险性在于其形成的血管、神经、心脏及肾等并发症,致使治疗产生一定的困难[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2]。为治疗及明确其发病机制寻找新思路[3],尤其在细胞因子方面文献比较集中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研究已取得成效[4],本文对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由单核细胞产生,正常情况下低水平的TNF可起到生长因子的作用,调节炎症反…  相似文献   

10.
王志慧  李兴 《医学综述》2004,10(1):46-47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M)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与心脏病、脑血管病同为糖尿病的重要死因。1型糖尿病患者约 5~ 10年 30 %~ 4 0 %发生DN ,2型糖尿病患者约 10~ 2 0年 15 %发生DN[1 ] 。而其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 ,多数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和瘦素 (leptin)在糖尿病肾病时 ,其血清以及肾脏局部浓度有显著变化 ,从而提示二者与糖尿病肾病之间有着显著联系。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肾脏微血管病变在组织学上分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弥漫性肾小球硬…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约占35%)~([1]),因此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与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是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提出了T2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的观点[1],其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T2DM和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有很强的关联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时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并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芳  赵学礼 《北京医学》2010,32(1):60-6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发展迅速、多部位、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P-选择素与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附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1]。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相关[2]。对动物模型与人体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胰岛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现象,T2DM患者胰岛组织切片显示纤维化与淀粉样沉积,从而给胰岛炎症反应说提供了证据[3]。文献报道气虚或气机不利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演变为阴虚、气阴两虚证[4]。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小河 《医学综述》1996,2(9):472-47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三大并发症之一,与心脏病、脑血管障碍同为DM的重要死因。在欧美国家,DN已成为血液透析与肾移植首位原因。本文综述新近关于DN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分期、早期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观点以期患者得到及早、合理的防治,使DM的预后得以改善。1 发病情况DM的发病率约1~2%,有估计高达6.6%,糖耐量异常11.2%,、型之比约1∶3[1]。其中DN的发生率,型者约30~50%,型者起病20年后累计达25~50%。2 病因DN的病因较复杂,至今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支持为多因素,且、型DN…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据第60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报道,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佛罗里达州糖尿病中心研究表明:青少年2型糖尿病5年发病率从8.7 %上升至19.9 % ,平均诊断年龄13.5岁,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1]。随着DM的发展,在各种因素如年龄、DM病程、血糖控制质量、饮食控制、血压水平、吸烟以及遗传易感性等的影响下,DM患者易形成各种DM的血管并发症,包括DM大血管并发症、DM肾病(DN)、DM视网膜病变(DR)、DM神经病变及DM足/DM下肢病变。多年的研究和观察表明,DM血管并发症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在DM进程中,尽管对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了血脂代谢异常是DM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2型DM患者大约有40.50%~50 %合并血脂异常[2]。CaramoriML等研究提示,多条代谢途径(包括血脂代谢)的紊乱与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3]。为了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对2型DM血脂代谢异常与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作...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等参与病变过程。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由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产生,可使机体产生高热、高代谢等反应,与不同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调节效应[1]。本文通过检测HIE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DN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启动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结果,其中涉及到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高糖环境下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免疫炎症反应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在D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群,T淋巴细胞在DN早期肾脏损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促进DN的发展[1].  相似文献   

19.
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以多种炎症基因表达增加或异常表达为特征,由多种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和气道结构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及细胞组分(细胞因子、化学因子、黏附分子、酶类和受体)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感染、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2,3]。现将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郭畅群  刘会 《中原医刊》2006,33(19):64-6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累,从肾小球、肾小管到肾间质,是终未期肾衰的重要原因[1]。在我国,96%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T2DM患者多中年发病,加之老年人肾脏贮备功能的降低,肾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