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0.01,ΔP<0.001]老年LVH组与老年前期LVH组比较:P均>0.05讨论高血压LVH的诊断阳性率一般为20%~80%[刘人生,龚兰生,孔华宇.临床高血压病学.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99~101],本组298例中,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LVH阳性率为32.9%。全血粘度改变是LVH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本资料LVH组全血粘度升高,揭示高粘血症有发生LVH趋势,对高血压患者适当降低血粘度的治疗可能减少、延缓并逆转LVH的发生。作者单位:100101北京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检测了100例单纯性收缩压升高(ISH)老年人,根据ECG,X线UCG的结果,分为有和无左室肥厚(LVH)两组,结果显示LVH组的缺血性ST-T改变,心衰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与无LV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ISH-LVH与心肌缺血、心衰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54例有冠心病(CHD)家族史和107例无CHD家族史(作对照组)少年儿童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身高、体重五项指标。结果显示:(1)有CHD家族史组Lp(a)平均值为198.6mg/L,对照组则为136.03mg/L,两组有差异显著性(P<0.01);(2)有CHD家族史组Lp(a)增高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Lp(a)水平与体重无显著相关,与apoA-I、apoB、年龄和身高也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地分析2995例连续尸检中259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者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为98.5%,LVH者中CAS发生率为83.9%。左室壁厚度与CAS级别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r=-0.099,P〉0.10),LVH程度加重不伴有CAS发生率增高。LVH者中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不随LVH加重而增加,但却随CAS程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地分析2995例连续尸检中259例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高血压病者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为98.5%,LVH者中CAS发生率为83.9%。左室壁厚度与CAS级别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r=-0.099,P>0.10),LVH程度加重不伴有CAS发生率增高。LVH者中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9.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不随LVH加重而增加,但却随CAS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P<0.01)。LVH,≥60岁组伴CAS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P<0.01),而无CAS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本资料证实CAS是高血压病LVH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在该类病人的治疗中应当重视CAS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血脂质、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遗传学方法,测定93 例CHD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共发现5 种apoE基因型,分别为E3/3、E3/2、E4/3、E4/2和E4/4。CHD组apoE4/3 基因型和ε4 等位基因频率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1),apoAI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在CHD组各亚型之间,TC、LDL-C和apoAI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apoEε4 等位基因是CHD重要的遗传易患因素,apoE基因多态性亦影响血TC、LDL-C和apoAI水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86例冠心病(CHD)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po)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浆OX-LDL、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apoB10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I及apoAI/apoB100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X-LDL水平与TG、LDL、apoB100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apoAI及apoAI/apoB100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X-LDL对CHD的预测价值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血脂、脂蛋白及apo。认为,OX-LDL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HD患者体内LDL氧化修饰增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抗氧化治疗以抑制LDL在体内的氧化修饰。  相似文献   

9.
检测了海口市514例12~15岁少年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oo(apoB100)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分别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格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是影响少年血脂与脂蛋白最主要因素,而apoAI、apoB100的变化主要受血清TC、TG及HDL-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胰岛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49例高血压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血胰岛素(In)水平与40例正常人比较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载脂蛋白B(apoB)、血糠(G)及In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HDL2-C、apoAI、apoAI/apoB及G/In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n水平随BMI增加而升高。相关分析发现:HBP患者In与BMI和apoB呈正相关,与HDL-C、apoAI/apoB呈负相关。G/In与HDL-C呈正相关。血浆TG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  方法:对38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有无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IGF-1的浓度,根据有无合并LVH,将38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n= 20),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组(n= 18)。另选24 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 组之间血清IGF-1 水平。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247.9±46.4 vs.208.4±61.7,P< 0.05),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血清IGF-1中度相关(r= 0.41,P< 0.05)。  结论:IGF-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AI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I(apoAI)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拮抗低密度脂蛋白(LDL)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细胞形态观察、计数细胞成活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百分比和6-酮-前列环素F_(1α)(6-keto-PGF_(1α))。结果预加入HDL或apoAI(100μg/ml),细胞再受到较大剂量(1500μg/ml)的LDL损伤时,不发生显著形态变化,细胞成活率由25.0%(LDL组)提高到91.8%(HDL+LDL组)和89.7%(apoAI+LDL组);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LDH释放百分比由72.0%±5.5%(LDL组)降至26.8%±3.4%(HDL+LDL组)和29.4%±4.5%(apoAI+LDL组);促进细胞自身分泌前列环素,使6-keto-PGF_(1α)的含量由7.8±1.4μg/ml(LDL组)增至16.5±4.3μg/ml(HDL+LDL组)和14.2+1.9μg/ml(apoAI+LDL组)。结论在拮抗LDL损伤时,apoAI和HDL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增加细胞自身分泌等方面作用近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57例,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LVH)者(EH+LVH组)30例,无合并左心室肥厚者(EH-LVH组)27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24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心室重量,同时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EH+LVH组患者用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结果:①EH+LVH组患者QTd与QTcd明显大于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而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QTd和QTcd与左心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及r=0.61,P<0.05);③治疗6个月后,QTd和QTcd、左心室重量均降低,且QTd缩小程度(ΔQTd)、QTcd缩小程度(ΔQTcd)与左心室重量减轻程度(ΔLVM)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大的主要原因;QTd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程度的评估指标;依那普利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d。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二维引导下的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有无左室肥厚(LVH),同时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血检测ACE基因多态性(PCR方法)。113例正常人作基因频率检测。结果(1)高血压LVH(+)与LVH(-)两组动态血压指标除夜间平均SB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有显著性外,24小时及白天平均SBP、DBP、MAP和夜间平均DBP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LVH(+)组I基因频率明显高于LVH(-)组,LVH(+)组I基因型明显高于LVH(-)组。(3)113例正常人基因型频率分布:I为0.58,D为0.42。结论本研究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左室肥厚明显相关,I基因型者似更易发生左室肥厚。ACE基因型频率分布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  相似文献   

16.
铁等微量元素和自由基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8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其中心肌梗塞18例,心绞痛20例)和3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铁(Fe)、铜(Cu)、锌(Zn)、硒(Se)、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载脂蛋白A1、3(apo-A1、apo-B)和血压的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CHD组的血清Fe、apo-B、甘油三酯(TG)及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Zn、Se、apo-A1/apo-B和SO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元相关分析表明,Fe和舒张压与CHD的发生呈正相关;Zn和SOD与其呈负相关。提示体内Fe储存增加可能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中国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的分布,初步探讨apoE在老年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5例健康人、23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及17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apoE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1.5,P<0.05;χ2=16.2,P<0.01);MI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Woolf公式计算,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与AD之间有显著性关联(χ2=7.7,P<0.01),相关危险度(RR)=3.0。AD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C、LDL-C、apoAⅠ、ap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提示apo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性痴呆有显著性关联,apoEε4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时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时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方法对73例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30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除低频(LF)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伴有MI和LVH与无MI和LVH患者比较,R-R间期均方根(rMSSD)、R-R间期差值>50ms(PNN50)、高频(HF)和LF/HF比值等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MI和LV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除HF(P<0.05)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减低的主要原因,MI和LVH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张力平衡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细胞核内原癌基因c-fos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种高血压模型即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两肾一夹型(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观察在高血压所致LVH的不同阶段,收缩压(SBP)、左室重/体重比(LVW/BW)及左心室c-fo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SHR在8~10周龄时已有明显的高血压和LVH,其SBP与LVW/BW均显著高于对照的WKY大鼠,左心室c-fos基因表达水平与WKY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二者均较高。20~22周龄与40~42周龄时,SHR的SBP、LVW/BW及左室c-fos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WKY大鼠。2K1C大鼠左肾动脉缩窄1周后就有明显的LVH,其LVW/BW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升高(2.90±0.13vs2.57±0.15,P<0.05),同时伴左室c-fos基因的高表达,至术后3周、10周仍保持较高水平。钙拮抗剂尼群地平和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治疗10周后均可使2K1C大鼠左室c-fos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心肌原癌基因c-fos的高表达可能参与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62例高血压病(E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伴LVH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投以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8周。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TⅡ及AL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H组高于非LVH组(P<0.005),LVH组的LVMI与ATⅡ和ALD正相关(r分别为0.342和0.356,P<0.01),用药后两组LVMI、ATⅡ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8周后两组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MI下降值与血浆ATⅡ、ALD浓度下降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和0.647,P<0.001),提示ATⅡ、ALD是引起EH心肌肥厚重要的体液因素,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均可使LVH逆转,培哚普利对LVH的逆转可能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