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中以细河流域为评估对象,结合细河流域实际情况,选取评估指标,确定赋分标准与评估分级,对细河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出了治理建议。此次评估结果能够全面反映细河流域河湖健康的综合特性,对细河河流的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流岸线带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干扰和破坏。为合理开发利用岸线带,治理和保护该区域的生境,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就岸线带的健康现状、发展演变过程和阶段规划目标等开展综合分析和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保护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充实河湖岸线和洲滩的管理内涵。随着近些年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重视以及河湖长制的实施,河流岸线带健康评估作为河流岸线带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契合提出的"一河一策"的管理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总结了近30 a的相关代表文献,对河流岸线带健康概念和评估进行综述,阐述了当前河流岸线带的政策导向和管理现状,从定义、功能、健康内涵方面分析了河流及其岸线带概念演变,概括了河流及其岸线带健康评估方法演变和应用状况,并初步探讨了内伶仃洋岸线带的管理成果和问题,通过河流健康评估体系对河流岸线带体系的研究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国外河流健康评估技术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河流健康评估方法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为主线,着眼于建立河流状况变化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建立一种兼顾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评估体系.文中简要介绍了国外河流健康评估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标准,对于物理-化学评估、生物栖息地评估、水文评估、生物评估的方法和要点分别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开展河流健康评估是加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基础工作,也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定期为重要河流进行"健康诊断",对保障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市结合江苏省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在归纳总结本地河流健康问题与影响因素基础上,初步构建适合盐城的河流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6.
河流健康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董哲仁 《中国水利》2005,(10):17-19
河流健康评估应包括物理-化学评估、生物栖息地质量评估、水文评估和生物群落的评估等内容.评估需要建立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需要建立基准点即参照系统,需要明确水文条件、水质条件和栖息地质量三个要素,需要因地制宜地为每一条河流建立健康评估体系及建立生物监测系统和网络.  相似文献   

7.
水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水资源短缺和退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为人类各种竞争性用水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已成为更具挑战和关键的问题。维护和恢复河流健康系统已经成为环境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为了解这些挑战,实现未来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河流健康进行综合评估。河流健康评估工具已经发展到测量河道的生态状况和自然资本。基于将河流健康测量延伸至包含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提出一个用于评估河流可持续性的指标框架,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如何用于评估水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问题,介绍了我们所采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的过程分析方法,以及由此方法得到的中国黄河下游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系统方式,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并可生成一套定制指标。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为评估河流的可持续性提供了透明和参与的基础。这种评估为关键问题识别提供了信息和概貌,尤其对支撑政策制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枝江流域多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西枝江水质现状特点,水质时空变化特点,并进行水质评价与污染原因分析;预测西枝江水源水质发展趋势;提出保护西枝江流域水源水质的措施,即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西枝江流域水环境目标和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合理调整流域经济生产布局,建设污水处理厂,保护西枝江两岸水源林和护岸林,加强西枝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9.
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及重要驱动力,其年内及年际变化会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当前水文变化评估已被国内外学者列为河流健康评估的重要内容。河流压力指数(FSR)法以受干扰前后连续月径流系列为基础,采用10项指标评估人类干扰下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但对河流水文变化生态过程的表征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闸坝工程建设、水电资源开发等对河流调节的不稳定性及无规律性,从河流径流系列、指标算法以及指标优选等对FSR进行一系列优化改进。在南方某流域河流健康的评估应用中发现,改进型河流压力指数法适用于日径流系列并可如实反映河流受干扰的实际情况,使得河流健康评估更符合实际;优选后的5项指标充分代表了原10项指标的生态学意义及评分结果,更有利于FSR法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诊断河流健康情况,遵循全国《河流健康分析评估试点标准》并结合河流健康内涵,探索提出了河流健康ACI指标体系,对河流健康情况实施分级。应用实例表明,河流健康评估采用ACI标准理论较为合理,与该河流实测资料较为吻合,研究可为河流健康评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命健康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健康的河流生命是建立在河床稳定的前提上,既能保证河流的基本功能,又能保证河流生命的正常新陈代谢,同时也能维持其景观文化的要求.健康河流生命具有结构稳定性、水流流动性、动态平衡性、生态安全性、活力旺盛性、景观适宜性等特征.河流与血管在组成结构、物质交换、力学机理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河流生命健康的诊断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值的确定等可仿照人体健康诊断的相关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归纳了国内研究者关于河流健康概念的解释和阐述,明确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内涵,回顾了中国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国内主要流域河流特点、面临问题及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并分析评价了国内典型河流健康评价成果。基于目前国内河流现状,建议一方面要重视大江、大河的健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价和跨流域调水影响评价等特色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国内河流现状及健康工作研究进展,对今后国内河流健康指标体系、河流保护管理工作以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的基础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人水自然和谐,是我国保障人民健康,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适合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流健康的评估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观澜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观澜河综合整治前后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前观澜河上游和中游处于"不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整治后上游和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游处于"健康"状态。观澜河经过综合整治后,河流生态系统呈现正向演替趋势;但观澜河水环境状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三个等级。并以华北地区河流———潮白河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白河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2,即潮白河处于中等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与健康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河流是有生命的,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健康,我们可以用健康来描述河流的生态状况,河流健康概念寻求利用生物或生态评价方法来完善传统的物理一化学评价方法。河流健康的度量对象包括:堤岸、河床、河水感观、水质指标、水生无脊椎动物指标和鱼类指标等。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要维持河流健康,应加强河流水资源配置、水质、河岸地和河道等4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枝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规划取水情况,结合对西枝江可供水量的分析,指出西枝江水资源的紧缺形势,提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太湖流域太浦河为评估对象,参考《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的指标体系,根据太浦河自身情况对该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增加了反映太浦河特色的区域水环境及航运能力等自选指标,合理划分评估河段后对2016年太浦河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太浦河健康状况得分为68. 83分,健康等级为健康。最后结合评估结果及太浦河自身特点,对太浦河平原河网地区河流健康评估体系构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Tennant法对太子河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太子河上游汛期生态环境状况较好,非汛期最小生态需水下河流生态环境状况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生态径流满足低,需要加大非汛期河流生态需水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20.
河流健康概念是随着人们对河流环境退化的关注而产生的,是人们要求从水质、生物以及生态等众多角度更好地评估河流生态系统状况、改善河流管理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河流管理评估工具和技术手段。因此,河流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