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在农村、城市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中 ,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促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判断。建国头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影响了毛泽东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署的考虑。所有这些最终成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客观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石银 《前沿》2006,(7):15-17
六十多年前,毛泽东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过十多年的丰富发展,初步形成体系。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二是理论嬗变的原因;三是理论产生的影响;四是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指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则是该理论的合理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既是对我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存在问题的重大反思,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位置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萌芽于土地革命,在抗战时形成体系,在解放战争后得到发展。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性质是新资本主义,历史功绩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启示是:要认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好群众路线,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5.
李强  骆赟 《前沿》2006,(11):7-9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确理论,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并没有坚持下去。造成这一结局固然有来自国内经济政治的原因,也有国际背景的深刻影响,但笔者认为其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它以其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一、要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来实现;二、理论创新要一以贯之,不可轻易放弃;三、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既不可忽略它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又要学习借鉴它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7.
高民  陈福卫  唐桂莲 《前沿》2004,2(11):13-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 ,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然而 ,这一理论在建国初期却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这种放弃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就包括革命的前途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才提出的“新思维”,而是他的一贯主张,只不过建国后将其付诸实行罢了,根本不存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确有怀疑,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抗美援朝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问题。李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说法,而把它们当成了前后衔接的两个不同阶段所致。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确理论。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建国后不久就遭遗弃。之所以遭此厄运,固然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来自苏联的影响和压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仲海涛 《长白学刊》2008,(5):159-159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曾经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就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而提前结束了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想。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不揣浅陋,尝试从毛泽东主观认识的角度探寻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析论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的苏联之行,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走出中国故土,踏入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前的研究并没有给予毛泽东第一次访苏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苏联长达两个月的访问,其所见所闻对他后来思想上的变化,尤其是对他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云峰 《长白学刊》2008,(1):131-136
考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论证逻辑,可以发现其中既有革命的逻辑,又有生产的逻辑。两种逻辑混合使用,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是由于毛泽东对政治和经济的熟悉程度不同。追本溯源,还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发展趋向有关。革命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不仅导致毛泽东最后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更给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后,毛泽东同志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重温这一段历史,对搞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七大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就新民主主义理论而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全国解放后的许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为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温茹  孙凯民 《前沿》2007,19(7):12-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指针,同时也加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巩固,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许多可比之处,因此,在新时期重新研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历史实践价值和现实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凌弓 《前沿》2002,2(8):14-16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他曾用“新资本主义”来表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 ,一是借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表述方式 ;二是从内容上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毛泽东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革命起点问题 ,他用“衔接”表述两个革命阶段的连接 ,一是不可能以确定的时间点来表明这个问题 ;二是为驳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7.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调整而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放弃"说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过渡思想之间存在矛盾.毛泽东只是调整了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间,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原则、主体思想上基本稳定."提前过渡"并不能作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18.
张浩 《理论月刊》2010,(6):24-27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考源溯流,可知其有三大理论来源:活水源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历史渊源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直接渊源是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回击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战线上的疯狂围攻,坚持抗战团结方向,消解民众对中国革命性质和抗战前途的疑虑,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困境,毛泽东从政治革命角度阐明了文化建设思路。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路蕴含着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建构预示了文化现代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领导权规定了文化现代化的性质;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凸显了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举措规划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郭继萍  张光映 《传承》2014,(7):70-7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今天的大众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地理解并借鉴这一思想,有助于大众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新时期大众文化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创立更符合大众价值利益取向的新型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事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