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51例(包括湿重于热22例,热重于湿9例,湿热并重20例),另设健康志愿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安速Hp血清快速检测法判定Hp感染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41.18%,21/5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各亚型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45%(10/22)、22.22%(2/9)和45.00%(9/20),其中湿重于热、湿热并重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IL-12、IL-4及IL-1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IFN-γ和IL-12表达呈增高的趋势,而IL-4表达则呈下降的趋势。脾胃湿热证各亚型组比较,均呈现湿热并重组IFN-γ、IL-12、IL-4表达以及IFN-γ/IL-4、IL-12/IL-4比值较湿重于热组、热重于湿组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改变相关,"湿"和"热"邪可能是介导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疗效及外周血中Th1/Th2的漂移影响。方法将11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9例给予SOX化疗治疗,研究组59例给予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4个周期。评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KP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Th1/Th2的漂移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IL-4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KPS评分、IFN-γ和IFN-γ/IL-4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二陈平胃散辅助SOX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外周血中Th1/Th2的漂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胃虚实证候大鼠模型胸腺、脾脏、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为脾虚组,一组为湿热组,一组为正常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对大鼠模型血浆、胸腺、脾脏组织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胸腺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下降,IL-4表达和IFN-γ/IL-4比值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和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脏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表达明显下降(P0.05),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表达明显下降(P0.05),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P0.05)。在外周血方面,与正常组对比,脾虚组的IFN-γ表达明显下降(P0.05),IL-4表达升高,IFN-γ/IL-4比值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的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5),IL-4表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组和湿热组在脾脏的IL-4表达均表现出下降趋势,IFN-γ/IL-4比值呈升高趋势,脾脏的Th1/Th2平衡在不同证型中可能均向Th1漂移。胸腺、脾脏、外周血等不同组织的IFN-γ/IL-4比值在脾胃虚实证候的呈现不同,提示不同部位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性与不同证候的相关性,这可能是脾胃虚实证候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CA的客观化、微观化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Ⅰ型-湿热蕴结型(24例)和Ⅱ型-正虚邪恋型(18例),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湿热蕴结型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表达增强,正虚邪恋型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现象。正虚邪恋型患者存在Th2漂移现象。根据CA患者机体的Th细胞亚群漂移状况,结合辨证分型论治,也许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丘嫦  陈前军  戴燕  关若丹  徐飚  宋雪  王婷 《新中医》2014,46(8):139-142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法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扶正益气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行6周期TEC方案化疗(21天/周期),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第1周期化疗前、第6周期化疗后第7天血清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仍呈高表达强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L-4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后观察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降低Th1细胞因子的水平,而Th2呈高表达强势,提示Th1向Th2漂移,表明辅助化疗可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抑制。参芪扶正液可改善辅助化疗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抑制使其在化疗后进一步降低,提示扶正益气法可以抑制Th1向Th2漂移,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和纠正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Th1/Th2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9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诊断为脾胃湿热证(50例)及脾胃虚弱证(40例),并设立10名健康者为对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L-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结果:Th1(IFN-γ、IL-2)、Th1/Th2(INF-γ/IL-4)比值,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对照组(P0.05),而Th2(IL-4、IL-10),对照组脾胃虚弱组脾胃湿热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Th1/Th2左偏,其脾胃湿热证及脾胃虚弱证不同证型的区别与Th1/Th2漂移程度有关,脾胃湿热证左偏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与1型及2型辅助性T细胞相应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孕妇87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新生儿脐血乙肝五项及HBV DNA检测结果,将其中14例检测阳性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为宫内感染组,73例检测阴性未发生宫内感染者为宫内未感染组;同时选择4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组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各组IFN-γ、IL-12、IL-4及IL-6的水平变化及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FN-γ、IL-12水平较宫内未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IL-4、IL-6水平则较未感染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宫内未感染组以上各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孕妇血清IFN-γ与IL-12、IL-4与IL-6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IFN-γ与IL-4、IL-6及IL-12与IL-4及IL-6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05)。各组新生儿脐血中IFN-γ、IL-12、IL-4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s Ag阳性孕妇Th1/Th2型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和Th2相关的细胞因子免疫水平失衡,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抗病毒能力下降,导致孕妇体内HBV清除障碍,从而易引起HBV母婴垂直传播而发生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肉瘤微环境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S180肉瘤细胞0.1 mL(1×10~7/mL)接种于C57BL/6J小鼠胸部皮下形成移植瘤。以移植瘤为穴位中心,采用热敏艾条治疗,距离3 cm,每次艾灸1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为一疗程。顺铂组给以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治疗一疗程后小鼠处死,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血清IL-2、IFN-γ、IL-4和IL-10的浓度。检测移植瘤的重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Th1和Th2细胞的数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和Th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抑制肉瘤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顺铂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组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IL-10和IL-4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增加小鼠脾Th1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Th2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组上调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Th2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降低IL-10和IL-4的浓度;增加小鼠脾Th1细胞的数量,降低Th2细胞的数量;提高移植瘤微环境中的Th1/Th2的比值,使其由Th2向Th1漂移,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合剂对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组采用清养透解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酶联法检测血清IFN-γ、IL-12、IL-4、IL-10水平。结果④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血清Thl类细胞因子(IFN-1、IL-1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Thl/Th2(IFN-γ/IL-4、IL-12/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1)、Th2类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Th1/T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Th1/Th2细胞比值向Th2漂移,清养透解合剂可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2.
痤疮严重度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民  钟建能 《新中医》2014,46(10):115-116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20例痤疮患者分为Ⅰ度(轻)、Ⅱ度(中等)、Ⅲ度(重度)、Ⅳ度(重度~集簇性)各30例。另取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以IFN-γ/IL-4比值作为反映Th1/Th2分化失衡状况的数据,最后分析其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Ⅲ度、Ⅳ度痤疮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Ⅲ度、Ⅳ度痤疮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等级相关分析:痤疮严重度与IFN-γ水平成负相关(rs=-0.314,P=0.000),与IL-4水平成正相关(rs=0.357,P=0.000),与IFN-γ/IL-4比值成负相关(rs=-0.263,P=0.000)。结论:痤疮患者存在Th1/Th2特征性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特征性细胞因子分化失常越严重,痤疮严重度越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瘿气灵对Graves病(GD)血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治的确诊为GD的患者147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按中医辨证符合虚证(心肝气阴两虚)、实证(肝胃火旺)及虚实夹杂证。治疗组各组用瘿气灵5粒,tid;西药对照组用他巴唑5mg,tid。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超敏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γ-干扰素)和IL-4(白细胞介素4)值,计算二者比值,治疗前后各一次。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各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瘿气灵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管理对成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不同证型患者Th1/Th2变化的影响。方法:73例患者分为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兼痰浊型及兼瘀血型,随机单盲对照将每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各证型治疗组IFN-γ、IL-4和IFN-γ/IL-4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改变Th1/Th2失衡,系统健康管理计划对哮喘缓解期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小时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2/Th2比例;另外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IL-2、IFN-γ、IL-4、IL-10的水平,同时观察地塞米松对Th1/Th2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模型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外周血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逐渐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逐渐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逐渐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地塞米松能够抑制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Th1/Th2细胞失衡是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原因之一,Th1应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Th1/Th2漂移的相关性。方法 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组和痰浊遏阻证组,每组20例。检测血清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5(IL-5)含量。结果 Th1(INF-γ、IL-2),痰浊遏阻证组大于气阴两虚证组(P0.05);Th2(IL-4、IL-5),气阴两虚证组大于痰浊阻遏证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证型与Th1/Th2存在一定相关性,痰浊遏阻证组患者偏向细胞免疫,Th1/Th2左偏;气阴两虚证组患者则偏向体液免疫,Th1/Th2右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及二者比值水平的变化,探讨小青龙汤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将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小青龙汤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小青龙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检测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对比,小青龙汤组血清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高于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小青龙汤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血清IL-4水平降低,IFN-γ/IL-4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血清IL-4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较前降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小青龙汤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汤通过升高IFN-γ同时降低IL-4水平,调节COPD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8.
钱铃  雷章花  陈巧俊  吴婷 《新中医》2020,52(10):33-36
目的:探讨桑菊饮联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菊饮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咳嗽、发热、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4 (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Th1/Th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G、IgA、IL-4、IFN-γ水平及Th1/Th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IFN-γ水平及Th1/Th2高于治疗前,IL-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gG、IgA、IFN-γ水平及Th1/Th2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菊饮联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常力  朱振刚 《天津中医药》2018,35(4):267-270
[目的]观察银翘散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RVA)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R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治疗。2组均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ACT),肺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中医证候疗效及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 Ig A)、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FN-γ/IL-4]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1.87%(23/32)。治疗后,治疗组s 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及IFN-γ/IL-4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两组之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VA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可能与银翘散可调节患者Th1/Th2细胞因子,逆转因子间的失衡,进而减少气道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