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1例边艳珠,廖瑞,袁桂琴人体解剖学教研室(050017)关键词右锁骨下动脉,变异本报告系做胎儿脑血管灌注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起点和行程的变异。该动脉起始于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发出部位之间的主动脉弓后壁上,而后向右上方经气管和食管...  相似文献   

2.
从1960年至1966年及1975年至1980年底,我们在146例尸体解剖观察中发现两倒右锁骨下动脉的起始变异,现报导如后。例1:女,12岁,死因不明,1980年局解中发现。主动脉位置正常,右颈总动脉在气管前由主动脉弓发出。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均超于主动脉弓,未见异常。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后壁,平第三胸椎下缘,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在人体解剖的教学标本中发现起始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二例,报道如下。例一,六岁左右女尸,死因不明。心脏大小位置正常。主动脉弓因异常右锁骨下动脉的牵引,接近矢状位。右颈总动脉于气管之右侧偏前发出,于第六颈椎至气管右缘,起端与左颈总动脉紧依,二者呈  相似文献   

4.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大血管先天性畸形的一种,此种畸形是右锁骨下动脉不是起自无名动脉,而是起自主动脉弓,成为主动脉弓左侧的最后一个分支,在其向右上方伸展到达正常右位的过程中,多数位于食管之后(70%)(图1),但亦可穿越食管和气管之间(20%),或位于气管之前(10%)。发病率为0.4~2%。绝大多数病例毫无症状,偶于食管钡餐检查或尸体解剖时发现。约10%的病例因食管受压明显,引起吞咽困难而就诊。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并非十分罕见,但在国内发现而有报告者甚少,因之尚未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足够重视,常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1年来我院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检查工作成效。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前来我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时间为14~20+6孕周的自愿接受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孕妇共5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清甲胎蛋白联合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患病率并予以遗传咨询,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结果 107例孕妇产前唐氏筛查风险率较高,为6.20%,其中,唐氏综合征的阳性孕妇为30例。而自愿接受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的100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妊娠中期的孕妇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者有5例,异常检测率为3.81%,其中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症1例,其它3例。结论在孕妇怀孕中期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能有效预测胎儿异常以及不良妊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所致吞咽困难的原因.方法 入选6例吞咽困难患者,行胃镜检查怀疑、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等,最后行食管钡餐造影及锁骨动脉CTA检查.结果 6例患者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结论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一般在第4颈椎至第4胸椎间,80%位于食管后面,15%位于食管与气管之间,仅5%-10%位于气管前.此种病变仅有10%出现临床咽部不适及吞咽困难症状.在诊断中,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征性X线表现病变处可见血管搏动现象等,均可确诊.本组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随访观察6个月症状同前,余无不适.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P解时遇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行程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成年女尸,年龄约65岁,身高154crn,颈部无手术疤痕。尸解发现右侧锁骨一一F动脉未发自头臂干,而是起自主动脉弓后面,左锁骨不动脉的左侧15cm处,于第3胸椎中部左缘上升达4.scm后弓形穿过食管\气管、甲状腺下极。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后方,在右侧臂丛前面与臂丛一起出右侧斜角肌间隙。右锁骨下动脉始部压扁外径l.7cm;中部1.4cm;末部1.Zcm;全长15cm。类似本例的右锁骨下动脉异位不多见,在临床上行颈根部、气管、食管、甲状腺手术或动脉造影时,应注意其…  相似文献   

8.
本例为成年女尸,约50岁,身高153厘米。解剖所见:主动脉弓(管径32毫米)位置正常,自弓上缘,由前至后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共四支。右颈总动脉(管径11毫米)发出后居气管左侧,先向上行25毫米,继折向右36毫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所报道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的报告中,均未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的。我们在进行胎儿的尸体解剖中,发现1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为累积资料,现报告如下。足月女婴(雷佛奴尔引产儿),体重2460克,坐高32.5厘米,身长45.5厘米。胎儿母亲妊娠期间有否患病不详。主动脉弓从右到左第1分支为右颈总动脉,第2分支为左颈总动脉,第3分支为左椎动脉,第4分支为左锁骨下动脉,第5分支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位于主动脉弓移行于降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后下方。它直接从  相似文献   

10.
制作教学标本中,我们发现一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的成年男性尸体。心脏大小和位置正常。主动脉弓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等四支(图1)。右锁骨下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左后方,距其始点2mm,起自主动脉弓末段后壁(平第四胸椎椎体上缘),然后在第三胸椎与食管(食管后壁上有轻度压迹)之间斜向右上方,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呈弓状弯曲向外,于第一肋外缘延续于腋动脉。全长108mm,其起始部稍膨大,压扁外直径11.5mm。  相似文献   

11.
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亦称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为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的一种.该畸形最早于1735年发现,1936年柯梅内尔首次用食道钡餐发现这种畸形,国内于1956年首次报导本病.我院放射科1989年~2004年所见异位右锁骨下动脉7例,现将其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头臂干是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的第一条分支,其上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男尸时,发现头臂干缺如,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四条分支: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该例主动脉弓凸面自右向左发出:右颈总动脉、左  相似文献   

13.
在解剖一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而左颈总动脉则发自于主动脉弓的右后壁,与左锁骨下动脉呈前后重叠的位置,其口径明显大于右颈总动脉,四条动脉被压扁后直径测量结果为:右锁骨下动脉0.86mm,右颈总动脉9.23mm,左锁骨下动脉9.75mm,左颈总动脉13.21mm.左颈总动脉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部分,与左喉返神经的关系密切.左喉返神经先行于左颈总动脉的内侧,继至其后方,再于气管、食管沟中走行.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功脉异常经过食管后方,可压迫食管或气管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文献已有报道。我们在尸体中,先后发现食管后锁骨下动脉3例,现报道如下。例1 尸检男,55岁,为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生前有无食管压迫症不明,心脏正常,异常右锁骨下动脉平第四胸椎高度发自主动咏弓末段后方,距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远  相似文献   

15.
在解剖一尸体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和走行部位异常,右锁骨下动脉并非白头臂干发出,而是直接起自升主动脉根部,起始后于右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右肺静脉的后方斜向右上行,至第一胸椎水平,弯向右外,跨过第一肋,移行为正常的右锁骨下动脉.  相似文献   

16.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结果分析:附10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妊娠14~21周的103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的检测及分析,风险率≥1:250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检查以确认.结果 1038例筛查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74例,检出1例21三体,1例Y染色体倒位,1例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而Free-βhCG MoM异常的孕妇中,发现5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以及AFP和Free-βhCG正常的孕妇中,B超检查发现3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生化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使用中国人群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一例67岁日本妇女尸体上发现主动脉弓最后分支系右锁骨下动脉,主要发现如下:①主动脉弓依次发出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②右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食管之后,③本例变异属足立氏分类的 G 型及足立-Willians-中川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孕妇唐氏筛查阳性者羊水穿刺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孕14~21周1 0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30日至2017年1月30日,孕妇均进行唐氏筛查,若结果为阳性,则实施羊水穿刺,对其唐氏筛查结果以及羊水穿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唐氏筛查阳性率为5.60%,其中6例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者,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率为4.2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率为0.80%;36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行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2例唐氏胎儿,1例无脑儿,1例死胎,1例心脏畸形;6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未接受羊水穿刺,后失访。8例神经管缺陷高风险者实施超声检查,显示1例无脑儿;6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者行羊水穿刺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结论唐氏筛查可以对胎儿以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率,而联合羊水穿刺检测,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薇  王勇强  张蒂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65-665,670
目的探讨孕妇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对检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1680例孕中期(14~20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free-β-HCG)二项指标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i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风险切割值为1/275,当≥1/275时为DS高危孕妇,经遗传咨询,在孕妇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产前诊断。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产前筛查1680例,筛查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124例,阳性率为7.4%。有109例自愿接受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脐血穿刺,检查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3例,其中2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之一,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胎儿先天缺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孕中期胎儿肱骨股骨长度对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行产前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201例胎儿行超声测量其肱骨长度(HL)、股骨长度(FL),所有胎儿经超声引导下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01例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经超声引导下脐带穿刺取脐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唐氏综合征11例,染色体正常胎儿190例.唐氏综合征胎儿的81%(9/11)HL、72%(8/11)FL较同孕龄染色体正常胎儿短2SD以上.结论 胎儿HL、FL短对产前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具有临床价值,如能结合血清生化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唐氏综合征风险,将会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产前诊断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