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志民  吕润霞 《中药材》2001,24(8):600-603
由于贝母类药材品种的变迁,而历代本草对其功效的记载和讨论,常常出现张冠李戴和牵强附会的现象,直接影响后代学者的理解和应用。本文继品种考证的基础上,根据本草学记载的功效和应用资料对贝母类药材作了进一步校订。  相似文献   

2.
贝母类药材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胡恺  李珊  程舟 《中药材》2008,31(8):1279-1282
本文总结了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在贝母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贝母类药材各种鉴定方法的特点,为今后贝母类药材及其他药材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贝母类药材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吉林中医药》2005,25(12):51-51
贝母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功能。《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贝母品种有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平贝母和湖北贝母5种。为保证用药安全,能够很好的区分混淆品及伪品,对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品种澄清和鉴别比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生斌  唐小鹏 《中药材》2002,25(5):321-324
目的:为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等进行了性状特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之间在性状特征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论:性状特征的不同点可作为它们种与种之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按药用部位对莲类药材(荷叶、莲房、莲子、莲子心、藕节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莲类药材的研究使用状况,以期更好地利用莲类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6.
贝母类药材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贝母是常用中药,按照中医临床处方一般只分川贝母与浙贝母两大类[1] 。川贝母苦、甘,微寒,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浙贝母苦,寒,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2 ] 。商品贝母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的贝母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和湖北贝母5种。其中川贝母项下又分为松贝、青贝、炉贝3种规格,尚有东贝、  相似文献   

7.
张翔  李文涛  段宝忠  黄林芳 《中草药》2018,49(9):2140-2146
目的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木瓜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以有机酸和酸酐为主,且有机酸含量明显低于皱皮木瓜.宣木瓜中有机酸种类与资丘木瓜及川木瓜不同:宣木瓜中有机酸以十五酸和十六酸为主,川木瓜以苯甲酸和十六酸为主,资丘木瓜以十六酸为主.宣木瓜与山东食用木瓜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不同种质的木瓜类药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母类药材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大小,为贝母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浙江象山、浙江磐安、吉林通化、新疆伊犁四个不同居群贝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3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15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9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3.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贝母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居群间的贝母遗传差异与地域差异有明显关系,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贝母。  相似文献   

10.
藏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且一种藏药往往有多种炮制品。而炭类药材在临床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8世纪的藏医药学家字妥·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后补续)记载:“大仙谛听!上述五类药中没有讲述之有炭丹药、硬膏、药酒三种。治寒性疾病以炭丹药为佳,热性疾病可用硬膏治疗,药酒能治风病夹杂津胆之病。”  相似文献   

11.
贝母类药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共收载了5种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目前大多文献对于贝母类药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真伪鉴别等方面,而原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等方面报道则较少。贝母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品种繁多且复杂,采收及产地加工对其质量和疗效有较大影响。不同种类的贝母采收加工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主产于川西高原的川贝母、主产于新疆的伊贝母及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平贝母,多为6—7月份采收,直接晒干或烘干;而分布于长江流域一带的浙贝母与湖北贝母多于夏初植株枯萎时采收,需在产地加工过程中添加辅料如贝壳粉、石灰等。目前贝母类药材的干燥方法仍多为传统的晒干或烘干,不适用于栽培品的规模化生产,亟需寻求科学合理及高效的产地加工方法。通过查阅古籍本草、历版《中国药典》和其他药材标准,并结合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贝母类药材的采收年限、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环节进行梳理,并对其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进行展望,以期为贝母类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香薷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Maxi-mak或江香薷M.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性辛,微温;为常用中药,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香薷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1);含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16%[1]。资料表明:香薷药材中所含挥发油成分随产地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这将直....  相似文献   

13.
栽培川贝母(瓦布贝母、浓蜜贝母)在小鼠镇咳、大鼠祛痰、小鼠常压耐缺氧、小鼠离体肺脏支气管灌流的药理作用及小鼠口服毒性方面与野生暗紫贝母完全相同,而在升高小鼠肺脏cAMP水平及豚鼠平喘作用方面,栽培瓦布贝母的作用明显优于野生暗紫贝母。  相似文献   

14.
国产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产贝母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结构类型、物理常数及其来源植物,探讨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可为贝母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在中国的中医药和膳食中有着长期的使用历史, 不仅如此, 蒲公英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着广泛的药食使用的历史。 在本综述中归纳了源自蒲公英(特别是T.mongolicum 和T. officinale)的植物化学成分。 蒲公英植物对健康有益的功效,例如抗氧化活性, 抗炎作用, 对血糖血脂的调节,护肝作用以及安全性数据都在本文中做了简要综述。 有限的人体试验和药代动力学数据提示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应该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获得对蒲公英的功效和保健功能的正确认识,从而增进其在药物和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蒲黄的炮制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近年来关于中药蒲黄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就其产地、炮制、饮片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了总结分析,同时指出其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贝母药材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及其差异,为贝母类中药材的鉴别提供大分子方面的佐证。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9种贝母类药材中的淀粉进行热性质测试,获得了9种贝母淀粉的DSC谱图以及凝胶化数据。结果通过对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浙贝母和湖北贝母中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青贝母,松贝母和炉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较为接近,岷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却与前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淀粉的凝胶化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根据贝母淀粉凝胶化性质的特征,可以很容易对贝母类中药材进行分类和鉴别。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资料,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贝母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贝母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唐代之前药用贝母主流基原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Franquet.;至唐宋时期贝母基原扩大至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结合产地分布,认为这一时期贝母药材的主流基原为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和湖北贝母F.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明代贝母开始分化为"川贝母""土贝母",但是根据所记载的"土贝母"产地,认为其亦多指百合科浙贝母F.thunbergii;清代形成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三类,并延续至今。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贝母类药材根据考证结论进行选择,加工炮制方法参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9.
论述中药贝母的主要有效成分、功效,对贝母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参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其上部分如人形,中间一横为地平线,其下三撇似根茎.在植物药用史中,参已成为一种高补植物代表,有不少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的药用植物在中药名中带有“参”字,如人参、西洋参、珐菲亚参、五加参等.“参”作为补益药源于“人参”,人参因“其形像人”又结合了其功效“功参天地”,故以“神草”之名在中药学领域被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