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畸形技术联合外科导萌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门诊患有上颌埋伏阻生牙80例病例,运用方丝弓技术,同时联合外科导萌术联合治疗,另外选取8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活动矫正器,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上颌牙覆盖度,牙槽整齐,导萌牙无松动,牙周无红肿发炎,2年随访疗效稳定而且综合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矫正畸形术联合外科导萌术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迟萌或阻生是恒牙萌出异常的一种常见情况.乳尖牙脱落或拔除后,恒牙根已基本形成而逾期不萌出或长期埋伏在牙槽骨内,前者叫迟萌,后者称阻生[1].在这种情况下,恒牙列中就缺少这颗牙,牙合关系受到破坏,影响咀嚼和美观.为此,我科1997~1999年对13例上颌埋伏尖牙唇面牙槽部实施开窗导萌术,效果颇佳.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方法 选取单县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手术导萌治疗,观察组行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附着龈及唇侧骨板指标、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破龈时长、埋伏牙萌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唇侧骨板厚度、附着龈厚度、附着龈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附着龈及唇侧骨板状况,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5.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手术导萌与改良前方牵引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导萌和改良前方牵引对上颌前牙埋伏阻牙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咬合片、定位片对埋伏阻生的前牙进行诊断,并通过开窗、翻瓣、导萌,牵引获得间隙,将埋伏牙排列整齐,缝合创口,暴露贴面,导萌.结果:因牙根畸形弯曲拨除l例,其余23例全部牵引到位并排列整齐.疗程5~12个月,定期复查示埋伏牙牙髓活力正常,牙周良好,获得良好矫治效果.结论:手术导萌和改良前方牵引手术创伤小,牙周附着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帮助下均能顺利出龈,纳入牙列。结论:改良辅弓对有一定牵引难度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的埋伏牙20例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并使用专用软件"i-Vi ew"进行任意断面的观察。结果:本组共23颗埋伏牙被精确定位,并根据"i-Vi ew"软件分析最佳手术入路后均顺利拔除埋伏牙。结论:锥形束CT是检查埋伏牙准确有效的方法,在埋伏牙拔除的方案制定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错(牙合)畸形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腭侧组与颊侧组,每组49例,两组分别采取腭侧与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成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上颌磨牙远移效果及侧貌美学标志点变化。结果:腭侧组共植入116枚微种植钉,种植成功率为89.66%,颊侧组共植入108枚微种植钉,植入成功率为79.66%,两组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翼上颌-上第一恒磨牙(Ptm-6)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腭侧组Ptm-6值改善程度优于颊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鼻唇角、面型角、上唇突度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突度治疗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磨牙时采取腭侧入路植入较颊侧颊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远移效果更好,软组织侧貌美学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刘瑶  赵梅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803-1803
少儿上颌前牙常见埋伏阻生,直接影响患儿的颜面部美观、发育及咀嚼功能,如不及时矫正,相邻牙齿将向缺隙处移动,占据其萌出道而使恒牙无法正常萌出,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故患儿家长求医心切。随着固定矫治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辅助定位手段日益提高以及与口腔颌面外科合作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64排VCT三维成像在伏埋牙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14-29岁齿科正畸矫形患者,采用64排VCT行颌面部容积扫描,并用全景齿科成像技术重建图像.结果:VCT三维成像能清晰的显示患者埋伏阻生牙在颌骨中的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于邻牙的关系.结论:VCT三维成像技术是精确显示埋伏阻生牙形态、位置的影像学技术,可为齿科矫形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临床就诊患者20例,年龄8~17岁,平均12岁。阻生部位以尖牙最多,所有患者均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间隙,之后行手术将牙齿移植于合适位置,不损伤牙周膜及牙乳头,牙根周围骨缺损区可植入适量羟基磷灰石(HA),钢丝或夹板固定。术后3~6个月进一步正畸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移植牙均稳固于牙列中,牙龈形态良好;X线片追踪观察,移植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可增进美观,恢复牙弓外形及口腔功能,为一种可行的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桂英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99-1800
目的:观察自体牙移植术联合正畸方法治疗异位牙或阻生埋伏牙的临床效果,探讨移植牙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就诊病例16例,年龄11~21岁,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出合适间隙,之后用种植机制备牙槽窝,拔除异位牙或阻生牙后移植于此处,正畸片断弓固定。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移植牙稳固,牙龈形态恢复较好,成功12颗(75%),有效4颗(25%),失败0颗。结论:对于异位牙或埋伏阻生牙的正畸过程中,若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能达到快速纠正个别牙错位,缩短正畸疗程。  相似文献   

13.
上颌阻生尖牙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阻生上颌尖牙的病因、临床检查、诊断及其相应的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7例上颌尖牙阻生患者,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片和模型测量的综合分析,从临床角度对阻生牙进行了诊断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矫治,并对矫治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采取适宜有效的治疗办法,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牙周膜愈合成功率达100%,活髓牙成功率达93.6%,牙龈形态良好者达89.4%。结论:尖牙阻生情况各异,治疗方法多样,根据临床分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矫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周章华  霍丽  赵迪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36-1538
目的:观察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的术后反应。方法: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微创两步截冠法,对照组(41例)则常规去骨劈冠后拔除。两组术后局部疼痛、肿胀情况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的成功率为97.5%。与常规去骨劈冠拔除法(对照组)比较,微创两步截冠法(实验组)的疼痛和肿胀程度明显较低(P<0.05)。结论:采用微创两步截冠法拔除水平阻生齿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创伤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埋伏牙及错位牙牵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单侧发生的埋伏牙及错位牙患者,通过微种植体支抗提供牵引力,将患牙移动到牙列中,并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埋伏牙及错位牙在微种植体支抗提供的牵引力作用下,均移动至牙列中,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较好;5例患牙牙根发生轻度吸收,15例牙根未见吸收。结论:将微种植体用作埋伏牙及错位牙矫治过程中的牵引支抗,是矫正该类错牙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文杰  彭旭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81-1782
目的:评价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8~11岁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13例,应用自制导萌装置联合闭合式开窗术进行埋伏阻生牙的牵引导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辅助评价疗效。结果:通过应用自制导萌装置,13例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牙均顺利萌出至理想位置,疗效满意,疗程8~15月,平均12个月。结论:应用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特点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有8颗进行了开窗牵引治疗。埋伏牙的定位困难时可用CT或螺旋CT辅助检查。结果: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I愈合。随访的103例中有70例切牙间有2-6mm的间隙,58例在3-12个月内自行关闭,约占83%,其余未能自行调整者择期行正畸治疗。结论:术前准确定位,充分麻醉,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埋伏牙应尽量保留治疗,由颌面外科,正畸科医师共同决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视频教材对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择期门诊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的160例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实验组接受自制视频教材的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前15min、术中的血压、心率以及焦虑程度进行比较,以判断自制视听教材对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及焦虑程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血压、心率、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视听教材方法能缓解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及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恒牙埋伏阻生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多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对扫描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对埋伏阻生牙进行定位诊断。结果: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的57例病例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的牙体形态、位置以及与邻牙的关系。有助于定位埋伏阻生牙,确定治疗计划。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定位诊断埋伏阻生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